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学习动机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四章 学习动机

第四章学习动机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晚期2.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的主观估计是( )。

A.学习需要 B.学习动机 C.学习迁移 D.学习期待3.学生学习是为了改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排名,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4.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 B.直接动机 C.外部动机 D.一般动机5.林林为了获得老师和家长的表扬而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的内驱力C.附属的内驱力 D.求知欲6.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7.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是( )。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低级动机 D.外部动机8.阿特金森以为个体成就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一类是( )的动机。

A.追求利益 B.追求刺激 C.避免困难 D.避免失败 9.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部动机( )。

A.“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B.读书是一种乐趣C.“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0.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由( )学习理论家提出来的。

A.格式塔派 B.认知派 c.联结派 D.建构派11.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12.来源于学生对学习内容或学习名次结果的兴趣的动机是( )。

A.高尚的动机 B.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低级的动机 D.近景的直接性动机13.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连的学习动机是(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内部动机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D.外部动机14.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和回避失败的倾向。

A.追求利益的倾向 B.追求刺激的倾向c.追求成功的倾向 D.回避困难的倾向15.维纳认为,学习动机中“稳定的内部因素”是指( )。

A.努力 B.能力 c.任务难度 D.运气动机16.学生为了得到老师或父母的奖励而努力学习,则他的学习动机是( )。

A.高尚动机 B.内部动机 C.外部动机 D.低级动机17.一般说来,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内在动机 B.外在动机 C.交往动机 D.无意识动机18.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是( )。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19.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j。

A.马斯洛 B.韦纳 C.阿特金森 D.班杜拉20.需要层次论中的成长性需要是指(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归属与爱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21.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这种动机理论属于( )。

A.强化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成败归因理论 D.需要层次理论22.根据维纳的归因理论,如果学生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能力,学生会感到( )。

A.惊喜和感激 B.满意和自豪 C.内疚和无助 D.学习没有积极性23.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认知、审美、创造的需要归入了(‘ )之中。

A.安全需要 B.尊重、成就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 D.归属和爱的需要24.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25.教!啊巨侑的对象鲋每黼的舰萝阿晴定以提高教辛魏延果,其运用的是(A.晕轮效应 B.有晕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名人效应26.需要层次理论是( )提出的。

A.罗杰斯 B.班杜拉 c.奥苏泊尔 D.马斯洛27.“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

A.近景性内部动机 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 D.远景性外部动机28.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 )。

A.能力B.努力 c.任务 D.运气,29.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

A.线形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30.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31.一般来说,由( )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 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 D.无意识动机32.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和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和稳定归因C.外部、不可控和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和不稳定归因33.下列哪位不是最早集中研究成就动机的心理学家?( )。

A.默里 B.麦克里兰 C.班杜拉 D.布鲁纳34.认知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 B.外部动机 C.直接动机 D.间接动机 35.关于学习动机的激发,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A.低等 B.一般 c.中等 D.高等36.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

A.王老师对张华的数学测验成绩表示满意B.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和国家的利益联系在一起C.老师表扬爱劳动的学生D.王佳每天独自听音乐37.首先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

A.班杜拉 B.麦克里兰德 c.奥苏伯尔 D.阿特金森38.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 B.兴趣性动机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39.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

A.外部学习动机B.需要学习动机c.内部学习动机D.隐蔽性学习动机 40.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41.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42.根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者最可能选择的任务的成功概率为( )。

A.25% B.50% C.75%D.100%43.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动机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

在( )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A.儿童早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D.成年期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指南(教育心理学分册)44.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新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形成,利用( )主要应考虑的就是如何使学生原有学习需要得到满足。

A.直接发生途径B.直接转化途径C.间接发生途径D.间接转化途径45.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与学习动机中其他内驱力相比,附属内驱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2.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3.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强化和自我强化。

4.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同时,归因方式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

5.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

6.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的需要,最高级的需要是。

7.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

8.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和学习期待。

9.归因理论是从来影响行为动机的。

.10.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创立者是。

11.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12.学习需要的主观体验形式是学习者的学习意向或。

13.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是由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14.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期待。

15.动机有激活、指向和三个基本功能。

16.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1 7.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行为的能力的判断,即人对自己行为能力的预测。

18.到了青年期,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19.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

20.归因理论的提出者是。

21.成就动机理论认为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22.成就动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23.根据学习动机的,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24.马斯洛认为,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需要是。

25.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

·2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将学习动机分为。

27.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8.学习动机的强化理论是主义学习理论家提出的。

29.即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30.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可以分为力求成功的动机和的动机。

31.“身教重于言教”是的作用在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32.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33.是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34.作为学习动机的基本构成要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外部条件或刺激物叫。

35.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儿童后期和少年期,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

36.是静态的,诱因是动态的,它将静态的期待转换成目标。

37.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分为的动机。

38.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为中介,而学习行为又不单纯只受学习动机的影响,它还要受一系列主客观的因素的制约。

39.一般说来,强化起着增进学习动机的作用,一般起着削弱学习动机的作用,但有时也可使一个人在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

40.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41.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困难,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42.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

43.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发现人们多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44.学习动机的理论有: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及自我效能感理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