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第一章导论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它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2、纳税人:依照税法规定对国家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3、征税对象:课税对象是指对什么征税,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
4、税率:税率是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数量关系或比例关系,是指课税的尺度。
5、起征点:起征点是课税达到征税数额开始征税的界限。
课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就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
6、免征额:免征额是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全部课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部分。
7、纳税环节: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对象,选择应当交纳税款的环节。
8、纳税期限: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期限。
它是税收的固定性、强制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9、税制体系:税制体系指的是一国在进行税制设计时,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将不同功能的税种进行组合配置,形成主体税种明确,辅助税种各具特色和作用、功能互补的税种体系。
10、流转税:是以商品或劳务流转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1、所得税:是以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2、财产税:是以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的税种的统称。
13、税法:是税收制度的法律体现形式,它是国家制定的用于调整税收征纳关系的法律规范总和。
14、税收实体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规定税收当事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
15、税收程序法:是指拥有税收立法权的立法主体为保证税收实体法规定的权利与义务的实现而制定、认可、修改和废止的,用以规范税收征纳行为的法律规范。
二、填空题1、我国现行税法的渊源有宪法、税收基本法律、(税收法律)、(税收行政法规)、(税法解释)和税收条约等。
2、按照税收缴纳形式的不同,可将税种分为(实物税)、(货币税)、(力役税)。
3、按照税收计征标准的不同,可将税种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
4、按照税收管理和收益权限的不同,可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5、按照税负能否转嫁位标准,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6、按照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可将税种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7、按照征税对象的不同,可将税种划分为(商品或劳务)、(人身)、(财产)、(收益额)、(资源)。
8、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9、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的,在经营活动中负有(代扣税款)并向国库(缴纳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10、税率的三种主要形式包括(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
11、比例税率在具体运用上又分为(单一比例税率)、(差别比例税率)、(幅度比例税率)、(有起征点或免征额的比例税率)。
12、累进税率的种类包括(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率累进税率、超率累进税率。
13、税收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包括(主体)、(客体)、(内容)。
14、税收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主要包括行政手段和(司法手段)。
三、判断题1、征税对象亦称为课税对象。
√2、税收法律关系是由权利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内容三方面构成的。
×3、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的法律地位是平等的,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也是对等的。
×4、消费税为中央税,增值税为中央、地方共享税。
√5、我国的增值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采用的是比例税率。
×6、在流转税中,从价计征的税种亦称为从量税。
√7、税务机关在征税过程中,是否征税或征收多少税款,可以与纳税人协商议定。
×8、按照税收负担能否转嫁为标准,税收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9、流转税在生产和流通环节纳税,所得税在分配环节纳税。
√10、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行政处罚措施。
√11、纳税人就是负税人,即最终负担国家征收税款的单位和个人。
×12、增值税是价外税。
√13、我国的税收诉讼法规仅在《税收征管法》中作了具体规定。
×14、征税对象是税收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是税区别费的主要标志。
×15、在处理国际税收协定与国内税法不一致的问题时,国内税法应处于优先地位,以不违反国内税法为准。
×16、我国现行税制是以流转税、所得税为主体,其他税与之相互配合的复合税制体系。
√17、税收法律关系主体指的是税收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四、选择题(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正确的。
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入括号内,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税收权利主体是指( C )。
A.征税方 B.纳税方 C.征纳双方 D.中央政府2. 下列税种中,属于流转税的是( B )。
A.企业所得税 B.增值税 C.城镇土地使用税 D.契税3.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志是( C )。
A.税目 B.税率 C.征税对象 D.纳税义务人4.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是( D )。
