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过敏性紫癜肾炎疾病研究报告

过敏性紫癜肾炎疾病研究报告

过敏性紫癜肾炎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过敏性紫癜肾炎所属部位:腰部就诊科室:内科,肾内科,血液科病症体征:反复呕血,胃肠道出血,皮肤紫癜疾病介绍:什么是过敏性紫癜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是怎么回事?过敏性紫癜(ANAPHYLACTOID PURPURA)也称为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可能与血管的自体免疫损伤有关,临床特点除紫癜外,常有皮疹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炎,腹痛及肾炎等症状,临床上将过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肾脏损害称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目前认为本病系一免疫复合物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过敏性紫癜肾炎是一个包括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循环和沉积于血管的过程,患者血清中可测得循环免疫复合物,主要为IGA,在感染后IGA升高更明显,病变血管及肾小球可检出IGA,C3颗粒状沉着,因此,资料表明,IGA在过敏性紫癜肾炎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免疫病理技术证实,沉积的IGA无分泌片但有J链,提示是多聚IGA沉着,IGA于肾脏,肠系膜及皮肤的沉着率均高于其他器官组织,至于IGA在本病发病中确切机制尚不清,有人认为是抗原,也有认为是抗体,或是非特异性抗体,为某种抗原对机体刺激后产生相应抗体时同时产生,目前对IGA的作用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IGA可能是机体对不同抗原反应所产生的抗体,然后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另一种认为IGA为抗体,直接针对肾小球系膜结构或已固定于系膜的抗原而沉积于系膜中,近来也有人提出,IGA不是抗体,而是抗原,IGG是IGA的抗体,由于病变区常有C3及备解素,而不易发现C1Q及C4等,认为可能通过激活补体旁路系统而造成组织的免疫损伤,其他免疫异常还有IGA 分泌的B细胞增加,T调节细胞改变等,有的研究发现,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肾组织中存在大量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且临床及病变多样化,对治疗反应不一,因而认为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病机制并非单一因素,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在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症状体征:过敏性紫癜肾炎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过敏性紫癜肾炎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本病除肾外表现外,在病史,临床表现,尤其是免疫病理改变与IGA肾病十分相似。

1.肾外表现(1)皮肤紫癜:本病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是绝大多数患者以皮肤紫癜为首发症状,皮肤紫癜常发生在四肢远端伸侧,臀部及下腹部,多呈对称性分布,皮损大小不等,为出血性斑点,稍突出皮肤,可融合成片,有痒感,不痛,可有一次至多次复发,也可分批出现,1~2周后逐渐消退,也有4~6周延缓消退者,有时也可分批出现荨麻疹及出血性斑丘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症状。

(2)关节症状:1/2~2/3的患者有关节症状,多发生在较大关节,如膝,踝关节,其次为腕和手指关节,常表现为关节周围触痛和肿胀,但无红,热,不发生畸形。

(3)消化系统症状:约2/3患者有胃肠道症状,以腹部不定位绞痛为多见,体检腹部有压痛,一般无腹肌紧张或反跳痛,伴有恶心,呕吐,常有胃肠道出血,肠段水肿,出血或僵硬,可形成肠套叠,肠穿孔,临床表现为呕血或黑便,也有合并胰腺炎的报道。

(4)其他表现: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可有头痛,低热,全身不适,偶尔发生鼻出血或咯血,神经系统受累表现为头痛,行为异常及抽搐等,少数病人有心肌炎表现。

2.肾内表现过敏性紫癜的肾脏受累率极高,本病即便尿液检查正常的患者,作肾组织学检查均发现肾小球炎症病变,肾脏症状可见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但以紫癜发生后4周内多见,也可出现稍晚,甚至在发病后数月至2年以上才出现,偶有少数患者,先有镜下血尿,以后才出现皮疹等症状,肾脏受累的严重程度与皮肤,关节,胃肠道受累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肾脏受累的主要临床表现如下:(1)血尿:肾脏受累最常见临床表现为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可持续或间歇出现,儿童患者出现肉眼血尿者较成人多见,且在感染或紫癜发作后加剧,多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蛋白尿,血尿绝大多数由肾炎引起,偶尔因输尿管,膀胱或尿道黏膜表面出血所致。

