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第二章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05
两栖动 物反应
检测体位:病人俯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伸 直、两上肢向头上伸直。 诱发刺激:将骨盆一侧抬起。 阴性反应:上肢、髋、膝不出现屈曲。 阳性反应:骨盆抬起侧的上肢、髋、膝屈曲。 临床意义:出生后6个月直至终生阳性反应 都是正常的,6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 示反射发育迟缓。
02
第一、二 种对称性 紧张性颈 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一 侧伸直,一侧屈曲。 诱发刺激:刺激屈曲的一侧下肢的足底。 阴性反应:屈曲的下肢维持姿势不变。 阳性反应:屈曲的下肢失去控制而伸直。不 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 的, 在此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 缓。
05
01
不对称性 紧张性颈 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直。 诱发刺激: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两侧肢体无反应。 阳性反应:面部朝向的一侧上下肢伸展或伸肌 肌张力增高;对侧上下肢屈曲或屈肌张力增高。 解释:出生后4~6个月阳性反应是正常的,但 任何时候出现的强制性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都是病理性的,出生6个月后的阳性反应可能 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03
头部迷路 调正反射

检测体位:将患者遮上眼睛,置俯卧位。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地抬至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呈垂直位, 口呈水平位。 临床意义:出生后大约1~2个月直到终生 阳性反应都是正常的,2个月后仍阴性反应 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反射的分类
条件反 射
是后天获得的,是个体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而 且不断得到完善的高级神经反射活动。
非条件 反射
是同种属个体所有的、恒久存在的、先天遗传的初级 神经反射活动。 (我们主要讨论非条件反射)
反射发育的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过程
脊髓 水平
脑干 水平
中脑 水平
大脑 水平
反射发 育特点
①时间性:特定的反射均在一定阶段出现或消失。 若原始反射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延迟出现,或超过了 应该消失的时间段而持续存在,则可视为病理现象。
04
视觉 调正 反射
检测体位:双手抱患者并使之在空中呈俯卧 位。 诱发刺激:维持俯卧位。 阴性反应:头不能自动抬至正常位置。 阳性反应:头抬至正常位置,面部垂直,口 呈水平位。 临床意义:阳性反应在头部迷路调正反射出 现后不久出现,直至终生(如果迷路调正反射不 存在,那么视觉调正反射在各个位置上都将是 无效的),在此时间之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提示 反射发育迟缓。
掌握:常用的神经反射 和形态评定的临床意义 和操作技术,并能根据 操作的结果判断其是否 存在发育障碍。
熟悉:脊髓水平常用的神经反 射,脑干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 中脑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和大 脑水平常用的神经反射的临床 意义。人体形态测量的流程, 体质指数、肢体长度、肢体围 度测量的方法。 了解:神经反射发 育的规律。
02
俯卧位 平衡反 应
检测体位:病人俯卧位在斜板上,上下肢伸 直。 诱发刺激:将斜板斜向一侧。 阴性反应:头和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或 伸展反应( 身体的某些部位可能会出现阳性 反应,但其他部位不出现)。 阳性反应:头和胸调正,抬起的一侧上下肢 外展、伸直(平衡反应),斜板较低的一侧肢 体出现保护性反应。 临床意义:出生后大约6个月出现阳性反应, 并持续终生。6个月后仍为阴性反应可能是 反射发育迟缓的一个征象。
②损害发生的标志: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退常 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破坏。
脊髓水平
01
屈肌收缩反射
脊髓反射是脑桥 下1/3的前庭外侧 核传导的运动反 射,受到刺激后 肢体肌肉出现完 全的屈曲或伸展 动作模式。
02
伸肌伸展反射
03
第一种交叉伸展反射
04
第二种交叉伸展反射
01
屈肌收 缩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下肢伸展。 诱发刺激:刺激一侧足底。 阴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维持伸展或对恼人 的刺激快速地退缩。 阳性反应:受刺激的下肢失去控制而屈曲。 不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 的,在这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03
坐位平衡 反应
检测体位:病人坐在椅上。 诱发刺激:拉或使病人向一侧倾斜。 阴性反应:头、胸不能自我调正,无平衡 或保护性反应( 身体某些部位可能出现阳性 反应,其他部位没有)。 阳性反应:头、胸调正,抬高一侧上下肢 外展、伸直(平衡反应),较低的一侧肢体出 现保护性反应。 临床意义:出生后大约10-12个月出现阳 性反应,并维持终生。12 个月后仍为阴性 反应可能是反射发育迟缓的征象。
