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翻译

高中文言文步步高翻译

弥子瑕有宠从前弥子瑕被卫国君主宠爱。

按照卫国的法律,偷驾君车的人要判断足的罪。

不久,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知道这件事,就连夜通知他,弥子瑕就诈称主的命令驾着君主的车子出去了。

君主听到这件事反而赞美他说:“多孝顺啊,为了母亲的病竟愿犯下断足的惩罚!”弥子瑕和卫君到果园去玩,弥子瑕吃到一个甜桃子,没吃完就献给卫君。

卫君说:“真爱我啊,自己不吃却想着我!”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

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

”弥子瑕的德行和当初一样没有改变,以前所以被认为孝顺而后来被治罪的原因,是由于卫君对他的爱憎有了极大的改变。

所以说,被君主宠爱时就认为他聪明能干,愈加亲近。

被君主憎恶了,就认为他罪有应得,就愈加疏远。

因此,劝谏游说的人,不能不调查君主的爱憎态度之后再游说他。

龙属于虫类,可以驯养、游戏、骑它。

然而他喉咙下端有一尺长的倒鳞,人要触动它的倒鳞,一定会被它伤害。

君主也有倒鳞,游说的人能不触犯君主的倒鳞,就差不多算得上善于游说的了。

纪昌学射甘蝇是古代一个善于射箭的人,拉开弓,兽就倒下,鸟就落下。

甘蝇的一个弟子名叫飞卫,向甘蝇学习射箭,但他射箭的本领却超过了他的师傅——甘蝇。

纪昌又向飞卫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学会看东西不眨眼睛,然后我们再谈射箭。

”纪昌回到家里,仰面倒下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用眼睛注视着织布机上提综的踏脚板练习不眨眼睛。

练习三年之后,即使是锥子尖刺到他的眼皮上,他也不眨一下眼睛。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说:“这还不够啊,还要学会视物才行。

要练到看小物体像看大东西一样清晰,看细微的东西像显著的物体一样容易,然后再来告诉我。

” 纪昌用牛尾巴的毛系住一只虱子悬挂在窗口,朝南面远远的看着它,十天之后,看虱子渐渐大了;三年之后,虱子在他眼里有车轮那么大。

转过头来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大。

.纪昌便用燕地的牛角装饰的弓,用北方出产的篷竹作为箭杆,射那只悬挂在窗口的虱子,穿透了虱子的心,但牛尾巴的毛没有断。

纪昌把自己练习的情况告诉了飞卫,飞卫抬高脚踏歩,并拍着自己的胸脯,说道:“你已经掌握了射箭的诀窍了。

”乐羊与秦西巴乐羊是魏国大将攻打中山国。

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悬挂乐羊儿子给乐羊看,乐羊并没有因此而减弱进攻的意志,攻打更为猛烈。

中山国于是将乐羊儿子烹了之后送羹给乐羊,乐羊喝干了一杯。

中山国看到了乐羊的决心,不忍心和他对战,终于拿下了中山国。

于是成为文侯发迹的地方。

文侯欣赏他的战功,但怀疑他的内心。

孟孙打猎捕获一只貘。

让秦西巴拿着回家,貘的母亲一边跟一边鸣叫,秦西巴不忍心,放了貘给母貘。

孟孙(因此)发怒放逐了秦西巴。

一年过后,召回秦西巴做太子的老师。

旁边的人说:“秦西巴对君王是有罪的,现在又任命他为太子傅,为什么?”孟孙回答:“他能因为一只貘而不忍心,又怎么能忍心我的儿子啊?”所以说:巧妙的奸诈不如拙朴的诚实。

乐羊因为有功而被疑心,秦西巴以有罪而更加得到信任商於子驾豕商於子家很贫穷,又没有牛耕田,他就牵一头大猪向东而作。

大猪不肯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

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说:“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凭借牛巨大的力气能够使土块耕起,凭借牛坚硬有力的蹄子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

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子先生说:“《诗经》不是有云(说)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

如今您用猪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却发怒还不搭理我,是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

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

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

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宁毋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应该是对现实有不平之气的那种人。

