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学习动机一、单项选择题1. 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个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叫做A.注意B.需要C.动机D.光趣( C)2. 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A.也是中等B.不利C.关系不大D.最有利( D)3. 小明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
学习非常刻苦,她的学习动机表现为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D.求知欲( C)4. 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A.内部动机B.直接动机C.外部动机D.间接动机(C )5. 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A.自我实现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 A)6. 教师对所有的对象都抱有较高的期望并肯定提高教育效果的是A.晕轮效应B.有晕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名人效应( C)7. 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B)8. 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和主观估计是A.学习需要B.学习动机C.学习迁移D.学习期待(D )9.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马斯洛B.韦纳C.阿特金森D.班杜拉( C)10. 维钠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D.身心状态(C )11. 口渴会促使人做出觅水的行为活动,这是动机的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C.强化功能D.调节与维持功能(B)12. 根据维钠的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A.惊喜和感激B.满意和自豪C.内疚和无助D.学习没有积极性( D)13. 小张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A.高尚动机B.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D.低级动机( C)14. 一般来说,由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B.外在动机C.交往动机D.无意识动机( A)15. 根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D.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D)16.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A.安全需要B.尊重的需要C.爱与归属需要D.自我实现的需要(D )17.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人物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 C)18. 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前途相联的学习动机是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内部动机C.远景的间接动机D.外部动机( C)19. 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A.高尚的动机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低级的动机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D )20. 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A.作用B.社会意义C.动力来源D.个人的前途( B)二、填空题(本大题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
)21. 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趋向或接近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_______远离或回避___某一目标。
22. 一般来说,动机具有激活功能,____指向______功能和____强化______功能。
23.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_______认知___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4. 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_学习需要____和_____学习期待_____。
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
25. 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___学习愿望_______或___学习意向_______。
26. 学习期待包括______结果____期待和______效能____期待。
27. 归因理论是从___结果_______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28. 到了青年期,____认知内驱力______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29.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___ 利己的自我中心的______。
30. “身教重于言教”是______替代性强化____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31. 马斯洛认为,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需要是___生理需要_______。
32. 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___维钠_______。
33. 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__班杜拉____。
34. 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______结果____因素与____先行______因素的影响。
35. 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____利他主义______。
36.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即间接转化与_______直接发生___。
37. 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把强化分为直接强化、____替代强化______和___自我强化_______。
38. 韦钠吧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能力高低、___努力程度_______和___身心状态_______。
39. 阿特金森的研究表明,_____避免失败者_____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则非常困难的任务。
40. _______问题情境___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41.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及其意义?答:(1)耶克斯—多德森定律: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2)教育意义: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在学习较容易时,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
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尽量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42.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答:(1)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2)研究表明,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一是个体的归因方式。
43.简述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答:(1)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人的某种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与先前的这种学习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起来的稳固联系,而不断强化则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
(2)按照这种观点,任何学习行为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报偿。
因此,在学习活动中,采取各种外部手段如奖赏、赞扬、平分、等级、竞赛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起其相应的学习行为。
(3)一般来说,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惩罚则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
在学习中如能合理地运用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
44.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分的艺术?答:教师应掌握评分的艺术,使学生保持学习上的成功感。
为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意:(1)学生的成败感与他们的自我标准有关,教师应注意这种个别差异,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
(2)课题难度要适当,经过努力要可以完成,否则,总不能正确完成,就会丧失信心,产生失败感。
(3)课题应由易到难呈现,以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
(4)在某一课题失败时,可先完成有关基础课题,使学生下次在原来失败的课题上获得成功感。
45.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答:(1)需要层次理论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依次从低向高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当较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之前,较高一层次的需要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
在所有的需要都得到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
46.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是何关系?答: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
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外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
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外部动机转化成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1个小题,共10分)47.用成败归因理论解释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答:(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2)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则学习者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羞耻感、自卑感;相反,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
(3)就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状态),学习者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从而更避免参与成就性任务;相反,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
(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