是指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 伤所引起或下运动神经元 失去高位神经中枢抑制而 释放出的反射现象。
常 见 的 浅 反 射
This PPT template for the rice husk designer pencil demo works, focu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02
身体调 整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上下肢伸 直。 诱发刺激:主动地或被动地将头转向一侧。 阴性反应:身体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分段旋 转。 阳性反应:在骨盆和肩之间的躯干部分的旋 转,如先是头转,然后是肩,最后是骨盆。 临床意义:大约出生后6个月直到18个月出 现阳性反应,6个月后仍是阴性反应可能提 示反射发育迟缓。
第一节
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反射
是指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 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反应。
临床 意义
反射 弧
人体的反射是一切行为和功能活动产生的基础,其变化在 临床上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由于每个神经元都通过固定 的脊髓节段及周围神经,故通过反射检查有助于判断神经 系统损害的部位,为临床诊断及功能评定提供依据。 添 加 标 题 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 部分。其中任何一个部分损伤,反射都将出现障碍。
02
伸肌伸 展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两下肢一 侧伸直,一侧屈曲。 诱发刺激:刺激屈曲的一侧下肢的足底。 阴性反应:屈曲的下肢维持姿势不变。 阳性反应:屈曲的下肢失去控制而伸直。不 要与挠痒相混淆。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 的, 在此之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 缓。
其他常用的神经反射
角膜反射、 咽反射、 肛门反射
肱二头肌反 射、 跟腱反射、
巴宾斯基征 (Babinski) 奥本海姆 (Openheim)
病理反射
浅 反 射
深 反 射
是由身体表面部分的感 受器,如皮肤或黏膜的 刺激引起的同侧肌肉急 速收缩反应。
是刺激肌腱、骨膜 和关节内的本体感 受器所引起的反射。
03
仰、俯卧 位紧张性 迷路反射
检查方法:被检查者取仰卧位,头中立位, 双上、下肢伸展,保持仰卧位。
反应:四肢伸展,伸肌张力增高。 出现时间:出生时。 消失时间:4~6个月。
04
联合 反应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 诱发刺激:让病人用力抓一物体(偏瘫患者 用健侧手)。 阴性反应:在身体其他部位无反应或很少的 反应或很轻微的肌张力增高。 阳性反应:对侧肢体出现同样的动作和(或) 身体其他部位肌张力增高。 临床意义:若阳性反应发生于伴有其他异常 反射的患者,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04
第二种 交叉伸 展反射
检测体位:病人仰卧,头置正中,双侧下肢 伸直。 诱发刺激:连续轻拍大腿内侧。 阴性反应:双侧下肢对刺激无反应。 阳性反应:对侧下肢内收、内旋和足跖屈 (呈典型的剪刀位)。 临床意义:出生后2个月内阳性反应是正常 的,2个月后仍存在可能提示反射发育迟缓。
脑干水平
01
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脑干反射是通过从前 庭外侧核到位于基底 神经节下方的红核之 间的区域传导的、静 止的姿势反射,它影 响全身的肌张力变化, 既与头和身体在空中 的位置有关,也与头 同身体的位置关系有 关。
02
第一、二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03
仰、俯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04
联合反应
阳性、阴性支持反应
反射名称 肱二头肌反射 膝腱反射
反应 叩击置于二头肌腱 上的检查者手指 叩击跟腱
检查方法 肘关节屈曲 足向跖面屈曲
常见的病理反射
This PPT template for the rice husk designer pencil demo works, focu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反射名称 角膜反射 咽反射 肛门反射
反应 闭眼睑 呕吐反应 外阔肌收缩
检查方法 轻触角膜 轻触咽后壁 轻划肛门附近
常 见 的 深 反 射
This PPT template for the rice husk designer pencil demo works, focu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康复评定技术
第二章 人体反射和形态评定技术
01
目的要求
目录
02
第一节人体反射评定技术
03
第二节 人体形态评定技术
04
习题训练
目的要求
This PPT template for the rice husk designer pencil demo works, focusing on the production of
反射名称 巴宾斯基征 奥本海姆征
反应 用针在足底外侧自 后向前划过 以拇指用力沿小腿 胫骨自上而下擦过
检查方法 拇趾背屈,其余各 趾扇形散开 拇趾背屈
注意 事项
1.检查中仔细观察被检查者对于刺激的反应。 2.检查时应采用标准姿势,以使评定准确。 3.检查时需要患者合作,肢体放松。 4.腱反射检查时叩诊锤叩击力量要均等。 5.深浅反射检查时,对称性的反射减弱或增 强未必都是神经损害的表现,而反射的不 对称性则是神经损害的有力指征。因此, 检查时须左右侧对比、上下对比。如有差 别,常提示某一侧或某一部位有病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