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精品PPT课件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精品PPT课件
② 工作者要面对的挑战是,如何既能尊 重个人的自由与自主权,又能诚实自 然地面对与处理工作者个人的价值观。 工作者要尽早检验自己的价值体系是 否与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相融合。
5. 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
① 社会工作专业的价值观是社会工 作专业的灵魂,当一个人进入社 会工作专业时,其首要义务就是 承诺遵循专业的价值观。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第二节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构成 及取向
社会工作价值观构成
社会工作价值观取向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构成
1. 社会的价值观
• 是指一个社会由于共同的地理、历 史、政治、社会及经济环境等而形 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取向。
2. 案主的价值观
① 案主价值观体系的个人独特性 和存在的矛盾。
② 社会工作者的态度 “接纳”≠“赞同” 个别化服务
3. 乌托邦与社会工作
① 虽然社会工作的具体目标因不同 国家社会而异,但是其实践中所 蕴涵的追求真善美的乌托邦思想 却是一致的。主要包括:社会正 义、平等、自由、友爱、幸福、 民主等。
② 社会工作的乌托邦思想是通过倡导 政治、经济与社会理想来达到至善 与美好的信念。所以,社会工作者 不是简单的理想主义者,而是务实 的乌托邦思想家。乌托邦思想成为 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社会改良的动力; 这些思想的理想性也鼓舞他们克服 困难、战胜逆境。
② 它试图建立一种没有神学意味的哲学 基础作为人们行动指南。它的内容包 括哲学上的人本主义、经济上的自由 主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伦理上的 人道主义。
3. 意义
• 人道主义运动不仅将人们从 中世纪的阴影中解放出来, 还为西方社会资本主义的发 展提供的养料,并且成为社 会工作产生发展的哲学基础 来源之一。
社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构成与
取向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第四节 社会工作价值观核心原则
第三章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
宗教 道德 知识 社会理想
犹太教基督教
信仰
乌托邦 思想
社会 工作
实证 主义
人道 主义
图3-1 社会工作的哲学基础图示
二.人道主义
1. 人道主义的兴起
• 中世纪神学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 价值,否定现世生活的意义及提倡 禁欲主义等观点,文艺复兴兴起了 “人文主义”运动,并逐渐演化为 一种人道主义运动。
2. 人道主义运动的实质内容
① 反对神学、提倡人学;反对神权、提 倡人权;反对神性、提倡人性;反对 愚昧、提倡理性;反对迷信、提倡科 学;反对神道、提倡人道。
一.犹太教-基督教信仰基础
1. 宗教团体
• 许多宗教团体,例如救世军、基督 教服务处、基督教青年会等,作为 社会福利机构与社会工作专业的产 生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2.个人信仰
• 社会工作者当中有许多都有 着天主教、基督教信仰背景。
3. 基督教教义
• 爱、施、救赎等伦理道德思想。 爱是《圣经》中强调的信仰核心 内容与道德最高境界,爱要献身 于他人的福利,爱是无条件的; 人要服务于人,这样的施,不仅 是一种善举和美德,更是一种自 我拯救的手段。
3. 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 价值观应付诸实践,因此实证 主义促进了社会工作不断发展 自身的经验性的科学知识体系, 以及科学的方法与技巧,为社 会工作的专业化提供基础。
四.乌托邦
1. 乌托邦utopia,源自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者托马斯·摩尔的《乌托邦》。
2. 乌托邦的主要思想特征
• 即是空想,但是它表达了人类 理想。正是这些美好的人类愿 望和至善的理想,为人类向更 加理想的社会奋斗提供了无限 的动力,鼓励人们去追求更美 好、善良的事物,激励人们去 从事助人的服务活动。
三.实证主义
1. 产生
• 实证主义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产生, 其背景是欧洲启蒙运动、英国经验 主义哲学、自然科学日益发达,以 及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断高涨的社 会改良运动。
2. 基本内容
• 实证主义认为神学和形而上学都不 是完美的知识,只有基于感官经验 获取的可检验与可观察的知识,才 是唯一客观可信的知识。实证主义 假设知识的统一性和科学的统一性, 认为不存在本质上互相区别的认识 方法,并强调将非描述性陈述从知 识和科学领域清除,以此保证严格 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3. 机构的价值观
① 价值指导着机构的策划和管理活 动,并常常反映在机构的政策声 明、行政管理程序及方案内容中。
② 非政府机构和政府机构的价值 观是不同的。
③ 机构的价值观可能会与社会 (社区)、社会工作专业、社 会工作者、案主的价值观发生 冲突。
4. 社会工作者的个人价值观
① 在人与人互动的助人互动中,社会工 作者的个人价值观必然渗透到工作中, 有时一些工作者将自己的价值观加之 于案主的身上,从而对案主造成了严 重的伤害,并影响工作的效果。
② 当专业价值观与上述所提到的价 值观发生冲突时,社会工作者应 优先考虑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价值 观。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
1. 父权价值取向
• 问题产生于个人,运用案主内在能 力解决。
2. 社会正义取向
• 社会问题的产生在于社会结构性 问题。因此,只有经过基本的社 会改革才能解决问题。
3. 宗教取向
• 这种取向包含了父权主义和社会 正义取向的特质,并主张专业的 中心任务是将自己的宗教信仰转 变为有意义的社会服务。
4. 临床取向
•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由于 社会工作一直关注案主价值观与 工作者价值观的关系,故临床取 向强调价值冲突与伦理两难的议 题。
5. 专业自我保护取向
• 这种取向着重关注对实务工作者 的保护,其基本的关注议题是对 于各种类型的过失或不当治疗的 辩护。
4. 新教伦理
• 改革兴起后,新教伦理从人对神 的义务引申出人对人、人对自然 的义务,并提出平等观、天职观, 这些思想和概念对志愿工作者的 发展增加了动力。
5. 意义
• 因此,犹太教-基督教在历史发 展中有助于“利他主义”社会思 想的产生与发展,而这个思想又 成为社会工作的思想基础。此外, 新教伦理中人性罪恶、自我负责、 劳有所得、法律秩序、助人自助 等价值观念,也与当今社会工作 专业的许多价值观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