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新公共管理改革的实例
新西兰的政府改革


背景及原因
1、最根本原因是70年代以来出现的长期经济停滞和严重 的政府收支平衡问题: 新西兰的人均GNP由50年代的世界第5下降到了80年代的 第20位, 政府净债务占GDP 的比例由1976年的9% 上升到 1985年的41%。[1]

2、1984年上台执政的新政府意识到了在经济管理和政府 行政方面进行激进变革的必要性



改革内容:
一、改革政府的商业性职能: 公司化和私有化 二、重构非商业性政府部门: 职责分立与功能调 整 三、重塑核心政府部门的管理机制: 绩效管理与 产出控制 四、革新和突破传统文官制: 绩效协议、浮动工 资和任期制 五、改革政府的财政活动: 分权管理、应计会计 和报告责任制








政府管理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里经历了三种模式。 首先是人格化或前现代行政模式,当该模式日益 暴露其缺陷以及出于提高效率的目的,它就被第 二种模式即传统的官僚行政模式所取代。同样, 当传统行政模式问题重重时,它就为第三种模式 即新公共管理取代,从政府转向替代性市场。20 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的主导地位就如同20世纪 20年代到60年代官僚制度居主导地位一样。在任 何一种政府制度中,官僚和市场都是共存的,只 是在某个阶段一种形式占主导地位,而在另一阶 段,另一种形式占主导地位。新公共管理时代是 官僚制日益削弱而市场在公共行政领域占据统治 地位的时期。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霍哲)

理论内容:关注政府绩效的改进,把绩效评估作为改进绩 效的一种管理工具 该理论认为,绩效评估应分为7个环节: 1.识别要评估的项目,进行清晰界定 2.阐述项目目的,确定所需结果。 3.选择评估标准和指标。 4.设立绩效和成就目标的标准。 5.监督结果。 6.绩效报告。 7.评估结果和绩效信息的利用,以促进绩效的改进。 同时,在绩效评估的过程中强调公民的参与性,这样的绩 效评估结果和绩效信息将会对政府政策和项目管理有更大 的意义。




重塑政府(奥斯本和盖布勒)
Hale Waihona Puke 小政府理论(弗里德曼和哈耶克)


背景分析:以政府失灵论为基 础。政府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导 致的集权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效率低下,财政赤字加重。 理论内容:明确提出政府的活 动边界,提供那些市场做不了 也做不好的服务,政府提供具 有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政府的“小”是空间范围上的 小,并不意味着政府能力以及 竞争力的弱小。
3、国际上各种理论思潮的影响 和推动。这些理论主要包括公 共选择理论、代理理论、管理 主义与新公共管理
[1] Graham C. Scott, Government Reform in New Zealand ,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Washington D. C. , 1996, P7
基于回应性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霍哲)

理论内容:建立起一套在以顾客为中心,持续改进,强调 授权和协作基础上的全面质量管理

目的在于通过引入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消除由于官僚制, 利益集团以及专业化的结构所带来的回应性障碍,建立更 具回应性以及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共机构。
重塑政府(奥斯本和盖布勒)
在《改革政府》中将“新公共管理”看做单一的模式概念 “新公共管理”模式包含以下十大基本原则或基本内容: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 (2)社区拥有的政:授权而不是服务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提供服务中去 (4)有使命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 (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 政治需要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改革之一、改革政府的商业性职能: 公司化和私 有化(1985年)
1、分离政府组织中的商业性功能与非商业性功能 2、像成功的商业企业那样经营国有部门 3、管理者对已达成的绩效目标向部长负责, 同时, 有权作 出各种管理决定 4、企业要在既无优惠又无负担的情况下参与竞争, 从而使 商业标准成为评价管理绩效的一个重要指标 5、企业的董事会按私人企业的原则建立, 要任用有商业经 验和管理才能的人来负责企业的经营与管理 1986年的《国有企业法》是指导该领域 改革的法律文件。政府试图通过设定单 一明确的商业目标、下放权力和强化监 督, 来增进管理者的动力, 从而达到提高 效率的目的
流程再造(哈默和钱皮)


背景分析:官僚制弊端日益显露,出现有效服务 危机,信息化危机等等,这些直接导致对官僚制 的重新改造和超越。 理论内容: 1、对工作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以提高效率,效能 和质量。 2、以业务流程为改造对象和中心,以顾客需求和 满意度为目标、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 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打破传统的职能型组织结 构,建立全新的过程型组织结构,从而实现组织 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的巨大改善。

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公共选择理论:以经济人的假设为出发点, 对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提出批判。 布坎南指出政府失败的原因,从制度上解 决政府低效的问题。
新公共管理的主要理论及代表人物

小政府理论(弗里德曼和哈耶克)
流程再造理论(哈默和钱皮)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理论(霍哲) 基于回应性的政府全面质量管理(霍哲)


重塑政府,追求效率
用企业家精神去改造政府

虽然政府与企业是不同的,而且政府不能像企业那样去运 作,但是却能够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 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像私人企业一样,提高效 率
其中最重要的理论就是顾客理论。顾客理论就是强调服务 提供者对他们的顾客负责 在提供服务过程中不断进行革新,寻求减少成本和增进质 量的方法;聆听顾客的呼声,授权顾客作出选择,把资源 放在顾客手里让他们挑选 期望“顾客主权”能形成对公共机构的压力,改变政府以 往虚构的“社会公仆”的角色,达到改善公共服务的目的
新公共管理
New public management
新公共管理产生的时代背景
官僚制问题重重。各国财政赤字增加, 政府效率低下。 新技术革命使西方国家进入后工业社 会,为建立高效,灵活,透明的政府 创造了可能性。 经济全球化要求西方政府进行积极的 改革,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适应经 济全球化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