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迪安肿瘤个体化治疗

迪安肿瘤个体化治疗

迪安肿瘤个体化治疗个体化治疗前沿简介>>大规模人群调查和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均发现药物安全性问题是住院病人致死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居于全部死亡原因的第五位。

“全世界每年死亡的患者中,有1/3是药物不良反应所致。

这是由传统的给药方式造成的,医生没有考虑人的个体差异,而是千人一药,千人一量。

” 周宏灏——我国遗传药理学的开拓者、中国工程院院士。

华法林——常用抗凝药,在美国每年200万患者在服用该药,造成高达10万例严重的副作用,其中包括数千人死亡的。

该药个体剂量差异可相差20倍,剂量过大会使病人有出血的危险;剂量太少可能会导致血栓,心脏病,中风,甚至死亡。

最佳用药剂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相关基因变异,即单核苷酸多态性(SNP)。

SNP 的复杂性,决定了药物反应的多态性,所以个体化用药,也意味着理想的治疗需要进行全基因组的药物筛选。

目前,个体化治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临床治疗的发展方向和最有效的手段。

肿瘤个体化用药及有关检测目前常用的抗肿瘤化疗药物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低于70%,约20%-35%的患者接受了不恰当的药物治疗。

如果肿瘤治疗能够同病异治、因人而异、实施个体化治疗,将能够大大提高疗效,避免过度治疗和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随着药物基因组学以及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等高通量分子检测技术的出现,分子靶向技术治疗癌症的个体化治疗手段——即从个体基因组中分析和鉴别患者之间存在的疾病相关的个体差异,并利用这些差异来合理的指导临床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界广泛共识。

卫生部2010年11月首次发布了《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明确规定:确诊为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时,应进行相关基因状态检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患者确定为复发或转移性结直肠癌接受爱必妥、帕尼单抗(抗EGFR单抗)时,必须检测肿瘤组织的KRAS基因状态。

肿瘤细胞表面存在着接收不同信号的通道。

抗EGFR单抗通过阻断EGFR二聚体的形成,抑制其下游的细胞内信号传导,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存活、增值等。

但如果KRAS基因突变可旁路激活细胞内信号传导,从而导致抗EGFR单抗失效。

所以,通过检测KRAS基因有否突变,医生就可以有针对性的区别给药。

南京军总全军病例中心——迪安分子病理诊断中心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病理科是国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病理专业科室之一,同时开展医教研全面工作的病理专业科室,2005年首批成为全军临床病理中心。

国内独立实验室领跑者——迪安公司与南京军总病理中心整合优质技术资源,发起建立了“南京军总全军病理中心-迪安分子病理真的中心”。

配备了领先的技术平台,包括基因芯片、基因测序、实时荧光PCR、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多位博士、教授、主任医师亲自指导,旨在为华东乃至全国的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高质量的肿瘤分子变了检测、诊断、咨询及学术推广服务。

中心是全国性的、少有的具有医疗资质的专业分子病理诊断平台,是您需要的肿瘤个体化用药相关检测服务的最佳选择。

技术平台简介>>一:焦磷酸测序平台QIAGEN公司基于Pyrosequencing技术而研究开发的PSQ 96系统是一个理想的遗传分析技术平台,它既可进行DNA序列分析,又可进行基于序列分析的SNP检测及等位基因频率测定,它具有以下优点:1.不需要制胶,不需要毛细管,也不需要荧光染料和同位素。

2.10分钟内可分析96个样品的SNP,可满足高通量分析的要求。

3.每个样品孔都可进行独立的测序或SNP分析,实验设计灵活。

4.序列分析简单,结果准确可靠。

利用该技术平台可开展以下项目:1.临床药物基因组学2.微生物分型及耐药检测3.疾病风险预测4.临床遗传学5.DNA甲基化程度定量分析6.法医学鉴定焦磷酸测序法应用于肿瘤基因突变及甲基化、个性化用药相关检测相比荧光定量PCR 法和Sanger测序法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准确性和更高的通量,结果直观,判读更加简单、准确、快速,具有明显的优势。

二、荧光定量PCR (Roche LlightCyclerTM 480)结合高分辨融解曲线平台高分辨率熔点曲线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 Analysis,HRM),无需序列特异性探针,无需测序,也不受突变碱基位点与类型的局限,应用Roche LlightCyclerTM 480荧光定量PCR仪器分析,即可完成对样品基因型的判断:◆操作简便快捷——通过实时荧光PCR+HRM技术,90分钟即可获得多达数十个样本的检测结果。

◆灵敏度高——最低检测限为5-10个基因拷贝。

◆选择性好——可在混有野生型基因组DNA情况下,检测出0.1-0.01%的突变基因,是测序方法的25倍-250倍。

可检测血清、血浆、尿沉渣等样本的微量突变或异常甲基化基因,可动态监测肿瘤靶向药物治疗后的突变情况。

三、荧光原位杂交(FISH)平台FISH(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技术是一种重要的非放射性原位杂交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如果被检测的染色体或DNA纤维切片上的靶DNA与所用的核酸探针是同源互补的,二者经变性-退火-复性,即可形成靶DNA与核酸探针的杂交体。

将核酸探针的某一种核苷酸标记上报告分子如生物素、地高辛,可利用该报告分子与荧光素标记的特异亲和素之间的免疫化学反应,经荧光检测体系在镜下对待测DNA进行定性、定量或相对定位分析。

