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对建立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几点思考一、关于建立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特点一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考核工作实绩。
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着眼于促进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进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坚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考核评价工作的全部过程,落实到民主测评、民意调查、个别谈话等考核评价的各个环节。
同时引入实绩分析环节,力求对工作实绩作出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
实绩分析内容紧扣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提炼出若干核心指标,既考虑全面又突出重点。
在具体操作方法上,注重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能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实在不能量化的内容通过民意调查进行评价,用群众满意度来检验。
对工作实绩进行综合评价,既看指标数据,又看群众评价;既看发展速度,又看发展质量;既进行纵向比较,又适当进行横向比较;既看客观条件,又看主观努力,从而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工作和精力放在谋划发展、推动发展上,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历史和人民群众检验的政绩。
二是坚持扩大民主,注重群众公认。
全面准确地考核评价干部,实现“好中选优”,防止“带病提拔”,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充分扩大民主。
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坚持走群众路线,注重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扩大民主有机结合起来,把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在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拓展考核评价主体上进行了大胆探索。
在考核评价工作中引入民意调查是一个新的举措,顺应了民主政治建设的潮流、尊重了干部群众的民主诉求。
同时,还对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环节进行改进和完善,公开评价要点,不同程度地扩大了听取意见的范围,对有关考核对象采取适当方式面向社会公示,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考核工作的公开度、透明度。
通过把干部考核的标准、要求和程序交给群众,把干部考核工作的过程亮给群众,把干部考核评价的权利更多地赋予群众,较好地实现了从“官评官”到“官评、民评”相结合,从党内评议到党内、党外评议相结合。
三是坚持以德才素质考核为中心,注重综合评价。
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注重综合评价,坚持以德才素质考核为中心,全面评价领导干部。
对领导班子的考核,涉及思想政治、领导能力、工作实绩和党风廉政建设等内容;对领导干部的考核,在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等情况的同时,增加了精神状态、心理素质、公众形象等方面的考核。
突出综合评价,就是要求对各个方面的考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评价,既看经济建设的情况,又看社会发展的情况;既看经济增长的数量,又看经济发展的质量;既看目前已经取得的成绩,又看对长远发展作出的贡献、打下的基础。
通过分析、比较、印证,从更多的方面、更广的角度考核领导干部的工作实绩和德才素质,更加深入地了解干部的有关情况,更加准确地认识和评价干部。
四是坚持定性评价为主,注重定量分析。
在定性评价的同时注重定量分析,进一步提高了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准确性,使考核评价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使科学方法与民主程序有机地结合。
通过量化分析,可以对不同干部或同一干部的某些方面直观地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既看出干部之间的素质差异,实现“好中选优”,又能区分出干部德才素质要素中的强项和弱项,较为准确地反映出干部个体的素质特点,为“把合适的人选放到合适的岗位”提供依据,实现“人事相宜”。
二、关于建立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一是关于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适用性问题。
从考核评价的对象看,有不同层次、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也应有不同的考核要求。
目前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主要适用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如果用于领导班子成员的个别提拔任职考察和届中考核、年度考核,就要对有关内容作较大取舍,这样会破坏从民主推荐到综合评价六个环节的完整性,从而影响考核评价办法的有效性。
此外,比较适用于省、市两级领导班子,县级领导班子情况复杂、差别较大,有些内容就不完全适用;比较适用于考察地方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对副职的考察则不完全适用。
如何架通桥梁,科学设计操作方法,使之适用于不同考核类型,需要进一步研究。
二是关于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科学性和操作性问题。
科学性是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生命所在,操作性是其活力所在。
科学性和操作性既是统一的,但实践中有时又是互相矛盾的,往往是一强调科学性就要求全面,力求考核内容及流程的完整性,从而使操作过程较以往程序增多,工作量增大,操作难度增加。
同时,有些考核指标的具体指向不十分明确,有些环节的操作程序也不够严密和规范。
如何使考核指标在宽领域涵盖的前提下,做到指标内涵明确、外延清楚,使参评人员一目了然,及时作出准备的判断和评价,提高工作质量;如何针对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等考核环节涉及多个部门和多方面群众参与的问题,进一步规范具体操作要领,做到简便易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考核成本;如何进一步整合民主推荐等六个环节的考核结果,确保各个环节既能充分发挥特定功能,又能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相互印证,切实发挥整体效应;如何既做到全面综合地考核评价干部,又防止出现求全责备,埋没人才,等等,真正做到于法周延、于事简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三是关于综合考核评价工作中扩大民主的问题。
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坚持把扩大民主贯穿于考核评价工作的始终,注重突出群众在考核评价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较好地体现了扩大民主的价值取向。
