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法几何透视图-7
作对称的矩形
Lº
F Jº
Lº
3 4 2
1
Kº
Tº Nº Mº
确定门窗的透视位置
C1 6 5 1 1
4 4
3 3
2 2
6 5
F1
D1
F1
Hº Gº Eº Dº Cº E2
Jº
Kº
G2
H2
J2
K2
B1
C1
D1
E1
将透视矩形等分为二
Eº
Eº
将透视矩形等分为三
6 5 4
3
2
1
将透视矩形分割为成比例的三部分
3
1
2
作连续的矩形(1)
F1
Bº Eº Fx Cº
Jº Dº Aº
作连续的矩形(2)
Jº
Eº
Kº
作连续的矩形(3)
F1
Cº
量点作图法
b
a a1 n m b1 f
M B° A° a1 N Na1=na1
s
F
b1 Nb1=nb1
例题: 用量点法求水平线的透视
b
a
n
m
f
M A° N
s B°
F
b° a°
水平线高为L
n
a1
b1
例题: 例题 用量点法求矩形的透视
fx
my
mx
fy
Fx
My
Mx
Fy
C° g' d1 D° A
B° b1
s H Fx Fy H
H H
Fx Fx
Fy H Fy H
H
Fx
Fy H
H
Fx
Fy H
提高视平线绘制区域鸟瞰图
提高视平线表现室内家具
地平线与地坪线重合表示雄伟建筑
压低视平线表现高地上建筑物
第九节 透视细部画法
在透视直线上截取成比例的线段
F1
F
Dº Cº
B1 3 1 2
在透视直线上截取等长的线段
透视图
视点左右位置对透视图的影响
s1 Fx
s2 Fy
s3
s4
H
H
H
Fx
Fy
H
H
Fx
Fy
H
H
Fx
Fy H
视中心应在画面宽度W内 透视图应充分体现建筑的造型特点
(a)
(b)
画面与建筑物角度对透视图的影响
H
H
H H
H H
H
H
H
H
偏角不当,图形呆板
建筑物主要面与画面偏角大,街景深远
视高对透视效果的影响
透视图(透视投影 透视投影) 第十章 透视图 透视投影
第一节 基本概念
透视图示例
透视图的形成
透视图的形成
基本术语
空间点 透视
A
心点
P
画面 视平线 中心视线 (视距)
S
视平面 基透视 投影
a h
A°
s° h
视点
a° sg ag g s
视高 站点
基线
基面
G
第二节 点的透视
点的透视
点A的透视
B
L
第六节 距点法作一点透视
距点的作法—立体图
s'
D
45°
45°
B° sp
45° A° d A1 N
45° 45°
B1 45°
距点的作法—透视图
n
a1
d
45° b1
45° D
B° A° a1
N
b1
第七节 斜线灭点
斜线灭点的概念和求法
Fy F1 β α α Fx β α β Mx
F2
斜线灭点的运用
E
E°
J J° S e°j° je eg j g s
3. 画面平行线的透视特征 F
∞
B M F∞ B° M°
P
F∞
α
A b a° a ag g bg s A° b° g S
α
G
4. 两条平行的画面平行线
B D B° P
C A A° C°
D° F∞
S d° c° b a° a ag g cg b° bg dg s g
G
第四节 透视的分类
一、一点透视
H
F
H
直观图
透视图
一点透视图例
二、二点透视
H
Fx
Fy
H
直观图
透视图
二点透视图例
三、 三点透视
H Fz Fy H
直观图
透视图
Fx
三点透视图例
第五节 量点法作两点透视
量点的基本概念
F
SM∥AA1
M f B° B1 A° m A1 N NA1=NA NB1=NB
P A A° s°
点A的 基透视
a° a ag g sg
S
s
基线
G
第三节 直线的透视
直线的迹点
P
B°
A T
A°
S b°
a° a t
s
直线的灭点
F∞
平行
f∞
F∞
F
f
f∞
fg
平行线有共同的灭点
F∞ F∞ F∞
F f∞ f
f∞ fg
1.直线通过视点
P
C° D°
co do d cgdg
2. 直线垂直基面
P
e
F1
h d β c b c' b' α a
h
Fx
My
s'
α β
Mx
Fy
C° D° B° a' g F2 g'
d' g
A° E° g'
e'
P s
d1
c1
a1
e1
s
第八节 透视参数对透视效果的影响
视角大小对透视图的影响
边缘视线 边缘视线
fx fx fy fy
α1
α2
投影图
Fx Fy
H Fx
Fy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