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拓展延伸 社会公平素材 新人教版

八年级政治下册 第四单元 第九课 我们崇尚公平 拓展延伸 社会公平素材 新人教版

社会公平1.公平概念的历史追溯公平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世纪的古埃及。

在当时的民间交往中出现了公平神——俄赛里斯。

公平神负责对死人评判,判断死者善恶的依据在于死者生前是否勤于稼穑(s è)。

公平神的权威在国王(法老)之上。

公平概念的最初出现就体现了以下两个特点:一是公平缘于人的劳动实践;二是公平体现着社会生活秩序的最高原则。

在古埃及文字中,公平一词最初是用一根半尺长的木杆来表示的,而这正是丈量土地的标准尺度在原始文字中的形象反映。

在古希腊文字中,公平也是用一根线来表示的。

在中国古代,公平一词的最初发生也体现着人们交往中对平等权利的道德要求。

由此可见,公平一词的产生就是同劳动实践及其平等分配联系在一起的。

2.古希腊哲学家和西方学者眼中的公平在古希腊,公平主要表现为一种和谐和均衡。

毕达哥拉斯指出,公平是数的某一种推理,是天平上的平等。

苏格拉底认为,公平是一种美德,这种美德就是知道在特定环境中如何行动,知道如何行动就是知道在何种情况下如何做是最好的。

柏拉图认为,公平就是每个人必须在国家里面执行一种最适合于他的天性的职务。

每个人在社会中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得其所。

亚里士多德认为,公平体现在一种均衡的关系中,公平是“百德之总”,公平就是一种行为的中庸。

伊壁鸠鲁认为,公平是人们为把社会生活过得更好,彼此快乐、和谐而共同制定、共同遵守的社会契约。

现代西方学术界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社会公平,即民主政治、经济自由和天赋人权。

罗尔斯认为,社会公平是一个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要通过公平原则来调节主要的社会制度,从全社会的角度来处理这种出发点方面的不平等。

哈耶克认为,社会公平的集中体现就在于给每个人在市场竞争中以自由选择的机会,国家的任务就在于创造一种自由竞争的条件,只有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每个人在竞争中机会均等,才能有真正的公平。

诺齐克认为,社会公平就是个人的权利是第一位的,不能将公平理解为牺牲个人或少数人利益而促进整体的利益,这不仅是不公平,而且是对人权的侵犯。

个人之所以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因为个人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社会不是一种生物体,更不是一个放大的人,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能将个人生命视为他人幸福的手段。

3.社会心理学的公平理论社会心理学中的公平理论是1965年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首先提出的。

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投入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他人所投入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进行社会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投入的劳动和得到的报酬,与自己过去所投入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进行个人历史的比较,比较的结果就产生了公平与不公平的感觉。

如何确定酬赏是否公平呢?亚当斯给出了公平关系的方程式:Op/Ip=Oo/Io,其中,Op代表一个人对他自己所获得报酬的感觉;Ip代表这个人对他自己投入劳动的感觉;Io代表他对某个作为比较对象的别人所付出的劳动的感觉;Oo代表他对那个作为比较对象的他人所获得的报酬的感觉。

这个等式说明,当一个人感到他所获得的报酬与他所投入的劳动比值与作为比较对象的他人的这项比值相等时,就会产生公平的感觉;二者不相等时,就会产生不公平的感觉。

4.社会公平的三大原则比较有代表性的公平理论,当属现今广泛流行于市场经济国家的公平理论。

它包含三项原则:机会均等原则,按贡献(包括劳动价值、生产要素方面的贡献)分配原则,补偿原则。

这三项原则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构成了社会公平的框架。

从一定意义上讲,机会均等原则主要是强调人们在创造社会财富过程中的平等权利,侧重于社会财富形成之前的公平,是一种“事前”的原则;按贡献分配原则侧重于社会财富形成之后如何分配(主要是初次分配)的公平,是一种“事后”的原则;补偿原则是侧重于帮助在竞争的过程中处于不利的社会弱者,对之提供一种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是一种“调剂”的原则。

从社会现实来考察,比较发达的国家均能较好地体现社会公平的三项基本原则,虽然就实现的模式来看,有着不同的状况。

但其共同特征是:当一个国家如果能够较好地体现社会公平的三项原则时,那么这个国家就表现为社会繁荣稳定发展,反之,就会引起社会的失衡与冲突,甚至社会的崩溃。

5.国际公约中的公民权利《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规定:人人应有机会凭其自由选择和接受的工作来谋生的权利;人人有权享受公正和良好的工作条件;人人有权享受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人人有权为他自己的家庭获得相当的生活水准;人人享有免于饥饿的基本权利;人人有权享有能达到的最高的体质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有权参加文化生活等等。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也规定:人人有固有的生命权;人人有权享有人身自由和安全;人人有权享受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和平集会的权利应被承认;人人有权享受与他人结社的自由;儿童享有必要的保护权;每个公民享有参与公共事务的权利等等。