FISH技术作为非放射性检测体系,具有以下优点:1、荧光试剂和探针经济、安全;2、探针稳定,一次标记后可在两年内使用;3、实验周期短、能迅速得到结果、特异性好、定位准确;4、FISH可定位长度在1kb的DNA序列,其灵敏度与放射性探针相当;5、多色FISH通过在同一个核中显示不同的颜色可同时检测多种序列;6、既可以在玻片上显示中期染色体数量或结构的变化,也可以在悬液中显示间期染色体DNA的结构。

该技术不但可用于已知基因或序列的染色体定位,而且也可用于未克隆基因或遗传标记及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在基因定性、定量、整合、表达等方面的研究中颇具优势。

不同的血液肿瘤往往有其特异的染色体异常(异位、错配等),利用FISH技术检测血液肿瘤的细胞遗传学改变,为血液肿瘤的诊断,预后评估,治疗监测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肿瘤个性化用药方面,运用FISH技术检测肿瘤基因基因拷贝数检测,相比免疫组化和定量PCR更加准确、灵敏、客观,可指导临床肿瘤靶向药物的治疗。

用药相关检测项目表>>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肾透明细胞癌脑胶质瘤分子靶向药物个体化用药检测目录化疗药物个体化用药检测目录其他分子诊断检测目录标本采集等要求简介>>标本采集、保存和运送标准操作规程血液标本1.血液标本必须用EDTA或枸橼酸盐抗凝的真空采集管采集血液标本2mL以上,血液标本抗凝剂严禁使用肝素。

2.血液标本采集后应置于2~8℃保存,24小时内提取DNA可获得最佳效果。

因此,送检单位或个人应尽快将血液标本送至我检验中心。

3.外地需要邮寄的血液标本在运送前应切实做好包装保护:①为防止运送过程中,采血管盖脱离,应使用石蜡膜或透明胶带封住管盖;②应使用轻质且不易破碎包装物,如瓦楞纸箱等;③为保证真空管在运送过程中不会发生相互或与包装物碰撞,应在包装间隙用细碎轻质材料填充;④包装容器中还应放入足够冰袋,保证在整个邮寄过程中标本保持低温;⑤包装物在标本放入后用透明胶带密封。

邮寄的应选择服务质量优、信誉好、速度快的快递公司进行运送,并在办理业务后及时将运输单传真,便于我检验中心查询。

4.如果送样单位不能确保血液标本快速送达我检验中心,可由送样单位组织专业人员按照我检验中心相关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提取DNA后再送样检测。

我检验中心工作人员收到样本后必须及时进行电泳检测以鉴定DNA质量。

5.送样时,请务必写清楚如下信息:医院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科室和诊断结果等。

石蜡包埋或甲醛固定标本1. 样本类型检测样本包括新鲜肿瘤组织、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块和石蜡组织切片等。

2. 送样要求新鲜肿瘤组织块:要求提供25mg左右(大于米粒大小即可)的样本(手术样本或肠检样本),将样本放置于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常温运输。

λ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块:要求提供石蜡包埋组织1块,常温保存、运输。

剩余蜡块归还。

λ石蜡包埋肿瘤组织切片:为了提高基因组DNA提取的效率,推荐按如下要求准备送检样本:λ1)切片厚度5-8 μm,切片数量取决于肿瘤组织的大小。

2)切片结束后,不必进行铺片和贴片处理,直接用干净的镊子将组织切片转移至干净的离心管、小玻璃瓶(或其它可密闭的容器)中。

3)每个离心管放5张面积约250 mm2(成人拇指盖大小)的肿瘤组织切片。

4)如果肿瘤组织切片的面积较小,请适当增加切片的数量(不超过10张)。

5)送样时请提供两管待测样本,其中一管用于检测,另一管作为备用材料。

6)样本常温保存、运输。

若不能按上述操作提供样本,请提供10张标准石蜡组织切片(未经染色的白片);λ不接收染过色的切片!υ染过色的样本对DNA提取和PCR的影响比较大,可能得不到要求的结果!我们不接受染过色的样本。

3. 样本信息送样时,请务必写清楚如下信息:医院名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科室和诊断结果等。

拒收原因1.唯一性标识错误、脱落、丢失。

2.样本容器类型不符、破损。

3.严重溶血。

4.抗凝血中有凝块;该抗凝血未加抗凝剂者;或与抗凝剂比例不正确者。

5.样本量不足。

6.未按项目采集要求添加防腐剂。

7.泄露、污染的样本。

8.输血、输液中采集的样本。

9.采集样本至送检时间间隔过长。

服务流程基因单项解释>>EGFR基因外显子18,19,21,20/T790M突变检测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作为靶点的靶向药物是靶向治疗中的重要一部分。

目前FDA已经批准的作用于EGFR的靶向药物包括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包括吉非替尼(易瑞沙,阿斯利康制造)和厄洛替尼(特罗凯,罗氏制造)。

临床应用表明,EGFR-TKI仅对部分病人有效,进一步研究发现,EGFR基因外显子18,19,21突变是EGFR-TKI靶向药物起作用的前提条件;而外显子20/T790M突变是造成继发耐药的主要原因。

因此,专家推荐在使用EGFR-TKI靶向药物之前进行EGFR基因外显子18,19,21,20/T790M突变检测有助于提高用药的针对性,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ERCC1基因表达检测在化疗药物中,顺铂(CDDP)、卡铂(CBP)和奥沙利铂(L-OHP、草酸铂、乐沙定)等铂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肿瘤化疗物之一。

这类药物的耐药有多个因素参与,其中DNA修复(特别是核苷酸切除修复,NER)能力加强,是铂类化疗耐药性产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