需要着重研究的是落实民主的具体实现形式和操作方法,防止走过场、搞形式,确保民意更充分、更真实、更有效。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民意调查主要在来自基层的、未参加民主测评的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进行,这样做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意,但与真正意义上的“民意”似乎有一定距离,还需进一步探索研究真正有效了解民意的其他途径和手段。
在民主测评环节,如何确保参评人员充分了解测评对象的基本情况,如实填写测评内容,切实解决以往干部考核中存在的参评人员“不愿评、不便评、不好评”和“上面发单单、下面画圈圈”的问题;在民意调查环节,如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确定参评人员,切实减少随意性和防止“事先圈定”;在个别谈话环节,如何合理确定谈话范围和谈话重点,达到互动交流的效果,确保谈话对象讲真话,切实解决“进不了想进的圈,听不到想听的话”的问题,等等,都需要探索研究。
四是关于如何防止干部“带病提拔”,实现“好中选优”的问题。
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注重全面评价干部的德才素质,更多地引入分析比较的方法,较好地实现了“好中选优”的职能。
但在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问题上没有取得明显突破,对如何把“带病”的干部甄别出来并“淘汰出局”,缺乏有效的办法和途径。
在市、县两级试点中,对“两圈”(社交圈、生活圈)考核进行了积极探索,但获得的主要是正面信息;通过了解领导干部对待压力、挫折、困难的态度,试图评价其心理素质,但实际效果也不理想。
对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五是关于综合考核评价工作如何整合各方面资源的问题。
综合考核评价责任重大、涉及面广,必须注重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干部群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
组织部门既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又要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虽然对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作出了原则性规定,但一些具体操作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并加以规范。
比如,如何搞好统筹规划,既发挥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又避免多头考核、重复考核;如何进一步整合考核信息资源,充分运用巡视组巡视、经济责任审计、人大评议和行风评议等工作成果,更加全面地掌握考核对象的有关情况;如何有序推进考核评价工作社会化,把组织部门的考核与专业机构的评估结合起来,针对一些考核指标专业性较强的情况,引入社会化、市场化的评价,使干部考核建立在专业认可的基础上,等等。
三、关于建立完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建议一是要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整体工作相衔接。
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是整个干部人事工作一部分,创新干部考核工作不能脱离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格局,必须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相配套、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
第一,要认真贯彻落实《公务员法》。
建立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严格遵循并认真落实《公务员法》所确立的公务员考核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基本方法。
第二,要严格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
要确保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与之有机地融为一体,共同发挥选准用好干部的功效。
第三,要注重干部考核的配套制度建设。
干部考核评价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还要有相关的制度配套作保证。
比如,领导干部的任期制、职责管理制、离任审计制等都要及时跟进,否则,综合考核评价难以达到预期目的。
二是要全方位推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在建立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同时,应抓紧研究建立部门及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形成一个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
要把科学、明确的岗位职责规范作为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基础,按照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制定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职位说明书,明确职位定义、任职资格、职位职责、工作目标等,为建立干部考核评价标准提供依据。
考核议价工作要形成制度,把考核评价价的标准设立、管理运用以及措施固化统一起来,促进考核评价体系建设,逐步形成“靠制度管人、用制度办事”的考核评价工作机制。
三是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与日常干部工作的关系。
建立完善科学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干部考核工作固然重要,但它毕竟只是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环节、一种方法、一种手段,不能把它看作“灵丹妙药”,认为“一考就灵”,寄希望于通过综合考核评价解决当前干部工作中存在的所有问题,更不能简单地认为干部工作可以“以考代管”。
实际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更多的工作在于平时,特别是考核评价中反映出的各种问题,更要靠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来解决。
因此,在建立完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同时,要继续扎扎实实地抓好日常的干部教育管理监督工作,多管齐下。
四是要加强组工干部队伍能力建设。
组织部门是实施综合考核评价牵头抓总的职能部门,组工干部是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其能力和素质直接决定着考核评价的质量和水平。
首先,要提高组工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实际能力,准确理解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的实质内涵,确保考核评价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的高质量。
第二,要提高组工干部和知人善任的能力,善于从干部的政治品德、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论中识别干部,善于从各个层次、各个方面发现人才,真正做到“一流之人乃识一流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