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地铁保护的专项建设方案1 工程概况成都泰合华信投资有限公司拟建的泰合国际财富中心项目地位于成都市二环路东四段东大街路口,四面均为道路,场地北侧基坑开挖边界线距离成都地铁2号线牛市口站出入口约17.5m。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该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一级,场地等级为二级,地基等级为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
该工程的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由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方案已经专家论证,确认为合格;并且已通过该工程基于地铁保护的设计方案评审,经专家评审,确认为合格。
该工程的基坑支护、降水工程由四川九同建设有限公司负责施工,其施工方案已经专家论证,确认为合格。
该工程的土石方挖运由四川益友基础工程负责实施,其施工方案已经专家论证,确认为合格。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50801.31平方米,地块由11号、12号、13号、14号四地块组成,其中11号12号地块与13号14号地块中间有规划道路相隔。
11#地块临近地铁二号线牛市口站出入口,其位置如下图所示:说明:图中围墙为建筑红线,基坑开挖线距红线3.5m 。
本方案针对临近地铁侧的11#地块编制,项目地块位置如下图所示:1.1 11#地块工程范围及内容 11#地块工程范围为: (1)降、排水工程;二环路(2)土石方挖运工程;(3)基坑支护工程;(4)基坑支护附属工程。
1.2 11#地块水文地质条件场地地下水类型为填土中的上层滞水、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潜水和赋存于基岩中的裂隙水。
其中孔隙潜水是本场地主要的地下水类型。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地下水位年变化幅度为1.50~2.00m,其中12、1、2月为枯水期,7、8、9月为丰水期。
1.3 11#地块岩土工程条件场地上覆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其下由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Q3al+pl)成因的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细砂、中砂及卵石组成,下伏白垩系上统灌口组泥岩(K2g)。
临近地铁侧地层特征详见基坑工程剖面图。
2 编制依据(1)《泰合国际财富中心项目项目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泰合国际财富中心项目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设计施工图》(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经专家论证,确认为合格,且已通过基于地铁保护的专家评审);(3)《泰合国际财富中心项目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四川九同建设有限公司,已通过专家论证,确认为合格);(4)《泰合国际财富中心项目土石方挖运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四川益友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已通过专家论证,确认为合格);(5)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现行相关施工规范、标准。
3 11#地块土石方挖运、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概况3.1 11#地块土石方挖运概况11#地块平均开挖深度为17.33m,开挖面积约10000㎡,开挖土石方全部弃除。
3.2 降水工程概况本工程采用管井降水与明沟集排水的综合降排水方式。
管井沿基坑顶周边均匀设置;明沟沿基坑底周边环形设置,并设集水井。
3.2.1 降水管井本工程共布置降水井45口,井深22.5m,井间距约20.0m,降水井外径0.6m,内径0.3m。
降水井安装抽水环网,通过沉淀池后排向市政管网。
3.2.2 地表封闭和排水处理基坑坡顶均设置截水沟,坑底设置排水沟,排水沟每50m设集水井一口,并安装高扬程水泵,通过水泵排出基坑。
场地水按照横向5%汇入截水沟,截水沟纵向0.3%流入沉淀池,经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
基坑上口线至场地围墙范围内全部用C15砼硬化封闭,砼封闭层厚10cm。
3.3 11#地块基坑支护概况临近地铁侧的基坑支护为设计施工图中的A-A剖面,采用双排桩+锚索支护。
3.3.1 排桩临近地铁侧(支护面长22m)设置双排桩,双排桩排距为2.4m,均采用旋挖成孔灌注桩,桩径1m,桩间距2m,桩长21m,嵌固段深度4.17m。
基坑其余部位为单排桩。
排桩桩顶设C30砼冠梁,冠梁截面尺寸为600×1000mm。
双排桩之间设C30砼连梁,连梁截面尺寸为600×1000mm。
3.3.2 锚索临近地铁侧设两排锚索,锚索标高分别为-8m、-12m,锚索向下倾角为20°。
基坑其余部位设三排锚索。
锚索采用(3、4)×15.2Ф15.2(强度等级1860MP a)高强度低松弛钢绞线(第一排钢绞线为4束,第二钢绞线为3束)。
第一排锚索长19m(锚固段长10.5m),每二排锚索长15.5m(锚固段长9m)。
锚索间设连续C40砼腰梁。
3.3.3 桩间支护桩间采用挂网喷砼支护,钢筋网为双向Ф6.5@200,喷砼强度C20,厚8cm。
桩间按竖向间距2m设置泄水孔。
3.4 临近地铁侧基坑工程剖面图临近地铁侧基坑工程剖面如下图所示:说明:(1)剖面图中各地层特征如下:①1-1#地层为杂填土,以建筑垃圾、少量卵、碎石及粘性土等回填而成;②2#地层为粘土,含铁锰质氧化物,稍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发育闭合裂隙,裂隙被少量灰白色高岭土充填;③3#地层为粉质粘土,含铁锰质氧化物,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局部夹较多钙质结核,局部相变为粉土,裂隙不发育;④4#地层为粉土,含铁锰质氧化物和少量粘性土,无光泽反应,摇振反应中等,干强度低,韧性低;6-1#地层为松散卵石,卵石粒径一般2~5cm,呈亚圆形,含50%~55%的卵石,充填中砂、砾石和少量粘性土,N120修正击数一般2~4击;⑤6-2#地层为稍密卵石,卵石粒径一般3~6cm,个别约7cm,呈亚圆形,含55%~65%的卵石,充填中砂、砾石和少量粘性土,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4~7击;⑥6-3#地层为中密卵石,卵石粒径一般4~8cm,个别大于10cm,呈亚圆形,含65%~70%的卵石,充填中砂、砾石和少量粘土,含个别漂石,N120修正击数一般为7~10击;⑦7-2#地层为中等风化泥岩,主要矿物成分为粘土矿物,泥质胶结,泥质结构,巨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结构面较清晰,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或长柱状,岩质软,浸水或日晒易软化和崩解,干钻钻进困难。
