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五策”
导读:本文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五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五策”
文/吕丽梅刘谡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而与之密切相关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针对过去考评主体过于单一、考评指标不够系统、考评方法不够科学、考核结果运用不够充分等不利于公平公正选拔领导人才的问题,需要以创新的精神充分探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的完善路径及相关制度安排。
一、合理设置干部考评主体
一直以来,干部考评主体一般都是在党政体制内,按上对下的干部管理权限确立考评主体。
这样的制度安排带来的可能性隐患就是:被考评干部逢迎唯上,考评主体听不到群众声音。
所以,过于单一的考核主体不利于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公正。
近年虽做了些许改进,如鼓励群众考评干部、人大代表考评干部、政协委员考评干部等,似乎突破了考评主体的单一化,但事实并不如此简单,因为所有的体制外考核主体,仅仅是考评活动的参与者,他们的意见是否采纳或者采纳了多少,还是决定于体制内组织部门确定的考评主体。
这种做法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群众、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考评的积极性,还由此引发了体制内主体与体制外主体的冲突,严重影响了考评的公
正和声望。
为此,要科学设置干部考评主体。
一是要按照授权与被授权的关系确定谁是主要的考评主体。
如果是选任类官员,授权主体是民众,故民众应是主要的考评主体,而对委任考任类官员,则组织人事部门作为授权主体应为主要考评主体。
二是要对参与考评的不同主体设定确定的分值,比如独立的考核机构占30%,群众意见占30%,部门领导意见占20%,专家意见占10%,委托机构占10%,等等。
三是整个考评小组人员的年龄、资历、阅历和业务知识要合理搭配,要熟悉被考评者的背景资料和相关情况。
随着党政干部考核的正规化,可考虑将独立考核机构的考核人员固定下来组成专门性的考核组织人员,逐步实行考核人员资格认证制度。
四是按照需要灵活安排委托机构。
对干部某些方面的考核,通过委托社会权威机构进行评定应该更为科学准确。
如对群众满意程度类,可委托社会调研机构,对领导创新及效率类,可委托领导学研究机构或心理学机构等。
通过科学合理设置考评主体,可有效解决单一考核主体的种种弊端。
二、科学设定干部考评标准
干部考评指标是干部考评的依据,其设置的合理与否,是干部考评工作是否科学的首要前提。
过去,一些部门的党政干部为了获得某些考核指标,如群众满意度,而只得放弃一部分本身应尽的职责,或者被迫造假,以求糊弄过关。
因此,干部考评的指标设定应当符合实际需求。
一是必须打破以往“大一统”的考评指标,要根据具体部门的工作性质、工作难度以及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制定考评指标。
二是考评指标应同时关注“过程”和“结果”。
要弄清实现
这一“结果”消耗了多少公共资源,动用了多少人力、物力。
同时列出原有的业绩状况,并将之与现实中的结果相对照,算出其相对的增长情况、发展情况作为考评的依据。
三是制定合理的指标量并科学确定审查重点。
刚性可量化的指标,数量要合理确定,同时其考评的重点是审查指标的可信度;对非量化软性的指标,考评的重点则为考评方法、程序的规范。
应当针对不同职级、不同岗位干部业务素质的不同要求,有所侧重地设置考核内容。
对领导干部,侧重考核把关定向、谋划决策、组织指挥、选人用人、求实创新等方面的情况;对机关干部,侧重考核本职业务、调查研究、协调办事、指导基层等方面的情况;对基层干部,侧重考核统筹工作、联系群众、模范作用等方面的情况;对专业技术干部,侧重考核专业理论、操作技能、技术革新等方面的情况。
总之,干部考核评价指标应该具有说服力、可量化、可比较、计成本、讲效益的特点。
三、严格规范干部考评程序
严谨缜密的程序是确保考评工作公平公正的关键,是实现民主和监督的必要载体,是保证干部考核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安全网。
要建立规范化的考评制度,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
一是明确考评周期。
对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评要建立规范的周期,可半年或一年进行考评,合并原有平时考核、任职前考核、定期考核为单一周期考评。
二是明确考评方法。
建立科学的民意采集和分析机制,充分运用数据分析、比较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干部的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三是建立干部考评修正制度。
干部考评是
一个经常需要进行修正的动态过程,对每一个干部都不可能一“评”定终身。
因此,应当完善干部考核评价结果的备案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考核评价反馈修正,不断提高干部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注重强化对干部考评的监督
要切实规范考评主体的行为,就必须加强监督。
一是必须对考核程序、考核过程等制定一系列刚性的制度、办法,以刚性的制度和办法约束考评主体行为的随意性,限制考评主体的人数、规范其参与程序及其自由裁量权。
比如以制度确保参评主体的独立性。
考评主体生活在社会之中,自然会有利益关联、情感纠结,为保证考核主体的中立性,应尽可能地选择与被考评者无利益关联,也无情感纠纷的人员。
同时要有救济途径,比如建立考核主体回避制度,即被考评人一旦发现考核小组中某一人员其言行有可能影响到其评判公正时,可以申请要求该考评人员回避。
二是鼓励群众、新闻媒体、人民代表等个人、组织在考评期间密切关注考评主体的行为,监督其是否做到了对委托者公开、对被考评者公开、对群众公开,以制度的阳光避免其暗箱操作。
三是实行考评人员参评实名制。
明确每个考评者的权责划分,记录每个考评者在实施考核过程中的言行,实行考核责任追究制,使每个考评人员慎重行使考评权力。
五、恰当运用干部考评结果
选拔优秀领导干部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恰当运用干部考评结果。
一是应对绩效考评结果突出的领导干部给予通令嘉奖或通报表彰,并
给予物质奖励,进一步调动广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把干部实绩考核和营造创先争优的氛围结合起来,做到以实绩论英雄。
二是把绩效考评结果作为选拔和调整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坚持把实绩考核和干部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凭实绩用干部。
经考评确属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德才兼备的,要委以重任;经考评认定绩效一般的,要予以教育引导;对经考评认定绩效较差者,确属力不胜任、德才平庸的,要坚决调整;对欺上瞒下,弄虚作假,骗取荣誉的,要坚决追究主要责任者和主要领导者的责任。
三是坚持把干部实绩考核和干部教育监督管理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以实绩定优劣。
针对绩效考核中发现的问题开展教育,全面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
作者单位:中国共产党张家口市委党校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