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ppt课件.ppt
一、概 述
1.面神经的分布路线:
西 医
面神经从桥脑(面神 经核)发出后,经内
范 听道及面神经管,由
畴 茎乳孔出颅腔,分布
于面部表情肌。
一、概 述
2.面神经在面神经管的主要分支 (1)岩大神经: 支配泪腺(自膝状神经节处分出); (2)镫骨肌神经: 支配镫骨,收缩耳膜(膝状N节与鼓索 之间分出); (3)鼓索神经: 支配舌前2/3味蕾及下颌腺分泌(在面神 经出茎乳孔上方约6mm处分出)。
一、概 述
另外,面瘫又可能是一些危急生命的神 经科疾病的早期症状,如脊髓灰白质炎或 Cuiilian—barre综合症,如能早期诊断, 可以挽救生命。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 效果肯定,疗效多在90%以上。
一、概 述
定义: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
病证,又称为口眼歪斜。相当于现代医 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最常见于贝尔麻 痹(bell palsy)。
的 口角 歪向健侧
鉴 别
伴随 无肢体偏瘫
歪向健侧 有肢体偏瘫偏感
病位 面神经核下 面神经核上
三、诊断、鉴别及辨证分型
1、风寒证有面部受寒史,一般无外感
辨 表证。舌淡,苔薄白,脉浮紧。
证
分
2、风热证继发于感冒发热、中耳炎、
型 腮腺炎之后伴有耳内、乳突轻微作痛,口干
小便黄,舌边尖红,苔黄腻,脉浮数。
四、面瘫的治疗
主 调所致。病变日久,筋络失养,可出现面
部筋肉挛缩拘急,发生“倒错”现象。
三、面瘫的诊断、鉴别 及辨证分型
三、诊断、鉴别及辨证分型
(一)症状
1.发病突然,常于夜间发病。 2.患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 3.食物停留于患侧齿颊间。 4.患侧耳后、耳下、面部疼痛,舌前2/3味 觉减退或消失,听觉过敏。或伴有流泪、流 涎。
加
减
四、面瘫的治疗
刺法:
➢攒竹、阳白均向鱼腰部透刺。
基
➢面部腧穴平补平泻法,恢复期加灸法。
本
➢在急性期,面部穴位手法不宜过重,针刺不
治 疗
宜过深,取穴不宜过多,肢体远端的腧穴行泻
法且手法宜重。
➢在恢复期,肢体端的足三里施行补法,合
谷、昆仑行平补平泻法。余穴均用泻法。
四、面瘫的治疗
目的:改善微循环,消除炎症和水肿, 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三、诊断、鉴别及辨证分型
(二)体征
1.额纹变浅或消失。 2.眼睛闭合不良,眼裂变大。 3.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4.人中沟歪、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 5.蹙额、皱眉、吹口哨、鼓腮困难。
三、诊断、鉴别及辨证分型
症状 周围性面瘫 中枢性面瘫
两
种 额部 额纹消失
额部正常
类 型
眼部 眼睑闭合不全 眼睑闭合自如
二、面瘫的病因病机
二
筋急,则口目为噼
、
病
劳作过度,机体正气
因
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
病
固,风寒或风热乘虚入中
机
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
筋肉纵缓不收。
正如《灵枢·筋经
云:“足之阳明,手之太
阳筋急,则口目为噼…”。
二
周围性面瘫包括眼部和口颊部筋肉的
、
症状,由于足太阳筋经为“目上冈”,
