第四章 需要和动机
(一)驱力理论 行为主义者用“驱力”指需要状态(如饥饿 )所激发的动机。按照“驱力减少理论”,剥 夺基本需要会产生不愉快的紧张感,这种紧张 感导致动物采取行动。如果某个行动碰巧减少 了紧张,行为就受到强化。象饥饿、渴和性这 种先天驱力称为初级驱力,而次级驱力,原本 是中性刺激,因为与驱力减少有关而成为激励 者。 (二)唤醒理论 (三)动机的认知理论
(三)对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简要评价 1.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注重社会正常 人的需要,因此它具有普遍性。 2.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一个有严格 组织的层级系统。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比较客观、比 较准确地揭示了人类需要产生的客观规律。
当然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
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渴
渴是由体内水分不足而引起的一种生理不 平衡状态。
(3)性
性动机是受幻想和激素所驱使,由文化塑 造的一种动机。通过两种效应:组织效应(影 响子宫等有关器官的神经回路的结构)和激发 效应(激发有赖于这些神经回路的生理变化), 激素对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性行为进行控制。
性定向,一个人对同性、异性或
(2)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指追求成功,避免失败的动机,它
深受文化和经济条件的影响。成就动机可与绩效目 标或学习目标联系在一起;也可反映内在的(为自 身的原因)或外在的(为外在的奖励)动机。 (3)权力动机
是指人们具有某种支配和影响他人以及周围环
境的动机。 (4)交往动机 是在交往需要基础上产生的社会性动机。 (二)原始的动机与习得的动机
四、心理素质培养 高师学生需要、动机、兴趣素质的培养。 五、重点难点 1、需要、动机的原理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2、需要动机心理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 需要 一、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个体在当下意识到的缺失状态。 (二)需要的种类 1、生理性需要与社会性需要。 2、物质的需要与精神的需要。
者两者的性吸引力指向。同性恋现 象有两种解释:精神分析看重幼年 亲子关系的影响;发展心理学看重 幼年同性伙伴的影响。女性同性恋 的研究很少,但男性同性恋的研究 表明,同性恋可能有一定的生理原 因。
(4)睡眠 睡眠是由睡眠需要引起的动机,即睡眠动机 或睡眠驱力。 2、社会性动机 心理社会动机,是针对诸如掌握、成就、权 力、自尊、从属关系、亲密关系等目标的个人或 人际动机。不同文化下普遍存在两类动机:主体 动机(自我定向的目标,诸如掌握、权力);关 系动机(与其他人发生联系的人际动机)。 (1)兴趣 兴趣是在探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或活 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 动机。
6.审美的需要。审美的需要是指对对称、秩序、
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所谓自我实现的需要即指个
人渴望自己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希望自己越来 越成为所希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一切活
动。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 1.每个人都有7种需要,它们出现的顺 序是由低到高。即螺旋式上升。 • 2.各层次需要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由大 到小。 • 3.七个层次可概括为两种水平。马斯洛 认为,前四种需要属于基本需要,后三种称为 成长需要。 • 4.个体总是存在着优势需要,它对行为 的影响作用最显著。
3.归属与爱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每个
人都有被他人或群体接纳、爱护、关注、鼓励及支
持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是在生理、安全、 归属和爱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产生的对自己社会 价值追求的需要。
5.求知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又称认知和理解的
需要,是指个人对自身和周围事物的探索、理解及
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一)需要的结构: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
(一)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基本内容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多种多样 的需要归为七个基本成次 1.生理的需要。生理的需要是指维持生存及延
续种族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是指希求受保护与 免遭威胁从而获得安全的需要。典型的安全需要 有:(1)生命安全。(2)财产安全。(3)职业安全。
神经性厌食症,因为拒绝进食而导致体重过轻,危及生
命的一种进食障碍。易饿症,一种狂吃狂泻的症状,先吃大 量食物,然后故意呕吐出来或使用泻药。以上两种进食障碍 90%以上的患者是女性,多由减肥不当引起。
饥饿的葡萄糖理论认为,新陈代谢指 躯体将食物转化为能量的过程。如果血液 中葡萄糖水平的下降就会导致饥饿,葡萄 糖水平与胰岛素分泌的变化有关。肠胃壁 及其它消化系统的感觉对饥饿动机也有影 响。
•
进化论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基本动机来
源于生存和繁衍的需要。他们所说的繁衍成功,
还包括“包容性适配”,即自然选择有利于促进
