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相城区出口加工区公租房工程预应力管桩试桩方案一、编制依据1、《桩位平面布置图》2、苏州市相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公租房一期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国家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4、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002)5、国家标准《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6、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7、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8、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9、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年版)10、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二、工程概述1、工程概况本项目为苏州相城区出口加工区公租房工程,项目占地约167亩,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3878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5000平方米。
本次施工的为一期工程(1#、2#、3#、4#、7#楼),建筑面积约134225平方米,其中地上120225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14000平方米。
1#楼为9层,地下一层为生活及消防泵房,框架结构;其余4栋地上6层,框架结构,2#和4#楼地下室为食堂,3#和7#楼无地下室,其中1#、3#楼基础采用PHC-AB 500 125-18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其余3栋均为独立柱基础。
2、工程地质地质情况由上到下依次分述如下:(1)人工填土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为近期工程弃土堆填,填龄小于2年,层厚:0.5~0.7m;①-2素填土:灰黄色,可塑,夹植物根系及少量小碎石,填龄小于5年,层厚:0.6~8.5m,层顶埋深:0.0~0.7m。
(2)全新世沉积土②粉质粘土:灰黄色、褐色,可塑,局部软塑,土质不均。
中等压缩性。
局部分布,层厚:0.5~7.5m,层顶埋深:0.6~8.5m。
(3)晚更新世沉积土③-1粘土~粉质粘土:黄褐色~灰黄色,硬塑,局部可塑,含铁锰氧结核及灰白色粘土。
中偏低压缩性,土质不均,具轻微膨胀性。
层厚:4.3~13.8m,层顶埋深:2.9~11.2m;③-2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局部软塑,含铁锰氧结核及灰白色粘土。
中等压缩性,土质不均。
层厚:2.2~7.5m,层顶埋深:13.4~18.0m;③-3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含铁锰氧结核及灰白色粘土。
中偏低压缩性,土质不均。
层厚:1.0~1.9m,层顶埋深:17.6~22.7m。
局部分布。
④残坡积土:紫红色,风化强烈呈砂土状,中密。
层厚:1.5~3.9m,层顶埋深:16.5~24.5m。
(4)基岩⑤-1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风化强烈呈土状,手捻即碎。
层厚:5.2~8.8m,层顶埋深:22.4~25.1m;⑤-2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岩芯较完整呈长柱状,质软,手折易断。
为较完整软岩~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Ⅴ级。
层顶埋深29.9~32.5m。
3、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勘察揭示的岩土层结构特征分析,地下水为上层滞水,雨季有水,旱季无水,主要由①层填土中的孔隙水构成含水层组,含少量地下水。
②层粉质粘土和③层粘性土为良好隔水层,④层残坡积土及⑤层基岩中所含地下水对工程基本无影响。
三、管桩设计概况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设计图纸,1#、3#楼采用PHC-AB 500 125-18 C80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桩基的安全等级为二级。
管桩呈三角形或正方形布置,桩长为18m,1#楼279根,3#楼302根,共581根/10458m,设计桩长为假定桩长,采用静压法沉桩。
根据规范及图纸要求,在正式全面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试桩工作,试桩选择场地有代表性的位置进行试桩,试桩数目取小区总静压桩数目的1%,并不小于3根。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3400KN,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1700KN,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3701KN。
管桩接头不宜超过2个,不应超过3个。
四、试桩概况1、试桩目的①核实设计水文地质资料;②确定有关各项施工工艺及参数;③确定施工设备性能、工艺和施打顺序;④确定停止沉桩的控制标准。
2、试桩数量1#楼和3#楼各3根,共6根。
3、试桩地点选择根据设计及现场实际情况,选取在1#楼1-38#、1-111#、1-165#和3#楼3-41#、3-159#、3-264#预应力管桩处分别进行试桩。
五、施工部署(一)、现场施工条件准备1、施工现场“四通一平”“四通一平”,即:场内道路、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现场通信、施工场地压实、平整。
(1)、施工用电本工程施工用电主要为静压桩机,根据工程的施工情况和工期要求,现场需配备用电容量为350KW以上。
