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对光的吸收
分析化学
§10-1 物质对光的吸收
物质对光的吸收是指物质对于照射在其上之光吸 收,不同物质对光的吸收一般不同。我们看到万物的 各种颜色即是其吸收。
§1 光的分类 §2 物质颜色的形成 §3 吸收曲线 §4 光的吸收定律
1.光的分类
可见光 波长为400nm~750nm
不可见光
紫外光 波长小于400nm 红外光 波长大于760nm
蓝绿
绿 黄绿 黄
绿蓝
橙
蓝 紫 紫红 红
二、 物质颜色的形成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物质的颜色正是由于物质对不同波长的光 具有选择性吸收作用而产生的。当一束白光通 过某一溶液时,若溶液不吸收可见光,则白光 全部通过,溶液为无色透明;若溶液选择性地 吸收了某种颜色的单色光,则它就呈现出被吸 收光的互补光。例如,当白光通过KMnO4溶液 时,MnO4-选择地吸收了绿色光,所以KMnO4 溶液呈紫红色。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 ① 溶液对可见光几乎全部吸收,则溶液不透光, 呈现黑色。
光谱示意
表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象示意
完全吸收
黑色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 ② 溶液对各种颜色的光透过程度相同,则溶液 呈现无色透明。
光谱示意
表观现象示意
完全透过
无色透明
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 ③溶液只选择性的吸收可见光中的某一单色 光, 则溶液呈现它吸收光的互补光。
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吸收曲线的物理意义:
②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不同。
这特性可作为物质定性分析的依据。
B A
A
ma(xA)
ma(xB)
吸收曲线的物理意义:
③不同浓度的同一种物质,形状和λmax不变,只是吸 收程度要发生变化,表现在曲线上就是曲线的高低发生 变化。浓度越大,吸光度也越大。此特性可作为物质定 量分析的依据。
增 大 C
课堂小结:
1、光的分类 2、物质颜色的形成 3、吸收曲线
课堂练习:
1、下列哪一种光的波长可能为780nm( B )。 A. 黑色光 B.红外光 C.紫外光 D.红色光
2、硫酸镍溶液呈现绿色是因为吸收了哪一种光(C )。 A. 蓝色光 B. 黄色光 C. 紫红色光 D. 红色光
3、波长的单位是 ( D ) A. m B. cm C. mm D. nm
1.光的分类
10-2 nm 10 nm 102 nm 104 nm 0.1 cm 10cm 103 cm 105 cm
x 射射 线线
紫红 外外 光光
微
无
波
线
电
波
可见光 紫 蓝青绿黄 橙 红
单色光、复合光、互补光
单色光 复合光
互补光
单一波长的光
由不同波长的光组合而成的光 若两种不同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的强度比 例混合得到白光,那么就称这两种单色光 为互补色光,这种现象称为光的互补。
注:溶液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溶液吸光物质浓度的高低。
物质颜色与吸收光颜色关系
/nm 400-450 450-480 480-490 490-500 500-560 560-580 580-610 610-650 650-780
吸收光颜色 紫
蓝 绿蓝 蓝绿
绿 黄绿
黄 橙 红
物质颜色 黄绿
黄 橙 红 红紫 紫 蓝 绿蓝 蓝绿
光谱示意
表观现象示意
吸收黄色光
蓝色
三、吸收曲线
将不同波长的光依次通过一定浓度的有色溶液,分别测
量有色溶液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吸收程度。以波长λ为横坐
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吸收曲线或吸
收光谱。
末 端 吸 收
最大吸收峰 肩峰
峰谷
描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能力。
吸收曲线的物理意义: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