6.全球公认的道德价值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对十几个国家的道德教育所强调的价值观进行了总结,归纳为四大类。

(1) 社会价值标准:合作、正直、和蔼、孝敬长辈、社会正义、尊重他人、公民精神、社会责任感、尊重人类尊严、人权、劳动尊严等。

(2) 有关个人的价值标准:忠厚、诚实、守纪律、宽容、有条理、襟怀坦荡、上进心强。

(3) 有关国家和社会的价值标准:爱国主义、民族意识、和平的公民责任、国际理解、人类友爱、民族间相互依存的意识等。

(4) 认识过程的价值标准:实事求是的科学方法、辨别真伪、追求真理、慎于判断等。

7.教育中的性别不公平现象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女性接受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比率虽有进展,但在受教育程度和人数比例上,男女两性之间仍有较大差距。

许多女性得不到接受教育和培训的同等机会,这使得女性的未来有了“先天的”不足。

(1)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女性文盲率仍很高,且高于男性,男女识字率的差距仍在扩大。

(2)农村地区的女性文盲率高于城市地区。

(3)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男性仍比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多。

(4)农村女童失学问题仍存在。

(5)女性人口受教育水平低于男性,很多国家和地区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女性人口近90%。

(6)除中专外,女学生比例在各级学校中,均低于男生的比例。

(7)女教师主要分布在低层次的学校中。

教育中种种性别不公平的现象,是21世纪人类教育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教育是一项人权,是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目标的一个重要工具。

为遵守公正原则,我们就必须作出特别的努力,来消除男女之间在教育方面存在的所有不平等现象。

8.事业成功与公平合作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乔治·赫华斯博士根据多年的研究成果认为,判定一个人事业成败有九大要素,他把“与同事真诚合作”列为成功的九大要素之一,而把“不善于与人合作”列为失败的九大要素之首。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在勇于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在公平合作中谋发展。

如何与人公平合作呢?心理学家的建议有如下几个方面。

(1)尊重别人,平等待人,一视同仁。

(2)心胸开阔,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自己小的得失。

(3)真诚地给别人提供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

(4)以大局为重,从长远利益考虑,用发展的眼光来思考问题。

(5)诚信做人,恪守自己在合作中的诺言。

在社会合作中,谁也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承担负担,也不能多享受利益而少承担负担。

因为这样对其他社会成员是不公平的,而不公平的合作是无法长期延续下去的。

只有公平互惠的合作才有利于社会稳定和个人发展。

我们要自觉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将来才能顺利地进入社会合作系统。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观初中生张雪的爸爸、李超的爸爸和刘佳的爸爸三人都是1985年从同一所大学毕业的。

现在,张雪的爸爸在金融系统机关工作,李超的爸爸自己开了一家公司,刘佳的爸爸在一家企业工作。

一次,三人在谈论爸爸的收入时,发现彼此之间的差距不少。

他们挺纳闷:这样的收入差距公平吗?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包括经济公平、政治公平和伦理公平。

社会主义公平原则是建立在消灭剥削制度、铲除社会不公的基础上的,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享受同样的政治权利,并且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一个社会要公平、健康、持续地发展,必须有效避免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两极分化。

在当代中国,是否出现或多大程度上出现了两极分化,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公平观的重要前提。

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实现社会公平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在社会主义社会,所谓公平,概括地说,就是每一个公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方面都真正拥有同等的权利。

这种平等,是社会主人翁之间的平等的实际权利与义务,这种平等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和政治体系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基础上的社会公平。

当然,这种公平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公平,它的实现有一个历史过程。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公平只能是局部的,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并按照一定的秩序实现。

只有到了物质财富积累相当充分、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人人都具有高度觉悟和品德的共产主义社会,这种公平才能真正实现。

运用政治、法律、经济和伦理等手段,建构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的公平规则,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这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使命。

从政治和法律层面来说,国家要完善法律体系,通过法律严厉打击非法暴利者,如严格执行反暴利法、反不正当竞争法。

从经济层面来说,我们要运用税收调节等经济手段,适当限制高收入者,合理缩小收入分配产生的差距。

从伦理层面来说,应当宣传一种互助友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尤其是鼓励高收入者义务捐助贫困地区的人,同时建立全面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低收入者的保护。

10.共同富裕、平均主义与社会公平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江泽民指出:“平均主义倾向损害经济效益,压抑劳动者的积极性,可能促使某些人对公有制的离心倾向,甚至会刺激某些人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谋取私利的欲望。

”共同富裕绝非平均主义,它是在承认一定差距基础上的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能以牺牲效率为代价,重蹈“平均主义”的覆辙。

也就是说,“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这既不现实,也绝不可能。

对于存在的贫富差距,我们当然不能置之不理,但解决的方式绝非一种简单的拉平。

即使解决后,也不可能达到完全的均等;否则,共同富裕就失去了自身的动力和活力。

11.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特征:效率加公正“坚持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

要把效率与公平的统一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目标,在全社会形成注重效率、维护公平的价值观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