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民经济分类体系1 两大核算体系的区别:分为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为SNA与物质生产平衡表体系MPS。
MPS只承认物质生产,只对五大物质生产部门计算产值,对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手指统统作再分配处理。
而西方体系SNA既承认物质生产,也承认非物质生产,二者只是生产成果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已。
2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结构包含三部分:(1)社会再生产基本核算表;(2)附属表;(3)国民经济账户二国民经济分类的一般问题3常住单位:指在一个国家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单位4我国将基本单位按性质分为具有法人资格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5我国常用的国民经济分类和主要标志有:(1)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为分类标志,划分国民经济的经济类型,分为9种【国有,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外商,港,其他】;(2)以社会经济活动的性质分,为国民经济的两大领域【物质生产领域和非物质生产领域】和各行业;(3)以产业发展的时序,为国民经济的三次产业【一以农业为主的农、林、牧、渔、猎;二以制造业为主的采矿、建筑;三以服务业为主的商业、交通运输、教育、卫生、政府】;(4)以产品的经济用途,为国民经济的两大部分【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5)从掌握和分析资金流量及存量的角度,为国民经济的机构部门【分为四类:部门、大类、中类、小类。
标准分类为20个部门】6我国的机构部门分为以下一些部门:(1)非金融企业部门:(2)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部门;(4)住户部门;(5)国外部门三劳动力资源7劳动力:指具有劳动能力的人,这种能力蕴存于人们体内,并在劳动过程中所能运用,是体力和脑力的总和8劳动力资源: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点上所拥有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总数9人口资源:指我国在特定时点具有生命的常住"自然人”(长期居住有我国国籍)的人口数量10就业人口:指经济活动人口中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11经济活动人口:指在16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参加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人口,包括就业人口和失业人口四自然资源12自然资源:指我国境内所以自然形成的,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开发利用以提高人民生活福利水平和生存能力,同时具有某种“稀缺性”的实物性资源的总称13自然资源的分类:(1)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分为资源资产和非资产性自然资源;(2)从其自身存在的形态和为人类利用的方式为土地资源、水、森林、动植物、太阳能等;(3)按其探明利用程度为,自然资源分为一级、二级、三级资源14一个国家的土地面积:一般指在国家的领土主权范围内全部土地的面积,不仅包括陆地面积,还包括水域面积15土地垦殖率(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耕地生产率=农产品产量或产值/耕地面积16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平均每人拥有的森林面积=森林面积/全国人口一般森林覆盖率要达到30%,且分布均匀,才能保证较好的生态平衡。
17矿产资源: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经过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产出于地表或地壳中的原生富集物;产出形态有固态、液态、气态;矿产资源一般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燃料动力资源等18年末保有储量=年初保有储量年内因普察勘探重算等原因增减量-开采量-损失量-其他原因减少量矿产储量动态指标=年末保有储量/年初保有储量*100%采储比=开采量(时期数)\年初保有储量(时点数)19 简述环境统计的内容?并对环境重要性加以说明。
环境指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影响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各种力量和作用的总和。
环境统计指标体系(1)从反映环境污染状况的角度,至少应包括如下统计指标:工业三废的排放量及排放密度及排放系数、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2)从反映废弃物治理状况的角度,包括经过治理的废弃量、工业烟尘去除量、工业粉尘去除量;(3)从反映环境保护的角度,应统计环境保护税费和环境保护支出五 国民财产统计20国民财产:侠义指实物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
广义指实物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21实物资产:指实物形态的国民财产,它是指在某一个时点上,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经多年劳动创造所积累的物质资料的总量22固定资产: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能够长期存在并多次使用的物质资料固定资产动态指标=报告期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100%年末固定资产=年初固定资产+本年增加固定资产-本年减少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利用指标=一定时期生产成果价值/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平均价值23流动资产:指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一次或短期地使用于生产或消费过程的物质资料。
24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生产经营收入额/流动资产平均价值流动资产周围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流动资产周围次数=日历日数*流动资产平均价值/生产经营收入额25金融资产:指货币存量及由于信用而发放贷款、购买债券、股票等而形成的对其他单位的金融债券26金融负债:指由于资金不足发生的借款或发行债券、股票而形成的对其他单位的金融债务27无形资产:它是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是能够为占有者在较长的时间内提供某种特殊权利并能获取较高收益的资产六国民资产负债表28简述国民资产负债表的结构与内容?我国资产负债表采用国际上通用的矩阵结构,主栏为资产和负债项目,宾栏为机构部门和经济29资产负债表的基本核算原则是采用复试记账原则;机构部门在记录资产负债交易时,遵循“权责发生制”30(1)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2)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自有资金)(3)一国的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净额+储备资产=各部门资产与负债差额之和 (4)非金融资产=固定资产+存货+其他非金融资产31资产负债表的作用:(1)综合反映了全社会和各部门所拥有的国民财产总量,提供了有关国情国力的基本情况;(2)提供了有关经济存量的分类指标,以此为基础可研究资产负债的结构,计算各种结构指标;(3)将资产负债的存量资料与其他流量资料结合起来,可揭示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关系,从资产负债存量的角度反映经济效益;(4)提供了金融资产与负债的资料,从总量上系统的反映了部门间的债券债务关系,反映了全社会金融活动的最终格局七 国民经济生产32国民经济生产:侠义的指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包括货物生产和生产性作业。
