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晏子使楚》语文课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语文课课堂实录

《晏子使楚》语文课课堂实录《晏子使楚》语文课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思想目标:2、知识目标: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3、能力目标: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聪明、傲慢无礼。

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重点】1、了解晏子政治家、外交家的风度和机智善辩的才能。

2、感悟人物的形象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3、理解文言句式方面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自学、讨论。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生:交流听到的信息。

3、晏子,他原名叫晏婴,在这里为什么称他为晏子呢?生:因为他是齐国的大夫,对齐国有功,他厚爱百姓,所以百姓尊称他为晏子。

师:中国古代还有哪些人拥有这样的尊称?生:孔子、老子、孟子所以后人也叫他晏子。

生:交流刚才读书的情况。

几次受辱?受到哪些侮辱?那晏子出使楚国那就是使节,到别的国家去访问,理应受到尊重,但是这楚王几次让晏子难堪?(三次)第一次就让晏子受到难堪。

怎么难堪的?生:钻狗洞。

师:第二次说这个国家没人,瞧不起他,说怎么让你这种人来了。

第三次呢?生:说齐国人没出息。

板书:钻狗洞没人才没出息师:好同学们,看我们就这样聊一聊,把课文内容都了解了,楚王就这样一次一次地侮辱晏子,然而,最终的结果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出示)这就是晏子使楚的最终结局了,再大声地读一读这句话。

生齐读。

师:快把这句话划下来,再齐读一遍。

孩子们,尊重换个词可以说是?生:尊敬、敬重、敬佩、瞧不起师:不敢不可以换什么词?──可以换成不能不尊重。

还可以怎么说?生:不得不尊重。

师:真好,你能把这句话完整地说一遍吗?(生读)你读得还字正腔圆。

还有可以这么说──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

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楚王只能尊重晏子了。

谢谢大家!那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呢?一起说──生:口才。

二、读书百遍,其义自见1、第一次交锋:我们先来看看第一部分。

生:读第一段。

师:从晏子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生:我感觉晏子不太服气,因为去拜访别人,别人应该亲自去迎接,而楚王不但不让他进去,还要让他去钻狗洞,所以晏子就说了这段话来让楚王知道他不是好欺负的。

师:听了他的解读,我们一起来看。

大屏幕: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那为什么晏子不直接说楚国是狗国?这段话好在哪里?师:你看这晏子多会说话啊,你不是让我钻狗洞吗?那楚国就是狗国。

用推理的方式进行了有力地回击。

晏子可真会回答。

师:大家再注意看。

晏子是在怎么说的这句话?出示。

生读:晏子看了看,对接待的人说: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师:注意,晏子是怎么说的?生:是看了看。

那如果把看了看说换成想了想说行吗?(不行)为什么呢?生:晏子看了看,就说明晏子的思维敏捷,如果想想了说,那需要一些时间,而看了看就说,说明晏子非常有智慧,他想也不用想,就知道下面该怎么说了。

师:这晏子想也不用想,一看,就计上心头,说出下面的话──读。

生读: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师:而结果呢?生:而晏子没有钻狗洞。

楚王只好打开城门。

板书:只好打开城门那么楚王根据晏子的什么特点,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狗洞(身材矮小)师:(请一生站起来)孩子,你现在多高?生:一米五几。

师:书上说晏子身高5尺,古代,一尺8寸,估算一下,晏子有一米几?生:有一米四几。

师:对,还可以说成一米四左右,还没有他高呢。

晏子可是一个成人,他还是个孩子啊。

这晏子一看楚王这样对他,肯定会想:你就是看我长这样才故意让我钻狗洞啊。

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大家都听说了吧。

如果晏子能不能也像韩信那样忍辱负重去把狗洞钻。

有没有可能?生:没有。

师:为什么?生:因为两个人的身份不同,晏子是作为一个外交官,他身份是要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如果他真的钻过去,楚王就会认为齐国人非常懦弱,可以侵犯。

师:掌声──你看看,就这样一个看看,晏子发现,不仅仅是对我个人的侮辱,那是对我国家的侮辱。

所以有可能我在心态上也像韩信一样,但对于这种情况晏子是不可能只考虑自己的身份和尊严,最重要的是我代表的是齐国,所以这个看了看,你可以看出晏子的什么?生:我看出了晏子的爱国精神。

师:看了看这体现了什么?生:冷静。

师:你说得太好了,孩子。

如韩信一样冷静,但又与韩信不同,他必须要这样,还能看出晏子什么?生:为了国家的尊严,不顾个人生死。

师:非常有胆识。

还能换个词──师:还理直气壮。

你看,就是这个看了看,我们忽然发现,刚才你说的冷静,那是睿智的标志;勇气那是获得胜利的前提。

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到小个子晏子背后藏着的是大智慧。

就是这个看了看,让我们看见晏子的发言和表现那是超越了他的脾气,超越了他的性格,是真正的智者。

所以从这看了看之后他说的这句话,我们才能感觉到这句话的分量和底气。

不信,你读读看──生:(放开声音,自己读自己的)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谢谢这位同学给我们的启发,我们继续谈第二部分──,还有哪里有晏子说的话。

