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

语文导学案的编写及使用一、导学案的内涵“导学案”是教师为学生课堂学习设计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课堂学习活动的方案,是师生共同教与学,同步操作的学习文本。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二、编写实施导学案的意义通过“导学”这一手段,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主体地位,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使学生能够在导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巩固训练等环节的调控,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以达成学习目标最大限度的落实。

三、导学案的编写(一)编写原则1、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信任学生,注重留给学生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做学习的主人。

学案要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它与教案不同,教案是老师用的,学案使学生用的。

既然为学生服务,学案就要有学法指南。

学生依据学法指导知道该怎样学。

《伟大的的悲剧》导学案【学习目标】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3.抓住细节描写,品味生命的顽强。

4.学习斯科特等人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读懂文章主旨。

【学习难点】“悲剧”的“伟大”意义理解。

【学法指导】1.静思、合作相结合,加强课文朗读指导。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过程】导入:从古人飞天的梦想到登陆月球的成功,从世界最高峰的珠穆琅玛到冰雪覆盖的南极大陆,从人迹罕见的大河源头到遍野黄沙的塞外大漠……人们因为求知而探险,又因为探险而求知。

这条魅力无穷而又荆棘丛生的探险之路啊,有多少人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写下了行行美丽的篇章。

今天让我们探险家一起走进神秘的南极。

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1、在通读全文基础上,积累雅词:(3分钟)2、自我检验,选词说话:(教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5分钟)请至少选用两个积累的词语概括文章的内容3.预习检测:(教师寄语:书要细细读,淘尽黄沙始到金!)你读出斯科特一行人失败的原因了吗?(5分钟)请从第二段、第六段、第七段找出相关信息。

二.问题探究:(教师寄语:与书中的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思考: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别人看。

那么“伟大的悲剧”的价值在哪里呢?学习指导: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全文。

(4分钟)2.找出让你感动的细节,再用“从……句,可以看出……具有……的品质”句式把探究的结果写在学案上。

(抓住细节,读出你的理解3分钟)3.小组交流后,班内展示:(10分钟)三、迁移延伸:(教师寄语:赞美英雄会让你的心灵得到鼓舞,相信你能够写出最挚美的赞语!)(5分钟)请你用最精练的语言给课文写题记,或是赞美,或是感悟。

如果能够引用更好。

老师例句: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

只要你迈出了第一步并坚持走下去,你就会永远定格在历史瞬间。

四.发现质疑:(教师寄语:读书善思考,头脑自灵秀!)在自然面前,人们的力量太渺小了。

斯科特一行的壮举就像一座座石碑雕刻在后人心中。

悲壮的死去,虽死犹生。

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吗?(认真读书,小组交流,你会有新的发现。

3分钟)学生如果按照学案安排,知道每一步该做什么,告诉他们怎样读书,加之时间的限制,相信学生会做得很好。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到什么时候也不能颠覆。

使用学案不等于教师不讲,教师该出手时再出手,教师该出手时要出手。

授课中,学生在第二个环节中有个小障碍,我就引领听他们通过真情朗读来达到品味生命坚韧的。

2、探究性原则。

使用导学案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导学案的编制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要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来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因此,导学案要力求做到“问题探究化,导学简单化”,让导学案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指南针。

怎样设计问题?(1)设计的问题要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2)设计的问题不宜过多和细碎;(3)设计的问题应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并思考;(4)设计的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呈现要尽量少用多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学生的积极思维。

(5)设计的问题所用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

多用“想一想”、“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等问题情景去设计学习过程,让导学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指导的老师。

语文学案问题设计要简约,就是要提出一个主问题来,能够引爆学生的思维。

主问题是相对成串的连问、简单应答的碎问以及学生随意的追问而言的,它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研读的重要问题和关键问题。

在以主线索的阅读教学时,由于一般性提问的量大大减少了,课堂活动以学生的读、写、说、思为主要内容,就会激发学生研讨的热情,主问题能够引发对课文的整体阅读。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1、通读全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门槛()深邃()呢喃()头颅()磐石()踌躇()()3、“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是怎样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过程:主要事件:二、自主检测(寄语:细心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相信自己一定行!)仔细地研读文中关于贝多芬的语句(找出相应段落),按要求说话。

