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的历史沿革

教育的历史沿革


(4)课程设置
(5)管理制度
(6)专职教学人员
(7)教学场所
第三节 教育的未来发展
一、教育的质变 1、从“知识教育”转变为“全人”教育 2、从“集中同步学习”转变为“分散学习”
3、从“阶段学习”转变为“终身学习”
4、从“文凭认定”转变为“实力认定”
二、非学校化思潮
20世纪6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一种较为激进的教育理 论流派,其代表人物为伊里奇和赖默。 他们主张充分地利用其他教育机构和手段,创造一 种“非学校化社会”。在这种社会中,没有现行的学校
3、学科进一步分化,课程范围加宽;
4、教学方法摆脱灌输式,走向引导与启发。
文艺复兴时期
学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表现出一系列现代
学校的特征:
1、关注人本身,讴歌人的能力与作用;
2、各式各样的新型学校出现,学校形式趋于多样化;
3、学科进一步分化,课程范围加宽;
4、教学方法摆脱灌输式,走向引导与启发。
三、学校的发展
1、西方学校发展概况 斯巴达 :埃弗比团 (Ephebia)
雅典 :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育馆、埃弗比团
古罗马 :初级学校 、文法学校 、修辞学校
罗马
初级学校:招收7~12岁的男女儿童,相当于雅典
的文法学校,学习基本的读写算知识。
文法学校:也称拉丁文法学校,招收12~16岁的儿 童,相当于中等学校性质,以学习希腊文、拉丁文、 文学、罗马神学、修辞等为主,完全排斥体育。
设了教劝农桑的社学,清代增设了旗学和土苗学等;
教学内容不断增加,从南宋到清代,《四书》已成为
重要的教材,《五经》则增为《十三经》,为提高吏
治水平,史学与文学的内容也有所增加。
我国的学校虽历经数代,形式日趋多样化,
层次也日益多样,但是,早期学校的组织程度
远不像今天这样严密,甚至用现在的尺度来衡
量,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还只能算是一种非正规
2.我国学校发展概况
初步具备学制系统的学校的出现是在西周之后。
秦朝实施“以吏为师”、“以法为扩”的文

政 策,造成学校教育的倒退和逆转。从西汉
初年起,社会生产力明显提高,为教育的发
展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
到唐代时,官学制度已达到相当完备的地步 。
学校发展到唐代,其制度体现出如下特点:
(1)学校形式比较多样化
(2 )专业教育开始确立 (3)教学、研究、行政往往结为一体 (4)入学的等级性加强了
唐代确立了以后历代学校以及学校制度的根基,后
来学校所产生的诸多变化大致都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 这些变化有:入学资格逐渐放宽,接受学校教育的对 象不断扩大,如明清国子学都没有设定几品以上的出 身;学校类型增加,宋代增设了武学与画学,元代增
四、教育产生的条件
1、人类自觉意识的形成 2、语言的产生
3、要具有一定的经验
4、在大脑中建立起对一系列事物的联系 5、集体活动的出现
第二节 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校的萌芽
“青年之家”
二、学校的出现 虞舜时代:庠 夏朝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孟子》 )
商朝:序、庠、学、瞽宗
伊拉克卡迪西亚省的苏美尔学校(Sumerian School)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
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能有意识地制造工具并使用 工具从事生产劳动。只有人才具有意识,而教育活动是 由人的意识所支配的。
二、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动物仅仅利用外面的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
教育。
清朝的府、州、县学,与科举密切相关,童生参加 入学考试取得秀才资格后,对入学年龄没有限制。入学 后,在学学习时间也甚少,主要的任务就是考课。 在学校的组织上,始终是不完备的,或者说尚没有 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学校教育。
学校作为一个组织严密的教育机构来说,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入学资格 (2)修业年限 (3)分年级教学
二、教育起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争论 四、教育产生的条件 第二节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一、学校的萌芽 二、学校的出现 三、学校的发展 第三节 教育的未来发展 一、教育的质变 二、非学校化思潮 三、未来的学校
制度,代之以“学习网络”:
1、学习资料、设施、设备的网络; 2、有技能的人员相互交流的网络; 3、选择学习伙伴的网络; 4、教育专家的网络。
三、未来的学校
1、未来无学校?
2、在家比在学校好? 3、处处皆学校,人人为老师!
第二章 教育的历史沿革
第一节 教育的起源 一、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的存在来使自然改变;而人则以他所引起的改变来迫使
自然界服务于自己的目的、来支配自然界。 —— 恩格斯 蜘蛛的工作与织工的工作相类似;在蜂房的建筑 上,蜜蜂的本事曾使许多以建筑师为业的人惭愧。但即
使最劣的建筑师都比最巧妙的蜜蜂更为优越的是,建筑
师以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他脑筋中把它构成了。
—— 马克思
三、学校的发展
1、西方学校发展概况 斯巴达 :埃弗比团 (Ephebia)
雅典 பைடு நூலகம்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育馆、埃弗比团
古罗马 :初级学校 、文法学校 、修辞学校
三、学校的发展
1、西方学校发展概况 斯巴达 :埃弗比团 (Ephebia)
雅典 :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育馆、埃弗比团
古罗马 :初级学校 、文法学校 、修辞学校
原始形态的教育内容
(1)对青年一代的养育。 (2)关于制作和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 (3)关于改进居住条件以及与自然灾害搏斗的经验。 (4)关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必须遵循的共同行为规 范及宗教禁忌。 (5)关于部族间斗争的经验。
三、关于教育起源的争论
1、生物起源论 法国社会学家利图尔诺(Letourneau, C.) 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Percy Nunn, T.) 2、心理起源论 美国教育家孟禄(Monroe, P.) 3、劳动起源论 4、需要起源论
修辞学校,招收16~20岁的青年,相当于专门学校, 以培养雄辩家为主要目的,学习的主要科目有:文法、 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七艺”)。
文艺复兴时期
学校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表现出一系列现代
学校的特征:
1、关注人本身,讴歌人的能力与作用;
2、各式各样的新型学校出现,学校形式趋于多样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