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50张ppt)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50张ppt)
20世纪上半叶在恒星层次认识宇宙
宇宙起源理论(三大理论:Big-bang theory;
Expanding universe, Steady-state theory)和 恒星演化理论的建立(恒星天文学、恒星物理 学、恒星演化理论、恒星光谱学);
20世纪下半叶在星系层次认识宇宙 所有电磁波段的观测:大型的光学望远镜、红外望远 镜、射电望远镜(90年代哈勃望远镜的运作),观测 尺度达150亿光年(超出银河系!);观测地点发展 到高空(U2飞机)、太空、月亮、宇宙探测器(免 受地球的影响);60年代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实现, 90年代火星探险计划的实施;21世纪的木卫大撞击(9 次间隔8小时的连续撞击,相当5000亿颗广岛原子 弹)、卫星木星登陆、行走、250公斤铜弹(20km/s) 深度撞击6km直径的坦普尔1号彗星(30km/s)——>人 类走出地球,进入太空; 理论:提出了许多宇宙模型:大爆炸宇宙模型、稳恒 态宇宙模型、等级式宇宙模型)
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1473~1543)
天体运行的轨道,已记录到70多个(行星-游 荡者) 按照托勒密的方法计算编制的历书,屡屡出现 差错 随着他对这个体系了解的增多,他对这个体系 愈来愈怀疑。 不是太阳围着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着太阳转。
哥白尼(Nicholas Copernicus,1473~1543)
第二讲: 宇宙的起源与演化
宇宙(universe) 是天地万物,是物质世界。”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以喻天地” 。 “宇”是空间的概念,是无边无际的;“宙”是 时间的概念,是无始无终的。宇宙是无限的空间 和无限的时间的统一。 当代最大的光学望远镜已可观测到200亿l.y.(光 年)的遥远目标(1 l.y.≈9.46×1012 km),这 就是现今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Claudius Ptolemy, 90?~168)
补充了行星在被称为均轮轨道上围绕地球转
动时,同时也在自己的、被称本轮的较小的 圆形轨道上转动等内容。 亚里士多德 - 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被人们 奉为真理,长达十几个世纪。在一般人的感 觉中,太阳真是好像在围着地球转(据美国 1997年调查,在该国,仍有27%的人不知道地 球是在围着太阳转)
伽里略
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伽里略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架天
文望远镜,并不断加以改进。伽里略利用他的望远镜发现了 月球表面的环形山、金星/月相、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发 现了茫茫银河由无数个恒星所组成。 伽利略对运动基本概念,包括重心、速度、加速度等都作了 详尽研究并给出了严格的数学表达式。 伽利略曾非正式地提出过惯性定律(见牛顿运动定律)和外 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规律,这为牛顿正式提出运动第一、第 二定律奠定了基础。 伽利略还提出过合力定律,抛射体运动规律,并确立了伽利 略相对性原理. 伽利略还有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他引进了动量的概念。
《天体运行论》中宣布:太阳在万物的中心
统驭着;在这座最美好的神庙里,另外还有 什么更好的地点安置这个发光体,使它能一 下子照亮这个宇宙呢?
(拉丁文,流传不广)。
布鲁诺
1583年在牛津大学作一系列讲演
1584年他又提出宇宙无限的观念,认为宇宙是
统一的、物质的、无限的和永恒的。在太阳系以 后还有无以数计的天体世界。人类所看到的只是 无限宇宙中极为渺小的一部分,地球只不过是无 限宇宙中一粒小小的尘埃。 1591年布鲁诺被骗回意大利,9年后,1600年2 月17日,在罗马的闹市繁花广场上,他被绑在火 刑柱上活活烧死。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
行星都是沿“ 椭圆形”轨道围绕太阳旋转的
行星轨道都位于同一个好像圆盘的“平面”(黄
道面)上,太阳和行星的联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 过相等的面积 行星轨道平均半径(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1) 的三次方与公转周期(以地球年为单位)的平方 成正比
17世纪掌握了行星层次天体运动规律: 观测:伽里略(Galileo,1564-1642,意大利力学的奠 基人)望远镜(1609)、牛顿(Newton,1642-1727)望 远镜(1672,); 理论:伽里略力学体系、开普勒(Kepler, 德国, 1571-1630)三定律(每一行星以椭圆运动,太阳在一 个焦点上;从太阳出发的半径矢量在相同的时间内扫 多相同的面积;行星在轨道上运行的时间的平方正比 于其长轴的三次方),牛顿(1642-1727,英国,早期 是朴素的唯物主义,晚期为神学服务,研究“第一推 动力”,“一切行星都在某种外来的第一推动力…; 在开普勒三定律基础上提出万有引力”;……发现了 天王星和冥王星,精确测量各行星的轨道、各行星卫 星的位置和轨道、彗星的位置和轨道;发现了出许多 小行星。
一、人类对宇宙认识的4个基本阶段(层次) 16世纪前,地心学说--日心学说 ; 17世纪掌握了行星层次天体运动规律: 20世纪上半叶在恒星层次认识宇宙: 20世纪下半叶在星系层次认识宇宙。
16世纪前,地心学托勒密 进一步发展而逐渐建立和完善 起来。 月球、水星、金星、太阳、火 星、木星和土星分别在七个天 层里围绕地球转动,其外为恒 星天层;最外边 的原动力天层
二、宇宙起源问题
1、宇宙起源理论
三大学说:Big-bang theory; Expanding
universe, Steady-state theory
稳恒宇宙学说
1948英国Bondi(邦迪,1919-)、Hoyle(藿伊
耳,1905-)、Gold(哥尔德,1920-)提出;宇 宙大范围内稳定不变,物质的空时间分布是 均匀和各向均匀和各向同性的;在膨胀中, 密度要变小,为了保持密度不变,必须有新 物质从虚无中不断创生。 这违反了许多的普适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