(1)我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个“巨人”,课文是这样写的(在课文中画出来)(2)我也了解到贝多芬是一个“常人”,课文中是这样写的(在课文中画出来)三、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贝多芬,却仍对他“对面不相识”,他的相貌如何?文中怎样刻画的?(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贝多芬的语句,分别从外貌描写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入手。

这些描写是按照什么次序来写的?)从这篇文章中,你认为要写好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点?四、迁移延伸:(教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写作:描写人物外貌的要旨——抓住最能反映人物个性的外貌特征重笔刻画,要做到以形传神,切忌面面俱到,切忌脸谱化。

下面请同学们进行片段描写,写你最熟悉的一个人。

(说明:读书贵在能入能出,借鉴模仿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写能进一步感悟领会本文描写人物的精妙。

)写作要求:(1)模仿本文刻画人物方法,写出该人物独特的个性。

(2)时间:十分钟(3)字数:200字左右上述的设计,应该说是简约的。

课堂线索较清晰,“自主学习—自主检测—合作释疑—迁移延伸”四大模块明快有深度。

尤其是第二板块按要求说话,贵在人人有话说,人人有依据,不仅尊重学生的个性解读,而且还置问题于矛盾之中,“巨人”“常人”相得益彰,让学生了解到的是生活中真实的人。

要给学生提供学习路径,而设计好学案主问题,就是给学生提供了一条学习的路径。

3、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的编写要突出体现“导学”,重在引导学生学习而不是一昧做练习,要通过由易到难,由简单到相对复杂的问题的设置,阶梯式学习内容的呈现和有序的学习步骤的安排,引导、鼓励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4、参与性原则。

相信学生,给学生创设自主互助学习的机会。

通过对导学案的使用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增强人人参与的意识,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参与中挖掘、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

5、层次性原则。

在编写导学案时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认识教材、理解教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都能享受学习成功的喜悦。

一个好的学案应该适合各类学生发展,问题的设计应该层次分明,就像金字塔。

我们不是总在提倡分层教学吗,学案是体现分层的最佳环节。

《伟大的悲剧》的第一环节中三个小问题是有梯度的:由积累雅词到选词说话再到“你读出斯科特一行人失败的原因了吗?”逐渐加大难度,这样会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另外学习方式也要有层次性,像《音乐巨人贝多芬》由自主学习到合作释疑。

要根据学情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

6、实用性原则。

编写的导学案要从自身学生的认知水平、现有学习能力和老师自身的需求出发,合乎学生使用和老师自己使用,操作起来显得简单而实用。

(二)导学案编写要求1、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无论是导学案的编写还是学生的学习都离不开课本。

因此,编前必须深入阅读文本,钻研教材,深刻领会编者意图,文本作者表述的内容、思想感情和教材教学要求,切实认真地备好教材,为导学案的编写打好基础。

2、对导学案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处理好教材,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易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同时尽量做到导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导学和探究的问题能引发学生兴趣,达到启发和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3、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经历个备—群备—自备的流程。

当周备下周的导学案,每课一案,先由主备人“个备”,然后返回科(基)组“群议”,主备人再根据大家的建议进行“修订”,然后分给相关任课教师,任课教师再根据自己班级学生实际进行“个备”,最后结合实际的授课经历,做“课后修订”。

4、导学案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有适宜的学习目标。

整个导学案必须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问题和学习过程。

目标定什么,就学什么,练什么,测什么。

所有的导学环节和课堂检测及课后作业都必须和学习目标相对应,为目标的达成服务。

5、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

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一目了然,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

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可以及彼,由此能够达彼。

一般地说,依托导学案并阅读教材,就可以基本掌握基础知识,基本解决导学问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

6、导学案的编写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即把知识转化为导学问题、探究问题,把问题按阶梯式由易到难呈现出来。

通常第一层次为“识记类”,要求学生在阅读文本后迅速解决;第二层次为“理解类”,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第三层次为“应用类”,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实际问题;第四层次为“拓展类”,要求学生能把所学知识和社会生活实际挂钩。

7、导学问题的设置和学习过程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呈阶梯式推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