A.权利主体 B.税法 C.权利客体 D.税收法律事实5.下列税种采用比例税率的有( B )。
A.个人所得税 B.增值税 C.车船使用税 D.土地增值税6.在下列各税种中,不属于流转税类的是( D )。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个人所得税7.下列税种中,属于税收法律的是( A )。
A.个人所得税 B.增值税 C.耕地占用税 D.印花税8.下列税种中,属于中央税的是( C )。
A.增值税 B.营业税 C.消费税 D.印花税9.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的税种的征收管理,按照( B )执行。
A.《进出口关税系列》 B.《税收征收管理法》C.《税务代理试行办法》 D.《全国税政实施细则》10.财政部颁发的《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属于(B )。
A.税收法律 B.税收部门规章 C.税收行政法规 D.税收地方性法规11.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 ABC )。
A.比例税率 B.超额累进税率 C.定额税率 D.超率累进税率12.税收作为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具有( ABD )的特征。
A.强制性 B.公平性 C.无偿性 D.固定性13.下列税种中,属于全国人大或人大常委会授权立法的是( ACD )。
A.资源税 B.企业所得税 C.增值税 D.车船税14.下列税法中,属于税收实体法的是( ABD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15.税收法律关系中的征税主体,包括( ABC )。
A.国家税务局 B.海关 C.地方税务局 D.代扣代缴单位16.下列税种中,全部属于中央固定收入的有( AC )A.消费税B.增值税C.关税D.资源税17.下列税种中,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确立的有( BD )A.增值税B.企业所得税C.城市维护建设税D.个人所得税18、税收法律关系客体包括以下几类( ACD )。
A.货币B.纳税主体C.实物D.行为19、累进税率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AC )。
A.全额累进税率B.比例税率C.超率累进税率D.定额税率20、纳税期限是税收的( AB )在时间上的体现。
A.固定性B.强制性C.返还性D.无偿性21、税目设计方法有( CD )。
A.从价法B.从量法C.概括法D.列举法22、影响税制设计的主要因素是( ABC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税收管理水平C.国家政策取向D.纳税人的要求23、所得税制的特点是( AB )。
A.税负不易转嫁B.税负具有弹性C.征收及时便利D.税源分散24、税收按管理和受益权限划分为( BCD )。
A.直接税B.中央税C.中央、地方共享税D.地方税五、简述题1、如何理解税收制度的含义及其意义?答:税收制度是国家以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
它包括各种税收法律法规、条例、实施细则、征收管理办法等。
税收制度的建立是税收本质的具体体现,是为实现税收职能服务的。
2、税制的构成要素有哪几个?其含义是什么?(1)纳税人,是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2) 课税对象, 课税对象又称征税对象,是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亦称课税客体。
(3)纳税环节,是指对处于运动过程中的课税对象,选择应当交纳税款的环节。
(4) 税率, 税率是应纳税额与课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它体现征税的深度。
(5)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缴纳税款的期限。
它是税收的固定性、强制性在时间上的体现。
(6)减税免税,是税收制度中对某些纳税人和课税对象予以鼓励和照顾的一种规定。
(7)违章处理,是对纳税人违反税法行为所采取的教育处罚措施。
3、税收分类方法主要有哪几种?(1)按课税对象的不同性质划分,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行为税、资源税.(2)按税收的计征标准分类,分为从量税和从价税。
(3)按税收与价格的组成关系分类,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
(4)按税收是否能转嫁划分,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5)按税收管理和收益权限划分,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和地方共享税。
(6)按税收缴纳形式分类,分为力役税、实物税和货币税。
4、我国现行税制体系包括哪些税种?(1)流转税类。
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2)资源税类。
包括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3)所得税类。
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4)财产税类。
包括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和耕地占用税。
(5)行为税类。
包括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和车辆购置税。
5、影响税制体系设置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并决定税收体系的最基本因素,这里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指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经济结构。
(2)国家政策取向。
税制体系的具体设置,一方面要体现税收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也是为实现国家的税收政策目标服务。
(3)税收管理水平。
一国的税收管理水平对该国税收体系的设置也会产生影响,一般来说流转税的征收管理相对简便,而所得税的征收管理相对复杂。
6、不同类型税制体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1)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体系的主要特点。
以商品或者劳务的流转额为课征对象,具有征税范围广,而且不受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变化的影响,税源充裕,具有保证财政收入的及时性和稳定性特点,也具有征管简便的特点。
但是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而且容易产生税负转移,有些税种还存在类退性,有些税种存在重叠征税等缺陷。
(2)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体系的主要特点。
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计税依据,对社会成员普遍征收。
所得税与累进税率配合,具有按负担能力大小征收,自动调节经济和社会公平分配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