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与肠道健康(原件)
1、人体肠道菌群组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 随着人的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 婴儿期 肠道内益生菌占优势,数目较多 • 成年期 开始食用杂食类食物 ,偏食、新陈代 谢不佳、体内酸碱不平衡、严重感染、服用抗 生素等都会造成体内免疫力下降、肠胃功能失 调,从而使腐败菌占优势,有益菌数目减少 • 老年期 身体整体功能自然老化,肠道活力也 自然衰退。最显著的变化是:老年人肠道中益 生菌的数量显著下降,腐败菌如产气荚膜梭菌 大幅上升,肠道老化。即使是健康状况非常好 的老人也很难避免这种肠道菌群的老化现象, 只能通过保养尽量延缓。
好菌与坏菌的对抗:
• 好菌 • 肠道偏酸性 • 分解淀粉、纤维、 低聚糖等物质,使 肠道保持酸性 • 排便顺畅,精神好 、气色佳 • 免疫力强,预防癌 症 • 坏菌 • 肠道偏碱性 • 分解蛋白质、脂肪 ,产生恶臭有毒的 致癌性高的氨、硫 化氢、亚胺、酚、 吲哚等毒素 • 便秘、腹泻,肤色 暗沉,精神差
2、营养作用
益生菌可利用本身所特有的某些酶类(如半乳糖 苷酶等 ) 补充宿主在消化酶上的不足,帮助分解上 消化道未被充分水解吸收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宿主 进一步吸收利用,包括增加人体必需的维生素、氨 基酸、微量元素和某些无机盐类 ( 如钙、磷、铁和 钴等)的吸收和利用。在营养物质有限的情况下, 通过其优势生长竞争性地消耗潜在致病菌的营养素 ,这种竞争有限营养素的能力是决定肠道菌群分布 的重要因素。 芽孢杆菌具有很强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 活性,可降解饲料中的某些抗营养因子,提高饲料 转化率可超过8 %。在肠道内生长繁殖,能产生各 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及未知促生长因子 等) ,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动物生长。
• (2)产生太多的胺,引发消化性溃疡。
除胺之外腐败菌还会产生各种亚胺类物质。正 常情况下,胺、亚胺类物质也是运到肝脏解毒 ,如果亚胺不完全解毒,会和亚硝酸盐作用形 成强致癌物质即亚硝酸胺。
(3)产生吲哚、酚类等 • 动物性蛋白含有较多的色氨酸、酪氨酸、苯 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肠道内坏菌分解这 些氨基酸产生吲哚酚类等强致癌物质。 • (4)产生强致癌物质:二次胆汁酸 • 据研究显示,摄入太多的脂肪的人,粪便中 含有非常高含量的二次胆汁酸,益生菌能帮 助脂肪消化,如果吃太多的脂肪肝脏必须分 泌更多的胆汁酸送到十二指肠,过量的胆汁 酸会被某些肠道菌分解为致癌性的二次胆汁 酸。
3、益生菌在调节肠道菌群中的作用
① ② ③ ④ 益生菌的定植颉颃作用 营养作用 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防御感染 净化环境作用
1、益生菌的定植颉颃作用
益生菌能有序地定植于动物黏膜和皮肤等表面或细胞间 ,占据宿主消化道的定植位点,形成生物屏障,减少病原微 生物的侵染和定植,起着占位、争夺营养和颉颃的作用,保 护机体不被病原菌侵入。 Benert 等发现,双歧杆菌黏附于肠 上皮细胞,并不引起细胞损害而是能抑制肠道致病菌对肠上 皮细胞的侵袭作用。 还有一些益生菌可产生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物质,如: 细菌素、过氧化氢、亲脂分子、二乙酰、二氧化碳和乙醛等 ,这些物质对肠道内的大肠杆菌、沙门菌和链球菌等均有抑 菌或杀菌作用,不同的抗菌物质对革兰阳性和阴性菌有不同 的作用;还可减少肠道内氨及胺等有害物质的产生,降低内 毒素,改善肠功能。益生菌可通过产生胞外糖苷酶,阻止致 病菌对肠黏膜细胞的侵袭 。