病
目
足阳明筋经为“目下冈”,故眼睑不能
一、面瘫概述
一、概 述
面瘫,任何年龄均可发病,青壮年居多, 无明显季节性,绝大多数为一侧性。部分患 者起病前1-3天有同侧乳突耳区疼痛。常在 清晨起床时发现闭目不全,口角歪斜,并迅 速达到完全性面瘫。
一、概 述
表现为:面部麻木,病侧面部肌肉松驰, 纵缓不收,口眼歪向健侧为主症。是中医疾 病中“口僻”的习称,如治疗不当可留下后 遗症,(瘫痪肌肉的挛缩、面肌抽搐或连带 运动)并影响容貌。
药物疗法:
西 ➢强的松,地塞米松配 医 合葡萄糖静滴。 治 ➢低分子右旋醣酐改善 疗 微循环。
➢大量B族维生素及三 磷酸腺苷、肌苷等。 ➢理疗或封闭疗法 ➢手术治疗
四、面瘫的治疗
➢水针方法:用维生素B1100毫克或B12100微克注射液注射 翳风、牵正等穴,每穴0.5 -1毫升,每日或隔日一次。以
行 通 路
还出挟口,还唇,下 交承浆,却循颙后下 廉,出大迎,循颊车,
上耳前,过客主人,
循发际,至额颅。”
二 、
手太阳小肠经
病 因 病 机
三 经 循 行
“从缺盆循颈,上
颊,至目锐眦,却
通 入耳中”。 路
二
、
病
口颊部主要为手、足阳明手太阳筋经
因 病 机
三 经 所
所主。 所以,口歪主要系该三条筋经功能失
中枢性面瘫
周围性面瘫
一、概 述
3.现代病因病理:
(1)一过性免疫功能低下时,由单纯疱疹病 毒或面神经附近组织有炎症改变(如中耳炎、牙 病、腮腺炎),引起导致面神经炎变,水肿尤以 茎突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发生神经 传导失常、麻痹引起肌肉失用。
(2)物理因素:受凉后面神经的营养血管 痉挛导致面神经缺血水肿。
其 上穴位可交替使用。 他 ➢电针方法:选取面部穴针刺后,通电10-15分钟,采用 治 断续波或疏密波以瘫痪肌肉出现收缩现象为好,每日或隔 疗 日一次。
➢皮肤针方法:用皮肤针叩刺阳白、太阳、四白、牵正等 穴,使轻微出血,用小罐吸拔5-10分钟,隔日一次。本法 适用于发病初期,或面部有板滞感觉等面瘫后遗症。 ➢穴位敷贴方法:将马钱子挫成粉,约一、二分,撒于膏 药或胶布上,贴在患侧的下关穴,隔5—7日更换一次,一 般须更换4-5次。
《针灸学》第七章 治疗各论--内科病症
面瘫
试讲人 陶 静
内 容: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断、鉴别及辨证分型 四、治疗 五、注意事项 六、调摄护理
教学目标与要求:
1.掌握面瘫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针灸 处方、配穴及方义。
2.熟悉面瘫的病因病机,针刺操作方法; 周围性面瘫与中枢性面瘫的鉴别。
3.了解面瘫的概念;面瘫的其他疗法,面 瘫的注意事项。
因
上
闭合为足太阳和足阳明筋经功能失调所
病 机
冈 与 目
致。
下
冈
二 、
手阳明大肠经
病 因 病 机
三
在面部循行通路:
经 “从缺盆上颈,贯
循 颊,入下齿中;还
行 通
出挟口,交人中—
路 左之右,右之左,
上挟鼻孔”。
二 、
足阳明胃经
病 因 病 机
三 “起于鼻,交頞
经 中,旁约太阳之脉,
循 下循鼻外,入上齿中,
四、面瘫的治疗
治法:祛风通络,疏调筋经。取手足 阳明经穴为主;太阳经为辅,初起取患侧 穴,后期可双侧取穴。
取 穴 处 方 处方:地仓、
颊车、合谷、 阳白、翳风、 四白、颧髎。
四、面瘫的治疗
风 寒:大椎、风池加灸; 风 热:大椎、曲池、合谷、刺络拔罐; 恢复期:足三里加灸。
随 证 选 穴
不能抬眉加攒竹、鼻唇沟平坦加迎 香,人中沟歪斜加人中,颔唇沟歪加承 浆,味觉消失舌麻加廉泉,目合困难加 鱼腰、申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