(2)蛋白尿:大多数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蛋白尿大多为中等度,定量多低于2G/D,和血尿严重度不一定成比例,血清蛋白水平下降程度较蛋白尿明显,其原因可能是蛋白除了经肾脏漏出外,还可以从其他部位如胃肠道,皮下组织等处漏出,部分病例可有肾病综合征范围内蛋白尿。

(3)高血压:一般为轻度高血压,明显高血压多预后不良。

(4)其他:少数病人有水肿,大多为轻度,水肿原因与蛋白尿,胃肠道蛋白丢失及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有关,肾功能一般正常,少数出现血肌酐一过性升高。

3.临床分型根据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肾脏组织学改变,病情程度轻重悬殊,临床表现一般分为5型:(1)急性紫癜肾炎综合征:本型临床特点为血尿,蛋白尿,水肿及高血压,起病急,类似急性肾炎,多数属此型,组织学变化多属局灶性增殖性肾炎或弥漫增殖性肾炎。

(2)轻型紫癜性肾炎:表现为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无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损害,此型发生率仅次于急性紫癜肾炎综合征,预后好,病理上多属轻微异常或局灶性节段性改变。

(3)慢性紫癜肾炎综合征:本型起病缓慢,皮肤改变消退后肾炎症状持续存在,常伴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以成人为多见,预后较差,病理变化呈弥漫增殖性改变,可伴新月体形成或肾小球硬化。

(4)紫癜肾病综合征:此型具备典型肾病综合征表现,多数伴有肾功能减退,预后差,肾小球病变严重,呈弥漫性增殖性肾炎,常伴不同程度新月体形成。

(5)急进性紫癜性肾炎:病人起病急,早期即有少尿或无尿,肾功能进行性损害,呈急进性肾炎表现,病情急剧恶化,常在短时间内死于肾功能衰竭,此型少见,病理检查有50%以上有新月体形成。

化验检查:过敏性紫癜肾炎要做什么检查?以下就是关于过敏性紫癜肾炎检查的详细介绍:1.血常规检查血小板,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块回缩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出血严重者可伴贫血。

2.免疫学检查血清IGA升高,IGG,IGM正常,多在起病后2周IGA开始升高,C3,C4,CH50多数正常或增加,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A)升高。

3.肾功能血尿素氮,肌酐可升高,肌酐清除率可下降。

4.尿检查可见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尿。

肾活检检查:过敏性紫癜肾炎主要的病变是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增殖,上皮细胞增殖处常与球囊粘连,并形成小新月体,被累及的肾小球多在50%以下,尽管一些很轻的局灶性病变,也可有新月体形成,因此,多数学者认为新月体形成是其突出的病理表现。

其他检查1.光镜以肾小球系膜病变为主,由轻至重变化幅度很大,小球的主要病变为局灶节段性系膜增生伴不同程度的多种细胞增殖,小灶性坏死,渗出,毛细血管内血栓形成,肾小球玻璃样变,毛细血管节段性双轨改变等,常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新月体,急性期后肾小球可有局灶性节段性瘢痕形成而导致硬化,较严重的病例肾小管及间质出现病变,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形成,坏死,萎缩,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或纤维化(图1)。

ZOLLINGER总结349例过敏性紫癜肾炎病理改变,将其分为4个类型:(1)局灶增生性肾炎,49%。

(2)轻微病变或系膜增生性肾炎型,37%。

(3)新月体性肾炎型,5%。

(4)系膜毛细血管性肾炎型,1%。

根据病变由轻度系膜增生至伴不同程度新月体形成,按国际儿童肾脏病研究会(ISKDC)的标准,结合我国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病理特点,可将过敏性紫癜肾炎的光镜改变分为6级Ⅰ级:微小病变。