2、第二次交锋:生: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师:谈谈你的理解。

生:晏子用简短的语言,直接就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楚王看晏子身材矮小,来讽刺齐国没有人了,但是晏子如此一说,让楚王大吃一惊。

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大屏幕:这段话原话是这样的,请看大屏幕:晏子对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

后人在晏子说的这个简短的一句话里面找出了三个成语──生: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

师:我们来对号入座,张袂成阴的意思是?生:张袂成阴的'意思是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

比肩继踵的意思是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挥汗成雨就是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师: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

(待学生写完。

)来一起读一遍──生读: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

师:大家说得好。

他不光是语言简练,还用了什么方法说出来的?生:用了比喻。

师:仅仅是比喻?生:还用了夸张的手法。

师:和你一样,晏子的语文学得真好。

用了夸张的方法,你说这个国家,哪里袖子举起来就能成一片云?但晏子就用这个方法一说,就让楚王感到什么?生:晏子这么一说,就让楚王觉得晏子他们国家的人真的十分多了。

继续谈,谁来读?生:在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跟楚王对话,晏子拱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师:你讲一讲吧。

生:一开始,楚王先侮辱晏子的国家,楚王问他:为什么要派你来呢?晏子用那种有点贬低自己的话语来回答楚王,来讽刺他。

晏子用了他巧妙的口才来维护了自己国家的尊严,还抨击了楚王的傲然之气。

师:你讲得太好了,我们仔细看,在这段话中,用了一个词语──所以。

既然有所以,就必然会有因为。

请你把因为送进去,再来读读这句话。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你这样一说我们听出这晏子可真会说话,还可以把这个因为放在哪啊?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行不行?这样一说我们就明白了,这晏子可真会说话,用了两个前提,最后结尾,所以就派我到这来了。

你瞧瞧这个晏子,如果用了两个因为,就重复了,于是就干脆不用了。

师:大家看!出示:上等人访问上等国,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我是下等人,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师:晏子说完这句话后,还故意笑了笑,你认为他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师:老师现在就是晏子。

我吧是这样的,我们国家有个规矩,就派我这样的到这样的国家来的,所以我就故意笑了笑,我就这样,怎么着?这种笑是一种什么样的笑。

生:自嘲的笑。

生:(模仿笑。

)生:从他的话语可以看出他有点自嘲。

他是种无奈的苦笑。

师:无奈,对谁无奈?生:楚王。

师:楚王阿,你咋说出那种话啊,你还一国之君哪!无奈,是种苦笑,是真正的苦笑还是装出来的?生:装出来的。

师:掌声!你苦笑一下哪?生:敝国,哎嗨嗨师生:哈哈哈哈哈。

师:谢谢哦,这种苦笑装得真不容易哦。

再来!还有怎么笑?生:晏子这个笑指的是得意的笑。

(得意地读):敝国。

师:还有吗?生:有点讥笑、嘲笑,(嘲笑地读):敝国。

嘿嘿嘿师:亲爱的同学们啊,这故意的笑一笑那叫一笑解千愁。

用现在的时髦词那叫笑傲──生:江湖!师:我觉得,楚王那个冷笑,那里面可以说是藏了刀,是他无赖之意。

晏子,他笑里究竟是藏的是什么!生:智慧师:那叫智慧。

哎!就是这故意地笑一笑,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笑出了自信,笑出了幽默,笑出了潇洒。

生:(笑)师:所以这样的笑还让那楚王只好生:只好陪着笑。

(板书)3、第三次交锋:好!下面同学们快速的浏览第三部分,完成屏幕上的练习。

(学生看书,教师出示内容)交流练习,(板书:强盗国)师:谁来读读晏子说的话,其实,在原文里头,晏子说了一句很简单的古文。

生: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出示)师:这是句典故,孩子们快快背进脑瓜里,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这句话可大有说法。

快快背一下。

生:背。

4、讨论:师:所以说这晏子的语文学得真是太好了。

刚才我们读了这么多晏子的话,请同学们总评晏子的口才给了你们什么样的印象?生1:通过读晏子的对话,我知道了晏子的口才特厉害,他足智多谋,能以口舌之战打败对手,是一个人才。

生2:我认为晏子的口才绝了,他很轻易的就反驳了楚王,还让楚王觉得自己很没面子。

师:老师也想来夸夸晏子的口才,那真叫──生齐:一人之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出示)师:所以课文的结尾才肯定地说: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正如你们所说的不得不不能不尊重晏子的口才。

师:是啊晏子,至始至终都没有改,晏子还是原来的晏子,还是那小个子的他,谁改了?生:楚王。

师:第一次楚王让人钻狗洞,最后只好──生: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第二次楚王说怎么齐国拿不出人才,只让你这个小个子来,最后只好──生:陪着笑。

师:第三次说那国家人有问题,犯罪偷盗,最后只好──生:只好赔不是。

(完成板书)师:你瞧瞧这楚王,唉送几句歇后语吧──出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