(2)、施工道路满足管桩材料进场,保证桩机正常施工要求。
(3)、施工用水由于工程采用管桩,现场施工无须用水,因此本工程的用水基本上就是生活用水,用水量很少,提供生活用水。
(4)、现场通信现场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重点分项工程班组长配置移动通信设施,做到24小时不间断保持联系。
(5)、场地施工方案拟建场地需要处理压实,并能满足桩机施工要求,增设临时排水措施,在场地周围开挖排水沟,以保证沉桩质量。
2、临时设施生活设施采用标准集装箱,内部装修,功能齐全。
3、组织桩机、机械设备及人员进场。
4、根据甲方提供的坐标控制点进行轴线的复核和标高的引测,保护好原有的控制轴线做好建筑轴线和桩位的定位工作。
5、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堆放场地要平整、坚实、确保管桩的堆放符合施工要求,以避免由于场地的原因引起管桩出现裂缝和断裂。
(二)、施工人员和机械人员的准备1、施工人员的配备:项目经理: 1 人全权负责本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负责:1人负责本工程的施工质量和技术施工员:2人负责本工程施工和技术交底等工作资料员:1人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质量员:1人负责工程的质量专职安全员:1人负责工程的安全施工队长:2人负责桩机班组的施工电焊工:6人电焊接桩、设备维修吊车驾驶2人负责打桩供桩操作工:2人负责桩机设备操作23、机械设备的选用根据设计要求,沉桩机械选用全液压的静压桩机,为确保进度满足工期要求,选用ZYS-600型桩机共两台进行施工。
另在场外计划准备一台YZY-1000型桩机,以满足施工工期要求。
详细配置如下:主要机械设备配置表(三)、工期安排试桩施工工期安排如下:准备时间:2013年11月20日~2013年11月21日。
施工时间:2013年11月21日~2013年11月22日六、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详见图6-1---------------七、施工方法1、施工前准备工作1)技术交底工作收集工程地质资料,领会设计图纸意图,结合现场周边状况,确定试桩部位。
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有关图集、图纸、施工规范、技术标准以及技术文件,由技术负责人参与技术交底,并牵头组织试桩方案技术交底工作。
2)测量工作根据设计院提供的控制点,施放轴线和桩位,每个桩点插短钢筋,并做成管桩等径模具,白灰沿模具撒放。
到桩机就位后再进行复测。
测量定位、放线、复核工作由专人负责,对测量仪器定期检查,做好测量定位放线的原始资料。
形成的定位、放线测量成果资料用书面形式报监理和业主复核检查,轴线偏差不小于1cm,桩位偏差小于2cm,确认后方可开始施工。
3)场地平整清除地表杂物,并填平场地中的坑洼处,有些地方标高不够需要填素土至桩顶30cm以上,并沿场地四周挖沟排水至集水坑进行集中排水。
场地地基承载力不应小于压桩机接地压强的1.2倍。
4)预应力管桩的成品检查检查预应力管桩出厂合格证和主要质量指标(砼强度),再进行外观检查,同时做好检查记录。
经监理验收,并签字认可。
对管桩两端应清理干净,施焊面上有油漆杂物污染时,应清刷干净。
不合格的桩及时清退出场。
PHC混凝土管桩进场后与监理、供应商三方一起对进入施工现场的PHC桩进行检查验收,并办理验收手续,做好检查记录及标识工作。
PHC桩主要检查桩的外观尺寸及管桩的产品证明书。
在施工过程中对PHC桩强度有疑义时,要及时与业主和监理进行沟通。
PHC 桩的外观尺寸允许误差根据《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5)管桩堆放和装卸方法a.堆桩场地应平整、坚实,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桩堆存时,必须要有可靠的防滚、防滑措施。
b.采用吊车装卸,汽车运输,由于每节管桩长≤15m采用两端勾吊吊运(如图A所示)。
A图B图c.桩堆放底层应在距两端0.20L吊点位置放好垫枕(如图B所示),垫枕支撑点应在同一平面上,堆放层数不得超过三层,不同规格的桩必须分开堆放。
d.装卸时应轻起轻放,严禁抛掷,碰撞、滚落,吊运过程应保持平稳,避免剧烈振动,防止桩身裂损。
e.桩在起吊时应使每个吊点同时升起,每个吊点受力均匀。
6)、设备准备情况的检查压桩机安装就位,按需要的总重量配置压重,并调平桩机平台。
打桩前认真检查打桩机设备及起重工具。
2、探桩根据测量定位点,利用同直径的钢管用静力压桩机压穿①层素填土层,探明表层土的障碍物。
防止桩尖堵塞块石,以便顺利穿过②层粉土。
如果场地土层状况良好,为了提高工效,可以不用探桩,直接压桩即可。
3、吊桩插桩根据每孔设计桩长选择每节桩长和压桩顺序并编号,最后一节有效桩长不宜小于5m。
利用桩机自身起重机按编号顺序吊桩就位,再用夹具持桩对准测量定位点插桩入孔内。
桩压入过程中修正桩的角度非常困难,因此就位时应正确安放。
第一节管桩插入地下时,必须保持位置及方向正确。
开始要轻压,认真检查,若有偏差应及时纠正,必要时要拔出重压。
桩的垂直度安排专人采用用两台经纬仪进行监控,经纬仪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处,且大约互成90°的方向上,并经常加以整平,监测导架保持垂直,通过桩机导架的旋转、滑动及停留进行调整。
4、压桩利用桩机的重量由液压系统持桩将管桩垂直压入土中,并随时用两台经纬仪双向控制管桩的垂直度,并观察压桩的压力与深度。
初压时如果下沉量较大,宜采取轻压,随着沉桩加深,沉速减慢,压力逐渐增加,沉桩速度一般控制在1m/分钟。
在整个压桩过程中,要使压杆、桩帽、桩身尽量保持在同一轴线上。
必要时应将桩架导杆方向按桩身方向调整。
要注意尽量不使管桩受到偏心压力,以免管桩受弯。
压桩较难下沉时,要检查桩架导杆有无倾斜偏心,桩身是否垂直,每根桩宜连续完成,以免难以继续下压。
5、接桩与焊接①接桩时使新接桩节与原桩节的轴线一致,两施焊面上的泥土、油污、铁锈等预先清刷干净。
当下节桩的桩头距地面1~1.2m时,即可进行焊接接桩。
接桩时可在下节桩头上安装导向箍,以便新接桩节的引导就位。
上节桩找正方向后,对称点焊4~6点加以固定,然后拆除导向箍。
管桩焊接施工时由有经验的焊工按照技术规程的要求认真进行;施焊第一层时,适当加大电流,加大熔深。
采用手工焊接,第一层用φ3.2或φ4.0的E4320型焊条,第二层以后用φ4.0~φ5.0的E4320型焊条,保证焊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