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小说阅读训练习题(一)两个鸡蛋下午柱子就要返校了,父亲却歪在床上睡着了。
母亲要叫醒他,被柱子拦住了。
"让爹多睡一会儿吧,爹太累了。
"母亲不再说什么。
收拾好柱子的东西,母亲照例出去借钱。
看着母亲的背影远了,柱子打开包袱,拿出两个鸡蛋,进了里屋来到父亲的床前。
①经过岁月无情的冲刷,父亲的头发早已花白。
杂乱无章的皱纹,横七竖八地卧在他脸上,像黄土高原上沧桑的沟壑。
一双眼睛仿佛承担了太重的压力,已经深深地陷下去。
额头上汗珠点点,青筋隐约可见……父亲老了,是他在顽强支撑这个家呀。
柱子鼻子一酸,两颗泪珠滚下脸庞。
轻轻地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又看看他没有什么动静,柱子悄悄出去,坐在矮凳上等母亲。
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柱子以为母亲回来了,连忙跑出去。
没有人,只有几只麻雀在觅食。
柱子就驻足四望。
②不远处贫瘠的土地上是绿色的庄稼,在太阳的照耀下泛出青黄的光。
四周黛青色的大山连绵不断,像一条锈得发黑的铁链,把这里的人世世代代牢牢地锁住。
柱子忽然想起父亲的话:儿子,将来你要走出大山。
是的,我一定要走出大山。
柱子在心里默默地说。
阳光太毒,皮肤被晒得火辣辣地痛,柱子只好回到闷热的小屋。
看到桌子上打满补丁的包袱,柱子忽然意识到应该检查一下,以免带回的书落到家里。
打开包,几件旧衬衣,一罐咸菜,五本书,没错。
咦?手触到了两个圆圆的东西,掏出来,是两个鸡蛋。
柱子纳闷了:家里只有两个鸡蛋,全给煮了,怎么又冒出两个?怎么回事?走进屋里,父亲依然打着微鼾,而床头的鸡蛋不见了。
我记得好像已经拿出来了呀?难道----难道我记错了?柱子对自己的记忆力产生了怀疑。
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这点他也知道的。
于是,他又把那两个鸡蛋放在父亲的床头,然后立在那儿想,还是有点不大明白。
脚步声由远而近,柱子连忙跑出去,果然是母亲,满头是汗。
又数了一下,母亲把那几张皱巴巴的票子递给柱子。
"好好读,别惹事。
""嗯。
"柱子擦去了泛滥而下的泪水,回屋拿包袱。
二十多里的山路,柱子走惯了。
天还没黑透,就到学校了。
打开包袱拿书,柱子触电一般呆住了,里面--赫然两个鸡蛋!当天晚上,柱子跑到校外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
天亮的时候,他又异常平静地翻开了书页。
1、到了学校,柱子的包袱里的两个鸡蛋是谁放的?理由何在?(2分)答:是父亲放的。
(1分)其实两次都是父亲放回柱子包袱里的,第一次柱子听到"院子里似乎发出一阵响声"就暗示是父亲在放蛋,第二是母亲在院子里叮嘱柱子时父亲放回去的。
(1分)2、本文描写细腻,请阅读文章后完成下面的题。
(6 分)(1)、①处画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外貌描写,说说它在文中有何作用?答:通过父亲的外貌描写反映出了柱子窘迫的家庭境况,更能反衬出父亲为了撑起这个家的劳苦和对柱子深沉的爱。
(2分)(2)、②处画线的句子是对景物的描写,说说它在文中有何作用?答:景物描写交代出柱子的生活环境,突出了柱子家乡的贫穷落后,更能表现出父母对柱子努力学习、走出大山的期望。
(2分)(3)、文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写柱子把鸡蛋放在父亲床头,表现了柱子怎样的情感。
答:对父亲的关爱、体贴。
3、读全文后,试着分析最后一段中柱子的的表现。
(2分)答:柱子"哭"是因为被父爱深深地感动,"平静地翻开书页"表明他要用努力学习的实际行动来回报父母的厚爱,实现父母对他的期望。
(2分)4、结合自己现在的学习实际,谈你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3分)学生可从自己的家庭条件、学习环境、学习现状等方面来谈,言之有理即可。