广义的生产指货物的生产和服务的生产。
33国民经济生产统计的范围;(1)投入与产出的总量;(2)投入与产出结构统计;(3)货物的生产统计;(4)服务生产统计34简述国民经济收入总量的统计内容具体包括中间消耗和固定资产消耗物质消耗总量C(即物化劳动转移价值)=中间消耗C2+固定资产消耗C135计算产品价值量指标时应明确的几个基本问题(1)产品价值量核算的空间范围;(2)价格;(3)内容;(4)产品价值总量的统计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法人单位)36国内总产出:指一个国家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产品价值总和,也是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活动成果—产品价值总和37国内生产总值GDP:指一个国家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38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标的计算:a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b收入法(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其中: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c支出法(最终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39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外要素收净额 国外要素收净额=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付给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40 (1)国内生产净值NDP=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国内生产净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3)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入净额(4)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生产净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八投入产出分析41投入产出法:是通过国民经济中各部门间投入与产出的对应关系来研究经济结构之间依存关系的方法42投入产出表:是从总体上反映国民经济各生产部门产品生产的所有投入与产出关系的一种平衡表43直接消耗系数:指生产单位总产品对某一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44国民经济生产投入的结构中间投入: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或劳务,其中间投入结构统计主要是指中间投入结构系数来反映。
最初投入:指在生产中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投入。
总投入:指从生产过程全部投入出发所考察的结构比例关系九国民经济流通45国民经济流通:指一切生产成果的流通,包括实物产品的流通和服务产品的流通。
通常指有形实物产品的流通46商品流通:指一切对货物的买卖行为,包括工农业产品和部分建筑产品具有以下特点:(1)对象必须是物质产品;(2)通过买卖行为;(3)必须是为卖而买的产品47商品零售:指商品最终进入生活领域的范围,不再为生产再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而为人民所消费的买卖活动48商品批发:指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供进一步转卖、在流通领域内继续流转和进入生产领域供作生产用的买卖活动49商品流通的全过程包括商品购进、商品销售、商品库存期初商品库存+本期商品购进=本期商品销售+期末商品库存50商品流通统计的内容:一商品购进统计指标【(1)社会商业商品购进: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企业从国内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购进以及直接进口国外商品作为转卖或加工后转卖的商品总称:(2)社会商品购进:指国民经济个部门和城乡居民直接从工农业生产者购进商品】二商品销售指标【(1)社会商业商品销售:指各种经济类型的商业企业以各种价格向国内本企业以外的单位和个人出售以及直接出口的商品总称;(2)社会商品销售:指国民经济个部门和个人直接向消费者出售商品,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商业部门和工农业生产者直接向消费者供应的商品总量】三商品库存指标【(1)商品库存:指已经离开了生产领域,尚未进入消费领域,停留在流通领域中的商品;(2)社会商品库存包括商业库存、生产者销售商品库存、国家储备】51零售市场商品供求平衡:指一定时期内零售市场上商品供应量与有支付能力的商品需求量之间的数量平衡关系52社会商品购买力:指一定时期内全社会通过零售市场用来购买商品的货币支付力,也就是一定时期零售市场商品需求量的货币表现53本期商品供需差额=供应量总额\需求量总额本期商品供需差率=本期商品供需差额\需求量*100%计算结果为正,表示顺差十国民经济分配54国民经济分配:指社会总资金的分配,即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在国家、投资者、社会集团、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55国民经济分配的内容(1)分配客体:分配以生产的结果{国内生产净值}为对象;(2)分配主体:主体是法人单位,它们具有独立财务决策权,有权取得并支配收入,有权管理和使用自已的资产十一资金流量统计56资金流量:指一定时期的收入分配、消费、投资及金融活动的资金增减变化量57(1)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2)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GNP\GNI}=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3)国民可支配总收入=GNP+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净额;(4)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固定资产折旧;(5)总投资=总储蓄-盈余{或赤字};(6)净储蓄=国民可支配净收入-总消费58资金运动从形式分为非金融交易{包括收入分配和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指资产所有权发生的变化,包括金融债权的产生和清偿有关的所有变更}59简述资金流量表的内容:一采用复式记账原理,对每笔交易都作双重反映;二基本指标关系(1)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总收入+经常转移收入—经常转移支出;(2)总储蓄=可支配总收入—最终消费;(3)净金融投资=金融资产增加—负债增加;三资金流量表分为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60资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1)收集原始资料;(2)对资料进行加工整理;(3)将分项资料按部特点分摊各个机构部门;(4)将实物交易货物金融交易的部分进行反复平衡;(5)与国民经济核算的其他部分协调,得最终的资金流量表61资金流量表的作用:(1)反映当期生产成果在价值上的分配过程,再现各部门收入的形成过程及其特点,由此可以在不同层次上分析收入分配的部门结构及其变化;(2)反映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的使用去向,可用于研究各部门消费与储蓄的比例以及储蓄与投资的平衡关系及其变化;(3)反映收入分配过程和金融活动的相互联系,从而有利于分析研究各种非金融交易活动对金融市场的影响;(4)全面反映各部门资金的来源和使用状况,反映各类资金在各部门之间的流动方向和流动规模,反映各种金融工具在社会资金活动中的作用十二财政收支与金融统计62国家预算内收支:指国家预算内资金的收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