生存和繁衍的有机体。自然选择给人类和其他动 • • • • 二、动机的功能 三、动机的种类 (一) 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 1、生理性动机
物赋予了动机机制,使他们的包容性适配最大化。
• •
(四)期望理论 认知学派经常谈到“目标”,即通过 社会性学习建立的,有价值的结果。期望效价理论认为,动机是人们对结果赋予的 价值和他们认为能获得结果的可能程度的 联合函数。目标设定理论提出,意识目标 调节人的多数行为,尤其是工作任务。
(九)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海德. 他认为,人们都具有理解世界和控制环境这两种需要, 使这两种需要得到满足的最根本手段就是了解人们行 为的原因,并预测人们将如何行为。他认为,对行为的 归因有两种,一种是环境归因,即将行为原因归为他人 的影响、奖励、运气、工作难易等都是环境归因.海德 认为,如果把行为原因归为环境,则个人对其行为的结 果可以不负什么责任。另一种是个人归因,即将行为的 影响归于个人,如将行为的原因归为人格、动机、情绪 、态度、能力、努力等的影响.海德认为,如果把行为 原因归为个人,则个人对其行为的结果应当负责。
(二)成就动机论 成就动机的概念是在默瑞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 的“成就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麦克兰德等 人合著了《成就动机》一书,介绍了他们20世纪40年 代末用主题统觉测验对默瑞提出的“成就需要”进 行了实验。阿特金森于1963年将麦克兰德的理论作 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具有广泛影响的成就动机模型。 动机强度=F(动机水平×期望×诱因) (三)强化论 强化动机理论是由联结主义理论家提出的。联 结主义认为人类一切行为都由刺激(S)反映(R)构成 的,也就是说联结主义认为在刺激和反应之间不存在 任何中间过程或中介变量。
参考书目: 1.《普通心理学》,叶奕乾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7年版.第五章. 2.《心理学导论》,黄希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年版. 第十四章.
(四)思考题: 1、比较动机、本能、驱力、需要、 期望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2、 解释什么是成就动机。 3、举例说明行为主义的驱力减少理 论。 4、述评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
2、需要的特点
(1)对象性:需要总是只向一定对象的。
(2)动力性:需要是人从事各种活动的基
本动力,是人的一切积极性的源泉。
(3)社会性:人与动物都有需要,但人满
足需要的对象和方式与动物有很大不同。人类
需要满足需要的范围或内容要比动物大得多。
(4)周期性:需要的层次越低,周期性
越强。
3、什么是动机 动机是发起、指引和维持躯体和心理活动的内部动 力。它包括两个成分:人们想做什么(动机的指向)和 这么做的愿望有多强(动机的力度)。跟动机有关的概 念包括:需要、本能、驱力、诱因等。 动机通常既要求认知(提供动机的方向),又要求 情绪能量或唤醒(为动机提供“燃料”或力量)。 虽然有些动机(如进食和性)比较明显是生物遗传 决定的,但是其它动机(如关系需要和成就需要)更多 是心理决定的。这两类动机都有生物根源,又都是文化 和经验塑造而成。 进化论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基本动机来源于生存
(1)饥饿
饥饿是一种强大的动机,是由机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 的一种生理不平衡状态。 根据身体生理自律的观点,人的体重在某一标准内会自 行调节,这种理论称为定点论。
肥胖症,其特点是体重按身高和年龄超过理想体重的15%
以上。体重最好的两个预测指标是:遗传因素和脂肪摄取量。 文化、情绪、他人存在等,都能影响进食或体重。
第二编 心理和行为的动力系统
第四章 需要和动机
遵义师范学院 罗永忠 教授 主讲 电子邮箱: yz000039@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 记住下列基本概念: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 二、理解 1、用自己的话说出下列概念 成就动机、 学习动机 、自我实现的需要 2、能用自己的话陈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基本观点, 并做出简要的评价。 3、能用自己的话陈述成就动机论、强化动机论、自我效 能感理论和归因论的代表人物与基本观点。 三、运用 1、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 2、培养自己的兴趣 3、能分析自己或他人的需要、动机和兴趣。
• 此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特根据”控制点” 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内控 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周围的环境;外控 型的人感到时间无法控制周围的环境,不论 成败都归因于他人的压力以及运气等外部 因素。 • 韦纳提出了三维度六因素归因模式
第三节 高师学生需要、动机素质的培养与训练 一、高师学生应具备的需要动机心理素质 (一)审美需要 (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兴趣的培养 (二)特长的培养
(三)有意识的动机与无意识的动机
(四)外在的动机与内在的动机
四、动机与行为效率 (一)动机与行为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1、高困难程度的工作任务与动机水平的 关系: 2、中等程度的工作任务与动机水平的关 系: 3、低程度的工作任务与动机水平的关系: (三)动机与价值观
五、动机理论 (一)本能理论 Freud相信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是 由内在的紧张状态所激励或驱使,追求 性和攻击方面的满足。当代心理动力学 家更多地关注愿望和害怕,而非驱力。 他们除了性和攻击力,也强调关系和自 尊动机,并认为很多人类动机是无意识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