(3分)5、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正确的三项是(ADE )(3分)A、这篇小说的叙事线索是:两个鸡蛋。
B、这篇小说的写作目的是为了揭示了柱子家乡的贫穷落后。
C、文中写了母亲去给柱子借钱、送别叮嘱等内容,因而母亲是这篇小说的主人公。
D、这篇小说表现了柱子爹默默无闻的父爱。
E、文中"在校期间高强度的学习和严重的营养不良,早已使他患上了神经衰弱症"一句表现了柱子读书的勤奋努力。
(二)高等教育强和弟弟都接到了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强用借来的钱送走了弟弟,就随本家哥去沿海的一个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强的眼睛就不够用了。
本家哥说,不赖吧?强说,不赖。
本家哥说,不赖是不赖,可总归不是自个儿的家,人家瞧不起咱。
强说自个儿瞧起自个儿就行。
强和本家哥在码头的一个仓库给人家缝补蓬布。
强很能干,做的活精细,看到丢弃的线头碎布也给拾起来留作备用。
那夜暴风雨骤起,强从床上爬起来,冲到雨帘中。
本家哥劝不住他,骂他是个憨蛋。
在露天仓垛里,强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动的蓬布。
待老板驾车赶过来,他已成了个水人儿。
老板见所储物资丝毫无损,当场要给他加薪,他就说不啦,我只是看我修补的蓬布牢不牢。
老板见他如此诚实,就想把另一个公司交给他,让他当经理。
强说我不行,让文化高的人干吧。
老板说我看你行――你比文化高的人身上多了一种东西。
强就当了经理。
公司刚开张,需要招聘几个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轻人当业务员,就在报纸上做了广告。
本家哥说闻讯赶来,说给我弄个美差干干。
强说,你不行。
本家哥脸涨得紫红,骂到,你真没良心。
强说,把自个儿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进了几个有文凭的年轻人,业务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
过了些日子,那几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年青人知道了他的底细,心里就起毛说,就凭我们的学历,怎能窝在他的手下?强知道了并不恼,说,我们既然在一块儿共事,就把事儿办好吧,我这个经理的帽谁都可以戴,可有价值的并不在这顶帽上……那几个大学生面面相觑,就不吭声了。
一外商听说这个公司很有发展前途,想洽谈一项合作项目。
强的助手说,这可是一条大鱼哪,咱得好好接待。
强说,对头。
外商来了,是位外籍华人,还带着翻译、秘书一行。
强用英语问,先生,会汉语吗?那外商一愣,说,会的。
强就说我们用母语谈好吗?外商就道了一声"OK"。
谈完了,强说,我们共进晚餐怎么样?外商迟疑地点了点头。
晚餐很简单,但有特色,所有的盘子都尽了,只剩下两个小笼包子,强对服务小姐说,请把这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里,我带走。
强说这话很自然,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那外商。
那外商站起来,抓住强的手紧紧握着,说,OK,明天我们就签合同!事成之后,老板设宴款待外商,强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间,外商轻声问强,你受过什么教育?为什么能做得这么好?强说,我家很穷,父母不识字。
可他们对我和弟弟的教育是从一粒米、一根线开始的。
后来去父亲去世。
母亲辛辛苦苦地供我们上学。
她说俺不指望你们高人一等,能做好自个儿的事就中……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渗出亮亮的液体,他端起已杯酒,说,我提议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过人生最好的教育---把母亲接来吧!1、根据小说内容完成下面的题。
