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法理学 第八章权利和义务

法理学 第八章权利和义务


赡养是权利还是义务?
山东省青州市农民刘某今年七十多岁,他和早 亡的老伴共生育有五个子女(四子一女)。孩子 们关系都很好,对老人也特别孝顺。但就是因为 孝顺,最近竟惹出了一场麻烦。原来,老人的儿 子觉得他们身为儿子,应当多尽赡养义务,特别 是老人已是古稀之年,常言道“七十不留宿八十 不留饭”,老人在外边一旦有个万一不好交待; 而他已出嫁到的小女儿则认为自己是女性,心细 ,照顾老人更有条件,于是多次提出让老父到她 家去住一段时间,让自己尽义务。这当然遭到了 几位兄长的强烈反对。几天前,老人的女儿来到 法庭,要求法院保护她的赡养权,判决她的几位 哥哥同意老父亲能够在自己家里每年呆两个月
(二)义务概念的历史进程 1、古希腊、古罗马:没有实质意义上的义务概 念。 2、中世纪:没有与法律权利相对应的法律义务 的明确表述。且主要限于宗教义务和道德义务。 3、近代:霍布斯把义务与法律权利对应,把义 务作为法律限定自由的一种约束。 4、20世纪50年代以后:语义分析法学派对义务 的性质、功能、结构、表现形式、冲突、违反、 实施等的研究,达到了相当深入的程度。
四、价值上的主次关系
(一)义务本位→权利本位 (二)权利本位的法律特征 第一、社会成员都为法律上的平等主体。 第二,权利是目的,义务是手段;权利是第一性的因素 ,义务是第二性的因素,公民应先有权利才有义务。 第三、法不禁止皆自由。(公权力?) 第四、法律的力量仅限于禁止每一个人损害别人的权利 ,而不能禁止他行使自己的权利。 第五、当权利与权力发生冲突时,首要的价值目标应当 保障公民的正当合理的权利;较多地关注对权力的控制 ,以保持权力的次生性和服务性。
政治权
法定权利
经济权
经济自由权、经济平等权、 劳动权、社会保障权
社会权
生存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环境权、 妇女老人儿童特顾权、请愿权
文化权
科学研究自由权、文化艺术创作 自由权、参加文化生活权。
这需要条件!
应有权利
现实权利
影响应有权利向现实权利转化的因素
政治体制(专制或民主)
经济环境(富庶与贫穷)
文化传统(自由与保守) 法律制度(健全与粗陋)
4、“利益说”:权利,即法律所承认和保障的 利益;义务则是负担或不利。 5、“法力说”:权利,即法律赋予权利主体的 一种用以享有或维护特定利益的力量;义务则是 对法力的服从,对一定法律结果所应承受的影响 等。 6、“可能说”:权利,即法律规范规定的有权 人作出或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的可能性,这种 可能性受国家强制力保护;义务则是法律所决定 的和用国家强制力来保证的一定行为的必要性。
二、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一)一个社会的权利总量和义务总量是相等的 (二)在具体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互相包含。 权利的范围就是义务的界限,同样,义务的范围 就是权利的界限。 (三)一方面,权利主体超越义务范围,要求义 务主体去从事“超法义务”或“法外义务”是非 分非法主张,义务主体有理由拒绝接受。另一方 面,权利主体有资格要求义务主体不折不扣地履 行义务,以保障其权利的实现。
二、权利和义务的释义 (一)有关权利和义务的学说 1、“资格说”:权利,即行动的资格、占有的资格或享 受的资格,意味着“可以”;义务意味着“不可以”。 2、“主张说”:权利,即把权利理解为具有正当性、合 法性、可强制执行的主张,包括对某物的占有,或要求 返还某物,或要求承认某事实(行为)的法律效果;义 务就是被主张的对象或内容,即义务主体适应权利主体 要求的作为与不作为。 3、“自由说”:权利,即法律允许的自由,包括意志自 由和行动自由;义务则是消极地不干涉、不作为。
解析
我国宪法在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 第四十九条第三款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 母的义务。根据宪法这部根本大法的上述规定, 我国又在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基本法律 中对上述权利进行了具体明确的规定。可以肯定 地说,赡养权是法律赋予老年人的权利,作为女 儿的刘女是无此权利的。 本案中刘女作为赡养义务人,其只有按照法律规 定或者权利人的要求履行法定义务的被动责任, 而不能将义务作为权利来行使。如果认定为这是 权利,刘女就可以抛弃,这当然会损害真正权利 人(需赡养的老人)的合法权益。
2、义务 是设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 中的,主体以相对抑制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保 障权利主体获得利益的一种约束手段。 如: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三)权利义务的本质、特征 1、权利和义务是“实在”的。 2、任何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都是社会上占支配 地位的阶级或集团的意志的体现。 3、权利和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立法者应当合 理地分配权利和义务。 4、权利和义务归根结底都是工具,而不是目的 。 5、与义务相比,权利具有能动性和可选择性。
二、中国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 (一)古代 管仲、荀子、孟子、董仲舒等,对权利与义务的阐述。 (二)近代 1、19 世纪西学东渐:法律权利和义务概念在中国完成 了从感性到知性再到理性的认知过程。 第一、康有位:权利即自由。 第二、梁启超:自由乃权利之表征。 第三、严复:将密尔的《论自由》译为《群己权界论》 第四、孙中山:将权利思想法律化。 2、五四运动:以权利本位主义,易家族本位主义。 3、文化大革命:对权利义务研究既无必要又无可能。 4、改革开放至今:权利和义务成为法学的核心内容,以 权利和义务为基本范畴的法学理论体系得以建立和发展