”刘安世为谏官刘安世,字器之。

父亲刘航,官做到太仆卿。

刘安世中进士以后,不去参加铨选,跟随司马光学习,曾向司马光请教全心尽责、立身行事的关键。

司马光教导他要真诚,并要他从不说假话开始。

后来伍起居舍人兼左司谏,升任左谏议大夫。

刘安世体貌魁梧,声如洪钟。

在他刚刚被任命为谏官、尚未拜官任职时,上堂告诉母亲说:“朝廷不因为安世不贤,任命儿为谏官。

如果做了谏官,一定要有见识、敢做敢为,自己敢于承担责任,但倘若有冒犯皇上之处,灾祸便马上临头。

皇上正以孝道治天下,如果以母亲年老为托辞,应当可以避免任此官职。

”母亲说:“不对,我听说谏官是天子的直言敢谏的臣子,你父亲一辈子想任此职但未能如愿。

你有幸任此官职,应当舍弃身家性命来报答国恩。

即使获罪遭受流放,不论流放地点有多远,我都会跟你走。

”刘安世于是接受任命。

做谏官许多年,堂堂正正,主持公道。

他在朝廷上当面指陈政令得失,有时皇帝十分恼怒,他就握着手版退后一步站着,等到皇帝怒气渐消,又走上前激烈陈辞。

旁边的侍臣们远远地看着,退缩一边吓得淌汗,把他看作“殿上虎”,一时间没有不敬服他的。

琉璃瓶宋徽宗曾经把十个紫琉璃胆瓶交给小太监。

让小太监命令工匠在瓶里面镀一层金。

小太监拿着琉璃瓶向工匠们展示。

工匠都没有办法做到。

他们说:“把金子镀在里边,应该用烙铁熨烙使金子平整才行。

但是琉璃瓶的瓶颈太窄烙铁无法到达应到的位置。

而且琉璃瓶又脆又薄耐不住手捏。

一定要镀金的话,瓶子肯定要破碎。

我们宁愿获罪。

也不敢接这个活。

”小太监知道这是不能勉强。

随手放进了箱子里。

后来小太监在城里民居间行走。

看见锡工给陶器镀锡的工艺很精巧。

就试着拿了一个琉璃瓶给他,说:替我在内壁镀金。

锡工却没说从前金匠的话。

只是告诉小太监第二天来取。

第二天小太监到了,琉璃瓶已经镀好了。

小太监说:“我看你的技术,确实比宫里的工匠高明。

你在这里屈居,不得被贫穷拖累吗。

并把此事的原本都告诉了他。

”锡匠回答说:“这事容易。

”小太监于是和锡匠入宫向皇帝禀报了这件事。

皇上也打算亲自观看。

为此亲自到了后花园。

并把金匠全部召集到庭院里。

一一询问。

工匠回答的都和昨天一样。

锡匠独自上前,取一块金子锻打。

金子被锻打成纸一样薄。

锡匠拿起来裹在瓶外边。

众人嗤笑着说:“这样做谁不行?就这道你是个低级的工匠,怎么能够做到在里边镀金?”锡匠笑笑并不回答。

不一会剥下裹在瓶上的金箔。

固定在银筷子上插进瓶里。

并用水银慢慢滴进瓶里。

盖上瓶口。

来回摇动让水银布满瓶内。

很久金箔全部附在了内壁上。

一点缝隙都没有。

然后慢慢的用指甲修正均匀。

众人这才惊愕的瞪大眼睛相互看。

锡匠向皇上介绍说琉璃这种器具,怎么能够承受得住硬物的震荡呢。

只有水银柔而且沉。

满满的倒进去不会对瓶子造成损害。

但是水银的性质会腐蚀金子,不过眼睛看不到就无所谓了。

皇上大喜,厚厚的赏赐他打发他走了。

我又想起元佑(宋哲宗年号)年间,在朝中做官的宋用臣被贬到舒州郡,舒州制作了大型的乐器,有架大鼓非常华丽,用金箔装饰。

放在鼓架上之后,旁边的铜环突然断了。

打算剖开鼓取出它,又可惜费用太高。

宋用臣命人另外再制作一个大环。

把铜环的固定处铳开做成锁须(卯环)的形状。

用铁固定在鼓身的洞上。

然后把铜环的锁须敲进洞中。

刚一进去锁须就卯上了。

于是再也没有脱落。

这真是巧妙的构思都是精心想出来的,出人意料。

前面的那个故事是刘子思讲述的。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孔子在周庙参观,(看到里面)有欹斜的器物。