(3分)(1)老板让"强"当经理的原因是答:是因为强的对工作的尽职尽责和为人的诚实。
(1分) (2)在与"外商"共进晚餐时,"强"的什么表现让外商决定签订合同,从中表现出"强"怎样的品质?答:强请小姐把剩下的两个包子装进食品袋带走这一举动让外商决定签订合同。
从中表现出强节俭和不卑不亢的品质。
(2分)2、文中主要写了哪三件事,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
(3分)(1) (1)暴风雨之夜抢救仓垛,(2)不徇私用人,(3) 与外商谈判。
(3分)3、通读全文,回答问题。
(3分)"高等教育"这一题目对全文起画龙点睛或点明主旨作用,它一语双关,其含义①指在大学接受的良好的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的教育。
②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品德教育。
(3分)。
4、文中加点的"愣" 、"迟疑"两个词分别表现了"外商"怎样的心理?(4分)答:"愣"表现了外商对强不卑不亢的民族自尊稍感突然和吃惊的心理。
(2分) 强提出共进晚餐后,外商"迟疑"表现出他担心强会有大吃大喝、大手大脚的作风,而对合作产生了犹豫的心理。
(2分)5、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赏析错误的三项是( ABD )(3分)A、"强"出身贫寒的乡村家庭,他朴实,却懂得自尊,毫不为港口城市的繁华美丽所打动。
B、"强"的母亲懂得什么是最好的教育,她使自己的儿子具有那种"比文化高"的东西,因而得到了老板的敬重。
C、"他的助手却紧张起来,不住地看外商"的细节,对"强"的做法起了强调作用,渲染了一种紧张气氛。
D、作者巧妙地通过"本家哥"与"强"的对比,使"强"这一形象的意义得到了升华。
E、本文的主人公"强"是一个勤劳俭朴、诚实可信、聪明能干、不卑不亢的打工仔形象。
(三)人、燕子和蛇梁晓声从前,有一个住在农村的人。
他家堂屋的粱上,燕子筑巢久矣。
燕子们秋去春来,每年必有小燕孵出。
届时老燕双飞,雏燕呢喃,情趣盎然。
在农村,被视为宅基稳固的象征。
他家粮仓里,又有一条蛇,一条无毒的蛇。
蛇也是他家的老房客了。
毒蛇一般不入人家,活动于野外。
无毒之蛇既入,大抵直去粮仓捕鼠。
农村人习以为常,并不大惊小怪。
由于蛇的光临避免了粮仓内鼠患成灾,反而对蛇不无敬意,视为"圣虫 "。
倘人取粮时见着了,轻轻拨开而已。
老人们还每每口中念念有词,说些"圣虫打扰了"之类的话,表达善待的态度。
粮仓里有蛇,证明有鼠;有鼠,证明着囤内不空,是家境中兴的象征。
故农村有这样的对子:粱正栖燕子仓满卧圣虫一天,主人坐在堂屋内悠闲饮茶,见老房客蛇从粮仓内蜿蜒而出,至门口,缓缓盘起晒太阳。
那时刻雄雌双燕,往返掠飞,忙着衔回食物,哺育雏燕。
这人忽然心生忧虑,他想,若有一天,蛇爬上梁去,吞吃了小燕们怎么办呢?那结果可想而知。
一对老燕将一去不返啊!那结果是他不能接受的。
要避免这一结果的发生,似乎只有采取一种超前措施,就是从家中赶走蛇。
可他又不愿那么办。
因为蛇和燕一样也是老房客,事不能做得那么绝情。
不仅不愿,也有点儿不敢。
农村人对蛇总有几分迷信的看法。
他怕那么一来冒犯了蛇,蛇会对他的家实行报复。
何况,相比于燕子,蛇多年以来捕鼠的功劳是明摆着的。
相比于猫,蛇更是粮仓当之无愧的守护神。
因为猫并不喜欢白天夜里一直都呆在粮仓却只偶尔离开粮仓晒晒太阳,最经常的时候是盘卧在粮食上。
但蛇若真的加害于燕子呢?多可爱的燕子啊!它们的存在,意味着诗情画意的存在,意味着浪漫的存在。
他想到了,却没有采取丝毫有效的措施,倘燕子果遭蛇害,他又怎么对得起燕子呢?让燕子自己去防范,那不等于坐视不救吗!于是这人苦恼了,整夜整夜地因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法子而失眠……某次朋友请客吃饭,讲了以上的片断,却又不要求大家当时替那人想出好法子,说下次聚时再洗耳恭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