一、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一)权利和义务二者是互相关联的,即对立统 一的。是法这一事物中两个分离的、相反的成分 和因素,是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 (二)权利是主动的,表征利益;义务是被动的 ,表征负担。 (三)相互依存:权利和义务不可能孤立存在和 发展。它们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 和发展为条件。 (四)相互贯通:权利和义务相互渗透、相互包 含以及一定条件下的可以相互转化。
第八章
权利和义务
权利 和义务
历史上的 权利观 和义务观
权利和 义务的概念
权利和 义务的分类
权利和 义务的关系
第一节 历史上的 权利观和义务观
一、西方思想史上的权利和义务概念 (一)权利概念的历史进程 1、古希腊:“正当”。 2、古罗马:“jus”乃“权利”的雏形。 3、中世纪:托马斯· 阿奎那首次把人的某些正当要求 称之为“天然权利”。 4、资产阶级革命:“权利”、“人权”作为上帝赐予或 造物主赋予人的资格的观念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传播。 5、19世纪中期以后:“权利”和“义务”被作为法律( 法学)的基本概念总结出来,并进入实证化研究阶段。 6、20世纪初期:把义务和法律关系等概念联系起来研究 ,深化了对“权利”的理解。 7、 20世纪40年代:庞德使“权利”概念获得了系统性 的涵义,更趋精确。
7、“规范说”:权利,即法律所保障或允许的 能够作出一定行为的尺度,以及要求他人相应地 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义务则是 法律为着满足权利人的权利需要而要求义务人作 出必要行为的尺度,其未履行将构成法律制裁的 理由或根据。 8、“选择说”:权利,即在特定的人际关系中 ,法律规则承认一个人(权利主体)的选择或意 志优越于他人(义务主体)的选择或意志;反之 则为义务。
五、权利主体依法实现其意志和利益的方式 (一)行动权利和消极义务 (二)接受权利和积极义务 六、权利主体的不同 (一)个体权利和义务 (二)集体权利和义务 (三)国家权利和义务 (四)人类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结构上的相关关系
数量上的等值关系
功能上的互补关系
价值上的主次关系
我国《婚姻法》第33条规定:现役军人的配偶要 求离婚,须得军人的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 错的除外。依据法理学的有关原理,下列正确的 表述是: A.该条中所规定的军人的配偶在离婚方面所承 担的义务没有相应的权利存在 B.现役军人与其配偶之间的权利义务不一致 C.该条所规定的法律义务是一种对人义务或相 对义务 D.该法律条文完整地表达了一个法律规则的构 成要素
[答案]C。 从结构上看,权利和义务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的。有权利,就有相应的义务与它同时存在。所 以不会出现只规定权利而没有规定相应的义务的 现象。所以A项错误。法律制度的建立,实行“ 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B项说法错误。法 律规则的构成要素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 律后果。本条规定并没有包含法律后果,D项说 法错误。
案例
叶灿辉是东莞人,1990年曾因盗窃被判刑15年, 由于在服刑期间表现良好而先后共减刑3年半, 并在1999年4月获得提前假释。2000年8月23日下 午,叶灿辉乘坐中巴时,目睹歹徒在车上抢劫, 挺身而出上前阻止并与歹徒展开搏斗,不幸被歹 徒连刺7刀,伤势严重经抢救无效死亡。 围绕能否授予叶灿辉“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英 雄称号展开争论,原因是能否授予被剥夺政治权 利人以荣誉称号。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一、存在形态 (一)应有权利和义务 (二)习惯权利和义务 (三)法定权利和义务 (四)现实权利和义务 注意:1、与其他类别的关联性:其他所有分类 都是对法定权利与义务的再分类 2、实践意义:不同的权利主张决定了法院是否 受理
公民权
生命权、财产权、平等权、宗教信仰权、 人身自由权、居住自由权、迁徙自由权、 隐私权、通信秘密和通信自由权、 婚姻自由权 选举和被选举权、担任国家公职权、 言论自由权、出版自由权、结社自由 权、信息自由权、集会游行示威权
(二)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 1、权利 是规定或隐含在法律规范中,实现于法律关系 中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获 得利益的一种手段。 如:刑事诉讼法第11条:“人民法院审判案件 ,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 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 得辩护” 辩护权——明确规定 公开审理权——隐含规定
社会关系 权 利 义 务
巩固习题(单)
从权利和义务产生和发展看,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 A.在原始社会,权利和义务还浑然一体,没有 分离 B.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权利和义务发生了分离 C.在社会主义社会,权利和义务既对立又统一 D.在阶级对立的社会,权利和义务在总量上是 不平等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