岩石为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RQD值为89%~96%,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
(2)本基坑开挖为深度为17.33m(以现有原始地貌起算),开挖边界线距地铁2号线牛市口站出入口结构边缘线的距离为17.5m,已超过基坑开挖深度。
4 11#地块施工方案4.1 施工总体部署本工程按地块划分为五个施工段进行施工,首先施工12#、14#地块,之后施工11#、13#地块,最后施工中间道路处的基坑。
11#地块施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降水工程、支护桩及地面排水、硬化施工阶段;第二阶段为土石方挖运及基坑支护施工阶段。
4.2 11#地块总体施工流程4.2.1 施工要点在开挖及支护过程中按“分层、分步、对称、平衡、限时”五要点进行施工。
4.2.2 施工原则(1)基坑支护及开挖总体施工原则:竖向分层、纵向分段、平面分块;(2)单个区段支护及开挖施工原则: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3)施工过程中应掌握“先撑后挖”与“边撑边挖”相结合的原则。
4.2.3 总体施工流程图4.3 11#地块各分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及季节性施工要点详见泰合国际财富中心项目《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土石方挖运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4.4 11#地块基坑施工监控量测本工程采用信息化施工,委托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对基坑施工过程进行监测,项目部派专人负责协调、跟进。
监测方案详见附件:《泰合财富中心项目相邻地铁2号线牛市口站变形监测技术设计方案》。
4.4.1 信息化施工工艺流程合格4.4.2 监测项目(1)为确保地铁结构(含附属结构)的安全,拟对地铁2号线牛市口站A1、A2出入口进行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当变形异常时应采取相应措施,并进一步对地铁主体结构进行监测;(2)对于基坑边坡及周围环境的目视巡视。
4.4.3 监测变形控制要求(1)监测周期:成都地铁2号线A1、A2出入口沉降观测点位安装完毕后,进行初始值观测,监测周期如下表所示:施工监控量测的内容和频率施工过程中如出现以下异常情况,应增加监测频率或增加观测点,直至恢复正常为止: ①开挖速度较快、降雨量较大; ②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③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 ④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⑤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市政管道出现泄漏;⑥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⑦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⑧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⑨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
(2)监测警戒值:①地铁出入口水平位移观测累积变化监控报警值为10mm,取监控报警值的70%作为地铁出入口水平位移监测预警值,即该地铁出入口水平位移观测累积变化监控报警值为10mm、监测预警值为7mm(10mm×70%=7mm)、水平位移变化速率为2mm/d。
②地铁出入口沉降观测累积变化监控报警值为10mm,取监控报警值的70%作为地铁出入口沉降监测预警值,即该地铁出入口沉降观测累积变化监控报警值为10mm、监测预警值为7mm(10mm×70%=7mm)、沉降变化速率为2mm/d。
③地铁2号线牛市口站A1、A2出入口监测警戒值如下表所示,若大于该值时报警通知甲方、监理、施工、地铁等单位,体现动态监测与信息化施工的技术原则:本工程施工监控量测警戒值(参照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3)监测精度:①水平位移观测监测精度:水平位移按一级变形测量精度要求进行。
观测点坐标中误差:mmMMYX0.1±≤、,即:观测点点位中误差mmMMXS4.12±=±=。
②沉降观测精度:视距长度≤50m,前后视距差≤2m,前后视距差累积≤3m,视线高度≥0.6m。
每站高差中误差±0.5 mm,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n0.1。
4.4.4 变形观测应急情况处理措施(1)观测数据异常:当地铁出入口水平位移及沉降观测数据表明观测点位突然发生显著变形、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等异常情况时,首先应复核观测数据正确无误后,再向建设、监理、施工、地铁单位等通报异常部位及位移量的大小情况,同时立即缩短观测周期,必要时增加变形观测点位,直至采取有效措施,数据恢复至正常为止。
(2)现场情况异常:当现场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发生增减变化、地铁出入口及周边地表出现裂缝,基坑四周有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或地基周边地表面发现裂缝时,应立即缩短观测周期或视险情区域具体情况新增观测点位,直至采取有效处理措施,数据恢复至正常为止。
4.4.5 地下水位监测及降水监测地下水位监测点场地四周各设置一个,降水监测与维护期应对各观测井的水位、水量进行同步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