四、益生菌与肠道健康
1、益生菌在肠道健康中的作用:
① 益生菌能产生乳酸、醋酸等酸性物质,抑 制肠内腐败菌的生长。 ② 通过营养物质的竞争使得有害菌的生存和 繁殖产生困难。 ③ 通过占据肠道壁的良好黏附,竞争性排除 有害细菌。 ④ 平衡肠道的pH值。 ⑤ 保证与天然免疫系统相关的肠道内优化菌 群的平衡。
3、影响肠道菌群平衡的因素
不好的饮食习惯 暴饮暴食 精神压力 ストレス 过度疲劳 药物 薬 物 抗生素) (抗生素)
肠内菌群平衡破坏
气候 ・温度 気候・ 気候 温度 年龄的增加
细菌污染 細菌汚染
• 环境 任何事物都与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健
康人体建立了有益菌和有害菌之间的平衡,但这种 平衡是非常脆弱的。压力、营养不良、衰老、便秘 、腹泻等破坏平衡。 • 饮食 我们生活的环境和食物在过去几百年中发生 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人趋向于高蛋白、高脂肪 、低纤维素的西化饮食,肠内腐败菌喜欢利用蛋白 脂肪产生一大堆致癌的有害物,这些有毒物质与粪 便一起堆积在肠道内,不仅危害肠道,促使肠道老 化,而且随着血液循环带到全身,危害皮肤和其他 脏器。 • 宿主 宿主即我们自身,当自身身体非常健康时, 一旦我们生活规律被打破,如不吃早餐、中餐凑合 、晚餐大吃大喝、经常熬夜、喝酒应酬或者长期运 动不足、压力大、精神不愉快等都是促使肠道老化 的人为因素。另外,人生病时使用的抗生素都会大 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
1. 2. 3. 4. 5. 6. 7. 8. 9. 工作忙碌,应酬多 晚餐经常以肉类为主 睡眠不足,睡眠不好 经常感到精神压力 体力衰退,疲劳难以解除 上厕所时间长 经常肌肉紧绷,肩头酸痛 气色不佳,肌肤老化 觉得有忧郁,急躁的倾向
勾选两项以下视为肠健康状况良好;3~5, 两期黄灯,需要注意; 6~7,已经相当严重了; 8项以上,绝非戏言,相当严重
• 调节人体免疫力。益生菌可通过激活免疫洗白 增强人体免疫力,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同时 益生菌又可以通过平衡免疫系统来避免免疫过 激引起的如湿疹、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等过敏性 疾病。 • 生成维生素,促进营养物质如钙和乳糖的吸收 。 • 抑制和延缓某些癌症的进程。益生菌通过吸附 分解某些致癌物质,降低某些癌酶的活性 。 • 对常见的成人生活习惯病的预防和改善。益生 菌通过吸附胆固醇并将其变成不易被肠道吸收 的粪烷固醇而降低胆固醇 乳酸菌产生的某些物 质 氨基丁酸具有降低血压的功效。
益生菌与人体的肠道健康
一、益生菌的定义、分类及特性 二、肠道——鱼龙混杂的栖息地 三、平衡肠道菌群 四、益生菌与肠道健康 五、益生菌研究现状
一、益生菌——肠道健康好帮手
1、什么是益生菌 益生菌(Probiotic)起源于希腊文字,其意 思是"专管生命(pro-life)".近年来随着有关保健 产品的不断涌现,对于人体而言的益生菌的定 义和概念也在不断提出和修订。其中,联合国 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A)的定义 为: 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摄入充足的数量 时,对宿主产生一种或多种经过论证的功能性 健康益处。
三、平衡肠道菌群
1、有益菌与有害菌 有害菌是健康的大敌,当肠内细菌平衡 恶化,有害菌增多时,会产生许多有害物质: 如产生诱发肝病的氨、产生引起消化性溃疡 和高血压的胺、产生致癌的亚硝基胺等。肠 内主要的有害菌有:大肠菌、沙门氏菌、葡 萄球菌、绿脓杆菌、产生荚膜的杆菌等。而 益生菌以双歧杆菌、乳酸菌为代表是有益于 宿主健康的微生物。我们应该利用益生菌这 个“好友”作为保持肠内健康的武器。
2、坏菌如何影响肠道健康?