孔子向守庙的人问:“这是什么东西呢?”(守庙的人)回答说:“这原来是右座的器物。

”孔子说:“(我)听说右座的器物,空了就会斜着,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然后立着,盛满水就会倾覆,有这样的事吗?”(守庙的人又)回答说:“是的。

”孔子让子路取水试一下(看是否有这样的事),(果真)盛满水就会倾覆,水装到一半时就会垂直然后立着,空了就会斜着。

孔子长叹然后说:“哎!怎么会有满了却不颠覆的器物呢?”赵人养猫赵国有个人为老鼠而担忧,就向中山国讨猫。

中山国的人给了他一只猫,这猫很会捕老鼠以及鸡。

过了一个多月,他们家老鼠被捕尽鸡也捕尽了。

他的儿子为这事发愁,对他的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的父亲说:“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

我们家的祸害在于有老鼠,不在于没有鸡。

有了老鼠,它们偷吃我家的粮食,咬坏我们的衣服,穿通我们的墙壁,毁坏我们的家具器皿,这样我们将要挨饿受冻了,不比没有鸡害处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挨饿受冻还远着呢!为什么要把猫赶走呢?”宓子贱治亶父宓子贱去治理亶父,担心鲁君听信他人谗言,从而使自己不能在亶父实行自己的主张。

要辞行的时候,请求鲁君派两个亲信官员随同行。

到亶父后,亶父的官员都来参见。

宓子贱让那两个同来的官员书写文书。

他们一提笔,宓子贱从旁边不时地摇动他们的胳膊。

这两位官员写不好,宓子贱就为此大发雷霆。

两位官员很为难,便告辞请求回去。

宓子贱说:“你们写字都写不好,赶快回去吧!”两位官员回朝向鲁君报告说“宓子贱让我们书写文书时,却不时地摇动我们的胳膊,这样我们那能写好啊,写坏了他却呵责我们。

亶父的官员们都笑话宓子贱。

这就是我们要离开亶父的原因!”鲁君听了长叹一声,感慨地说:“宓子贱是用这个方法来劝谏我呀!我经常扰乱宓子贱,使他不能实行自己的主张,这样的事一定有过好几次了。

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了!”于是派遣人到亶父传令:“从今以后,亶父不是属我所有的了,而是属你所有的了。

凡是利于亶父的事情,你决定了就办吧!农夫与行者道路旁有一大块田,有个农民在田里耕种,他喘几口气才挥一下锄头。

有个过路人见到农民就说:“你这个农民啊太懒了!田地这么大,你喘几口气才刨一下,就是到了年终也干不完呀!”农民听了,扬手招呼过路的人说:“我一辈子种地,快要老死在这上面了,可是到如今也不懂得怎样种地,你何不给我做个样子教我耕种的方法呢?”过路人于是脱下外衣走到田里,急急忙忙地,喘一口气连刨几下,每锄一下都使出全身力气。

干不到一个时辰,他的力气用尽,豆大的汗珠像下雨似的向下淌,一口接一口喘粗气,连话也说不出来,并且倒在田里。

他慢慢地对农民说:“从今往后,我算知道种田的难处了!” 农夫说:“种田有什么难的呢?不过对于你这样快速耕种的人来说,恐怕就显得难些吧。

你喘一口气连刨几锄头,这样干下去,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少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却常常是很多的;我喘几口气刨一锄头,干活时间常常是很多的,而停下来休息的时间常常是很少的。

用你所常常多的来比我常常少的,再用你所常常少的来比我常常多的,哪一个快哪一个慢呢?哪一个轻松哪一个疲劳呢?” 过路人心悦诚服地离开了这地方。

唐太宗论治天下唐太宗驾临翠微殿,问陪侍在身边的臣下说:“自古帝王虽然平定了中原华夏,却不能降服周边戎狄。

我的才能赶不上古人,成就的功业却超过古人,自己不明白其中的原因,大家各自随便按实际想法谈谈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