Ⅱ级:局灶性或弥漫性单纯系膜增生。

Ⅲ级:局灶性或弥漫性系膜增生,新月体形成Ⅳ级:同Ⅲ,新月体形成和(或)肾小球硬化,比例在25%~50%。

Ⅴ级:同Ⅲ,新月体和(或)肾小球硬化,比例在50%~75%。

Ⅵ级:同Ⅲ,新月体和(或)肾小球硬化>75%,或膜增殖肾炎改变。

2.免疫荧光免疫荧光主要为IGA沉积,阳性率90%~100%,大多分布于系膜区,也可见于血管壁,少数可伴有IGG,IGM,C3,备解素及纤维蛋白的弥漫性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在新月体或坏死区可见到纤维蛋白相关抗原沉积,有C4或C1Q沉积者较少(13/104例,12.5%),UAB,IGH,R-GH病理以Ⅱ,Ⅲ级占多数,而NS,HT,RPGN型病理以Ⅳ~Ⅵ级为多,前三型临床以单纯IGA沉积为主,而后三型临床以IGA,IGG,IGM同时沉积多见,MUDA用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CLSM)观测免疫复合物主要成分为IGA,C3,空间构型外披IGA外层者肾组织损害轻,而免疫复合物裸露无IGA外披者肾损害重,故提示补体成分直接接触细胞或系膜间质受体引起细胞分解,炎症产生,皮肤活检发现无论在皮疹部位或非皮疹部位,免疫荧光检查均可见毛细血管壁有IGA沉积。

3.电镜可见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加,有广泛的系膜区及内皮细胞下不规则电子致密物沉积,应用免疫电镜技术证实了电子致密物中的沉着物系IGA成分,偶见上皮细胞下电子致密物沉积伴基底膜断裂和管腔中性白细胞浸润。

鉴别诊断:过敏性紫癜肾炎的诊断方法有哪些?过敏性紫癜肾炎要做什么鉴别诊断?以下就是关于过敏性紫癜肾炎鉴别诊断的详细介绍:过敏性紫癜肾炎必须具备过敏性紫癜和肾炎的特征才能确诊,由于本病有特殊的皮肤,关节,胃肠道及肾脏受累表现,肾脏有以IGA沉着为主的系膜增殖性病理改变,因此确诊并不困难,约有25%患者肾脏受累表现轻微,需反复尿液检查才能检出肾受累的主要依据,必要时通过肾脏组织病理学检查协助确诊,血清检查IGA及IGM大多升高,IGG正常,不少病例血中冷球蛋白增多,本病肾脏病理改变同IGA肾病相似,但其肾小球毛细血管襻坏死及纤维素沉着程度较重,应注意与之鉴别。

鉴别诊断1.急性肾炎该病与紫癜肾炎不同的是血清C3多数下降;无皮疹,关节炎及肠绞痛表现;皮肤活检及肾活检有助鉴别。

2.狼疮性肾炎狼疮肾炎的皮疹有特征性蝶形红斑或盘状红斑,多为充血性红斑;狼疮除关节,皮疹,腹及肾表现外,尚有多系统损害包括光过敏,口腔溃疡,浆膜炎,神经系统表现,血液系统检查异常,免疫学检查示血清C3下降,抗DSDNA阳性,抗SMITH抗体阳性,抗核抗体阳性;皮肤活检:狼疮带阳性;肾活检:狼疮肾有V型病理改变,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白金耳样改变,免疫荧光示满堂亮,IGG,IGM,IGA,C3共同沉积,以IGG,IGM为主。

3.原发性小血管炎(微型多动脉炎,韦格内肉芽肿)临床表现除有皮疹,肾损害外,上呼吸道,肺部表现多见,皮肤或结节活检显示血管壁内皮细胞肿胀,增生,中层纤维素坏死伴炎性细胞浸润,水肿,有时伴大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多核巨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甚至形成肉芽肿病变,无免疫球蛋白沉着,免疫荧光阴性,肾活检:肾小球节段坏死伴周围炎性细胞浸润,甚至肉芽肿形成,可伴新月体,免疫荧光多数阴性,有时表现为坏死性小动脉炎,血液中可查到抗白细胞胞浆抗原自身抗体(ANCA),微型多动脉炎以核周型PANCA为主,靶抗原为髓过氧化物酶(MPO),韦格内肉芽肿以胞质型C-ANCA为主,靶抗原为蛋白酶3(PR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