• 产生太多的氨,影响肝功能。 • 产生太多的胺,引发消化性溃疡,高血 压及癌症。 • 产生吲哚、酚类等致癌物质。 • 荚膜梭菌是产生致癌性二次胆汁酸的罪 魁祸首。
(1)产生太多的氨,影响肝功能。
• 正常情况下氨由肠道吸收后,先送到肝脏解毒 成尿素,再由尿排出体外,若肠道健康不会产 生太多的氨,若坏菌占优势,就会产生高浓度 的氨,对肝脏造成很大的负担。
• 殖生在胃和小肠前端如十二指肠的微生物并 不多。因为这里的酸和胆汁酸的浓度高,并 且物质停留的时间短,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 长。但当到达小肠下端微生物开始增多达到 103-106个/克小肠物质,而在结肠更多大 1011-1012个/克小肠物质。这是一个很大的 数目。 • 食道:不存在自有的微生态 • 胃:链球菌属乳杆菌属 、白色念球菌 • 空肠:大肠拟杆菌属 双歧杆菌属 梭菌属消 化链球菌属 真杆菌属 • 回肠:乳杆菌属 肠球菌属拟杆菌属 韦荣氏 球菌属
• 2、益生菌的健康功效
• 抑制肠内有害菌的生长及毒素的产生。乳杆 菌、双歧杆菌通过在肠内发酵糖类产生乳酸 、醋酸,抑制有害菌的生长,减少毒素的产 生。 • 整场作用改善便秘、腹泻等肠道不适状况。 乳杆菌、双歧杆菌生成的酸能促进肠道的消 化和吸收功能。这些有机酸还能刺激肠的蠕 动,促进排便,它们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又 能;预防或治愈由于感染产生的细菌性腹泻 • 减少外来致病菌产生感染的危险。乳酸菌、 双歧杆菌产生有机酸、细菌素,可以使我们 减少同食物引起的外来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3、益生菌株的特性
•
• • • • • • •
被认可的益生菌必须是经人类长期安全 食用并已被证明为有功效的。益生菌被储存 在冷藏或冷冻环境下可保持较高的活性,其 特征主要为: 对酸和胆汁稳定 对人体肠胃细胞黏着 在人体肠胃中能持久存在 产生细菌素 临床确认健康作用 在临床运用和食品中具有安全性 抗病菌
肠道健康小测试:
如果下述评估有两项以上打勾说明你必须 注重肠道健康,因为肠道已经出现问题。 1. 喜欢肉类,不喜欢吃青菜。 2. 生活压力大 3. 腹部经常发出咕噜声 4. 一周腹泻次数超过三次 5. 一周便秘次数超过三次 6. 腹部莫名疼痛 7. 体重骤减或者突然变胖 8. 经常胀气
肠道年龄评估表:
肠 菌
1兆
类杆菌 真细菌 嫌气性链球菌
克 粪 便 的 菌 群 的 对 数
100億 100億
1 1 1 1 双歧杆菌
1億
大肠菌 肠球菌 杆菌
100
1
球菌
100 1
出生日
消 化 系 统
食物
微生物Leabharlann 胃 胆囊 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
营养的消化吸收
小肠
水分的吸收
大肠 肠道免疫
2、益生菌在消化道中的分布
益生菌通过食物或膳食补充物被人体摄入后主 要经历了人体的整个消化道,从口腔、食道、胃到 整个肠道。当食品进入口腔,消化过程随即开始。 咀嚼过程加大了食品颗粒的表面积,令唾液和消化 酶对其更敏感。食品颗粒小,则越快并且越容易通 过肠道。在胃内食品与含有消化酶和胃酸的胃液混 合,我们成为食糜。食糜经胃被泵出至小肠,在这 里它与更多地酶和胆汁混合,食品中的蛋白质脂肪 ,和碳水化合物也被完全降解。进食后4-6小时内 ,大多数营养物质在小肠内被吸收。剩余的物质进 入大肠和结肠,其中的水和电解质被吸收。每2448小时,累计的粪便等废物经直肠排除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