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猪的育种方案

猪的育种方案


猪的育种目标—未来 猪的育种目标
具体如何制定育种目标? 具体如何制定育种目标? 育种的技术方法和步骤? 育种的技术方法和步骤? 如何实施? 如何实施?
育种主要过程:
制定目标 组建基础群 测定
遗传评估
选留
选 配
调 整
分 析
猪的配套系培育--- 猪的配套系培育---

华农温氏配套系I号猪培育 华农温氏配套系 号猪培育
如何开展猪育种工作
我国的猪肉产量( 我国的猪肉产量(FAO) )
5000 猪肉总产量 猪 肉 总产 量 (万 吨 ) 万 4000 3000 13.99 2000 1000 0 5.95 7.7 1461 490 1965 792.7 0 1980 1985 1990 1993 1996 1997 1998 8 11.6 2372 19.4 2884 人均消费猪肉 24.6 4057 4327 3693 24 16 32.93 34.79 29.41 32 人 均 猪 肉 消费 (千 克 ) 千
终端公猪育种目标 HN212
(1) 体型外貌:头中等大,前后躯肌肉发达,背宽,皮 毛浅棕色带黑斑、额部中央有白斑,腹平,四肢粗壮, 群体均匀一致。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达880g;饲料转化率 2.50以下;达100 kg日龄150天以下。 (3) 胴体性状:胴体瘦肉率大于66% 。无纯合氟烷应激 基因。 (4) 繁殖性状:公猪精神活泼,性欲强、精液品质好。
301 1952
猪的育种目标
猪的育种目标
猪的育种目标是改良猪种,实现养 猪的育种目标是改良猪种, 猪生产与加工的最大经济效益
是由市场和消费需求而决定的,它强调了三点: 是由市场和消费需求而决定的, 强调了三点: 市场和消费需求而决定的
育种的最终目标在生产群实现 ●目标的制定是以未来可预见的生产条 件和市场需求为基础 ●目标的着眼点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值
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
HN121 系
(1) 体型外貌:前后躯发达,头中等大,腰背平阔,腹平,四肢 体型外貌:前后躯发达,头中等大,腰背平阔,腹平, 粗壮有力,毛色以棕红为主。 粗壮有力,毛色以棕红为主。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20g,母猪780g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 公猪达820g,母猪780g 日增重, 。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5.0mm,母猪16.0mm。 胴体性状:100kg背膘 公猪15.0mm,母猪16.0mm。 背膘, 胴体瘦肉率大于63%。 胴体瘦肉率大于63%。
肉猪育成目标
体型外貌:头中等大,体较长,前后躯发达丰满,腹微收,四肢 结实,皮毛大多为白色,少数带花斑,群体均匀。 生长发育:商品仔猪达16kg的日龄平均为49d以下;商品肉猪达 100 kg体重的日龄小于155d,达100kg体重时的活体背膘15.5mm 以下,饲料转化率2.55以下。 胴体品质:100 kg体重屠宰时,屠宰率74%以上,眼肌面积 35cm2以上,瘦肉率64%以上,后腿占32%以上, PSE肉或DFD 肉发生率0.1%以下。
终端母猪育种目标
HN201
(1) 体型外貌:头中等大,皮毛全白,前后躯结实、肌肉紧凑,四肢 健壮,有效乳头数不少于6 对,排列均匀,群体均匀一致。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850 g,饲料转化率2.55以下; 达100 kg日龄155天以下。 (3) 胴体性状:胴体瘦肉率62%以上。 (4) 繁殖性状:初产母猪平均产总仔数10.0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 45kg。 经产母猪平均产总仔数11.0头以上,21日代 祖代
母系母本 ↓ A
母系父本 ↓ B ↓
父系母本 ↓ C ↓ × ↓ CD
父系父本 ↓ D
♀(HN161) × ♂(HN151) 父母代 AB ♀(HN201) 商品代
♀(HN121) × ♂(HN111)
♂(HN212) ABCD
品系选育
品系选育方法
选育的技术路线是:采用开放式的群体继代选育法 开放式的群体继代选育法,通 开放式的群体继代选育法 过BLUP评估和现场综合评估来选育核心群,然后进行 合理的选配。 应用常规育种技术,采用新设备开展大规模的生产性能 测定。结合分子标记技术,开展母系ESR基因和父系 HAL基因的检测和应用,选育各具特色的专门化品系。 通过人工授精技术快速推广优秀种猪基因,逐步建立 起瘦肉猪持续改良的良种繁育体系。
基础群的组建方案
(1)首先普查全场各纯种猪的来源,并逐个登记; 首先普查全场各纯种猪的来源,并逐个登记;
HN111以法国皮特兰为主 HN121以台湾省和美国杜洛克为主 以法国皮特兰为主, 以台湾省和美国杜洛克为主, (2) HN111以法国皮特兰为主,HN121以台湾省和美国杜洛克为主, HN151 以丹麦、美国长白猪及后裔测定选留者为主,HN161以丹麦、美国大白猪 以丹麦、美国长白猪及后裔测定选留者为主,HN161以丹麦、 以丹麦 及后裔测定选留者为主,各品种要求符合各自特征; 及后裔测定选留者为主,各品种要求符合各自特征; (3)入选公猪查清系谱,并调查所配母猪的产仔情况及后代的生产性能, (3)入选公猪查清系谱,并调查所配母猪的产仔情况及后代的生产性能, 入选公猪查清系谱 如果后代有遗传缺陷,则该公猪不能入选,重视肢蹄和睾丸发育情况; 如果后代有遗传缺陷,则该公猪不能入选,重视肢蹄和睾丸发育情况; (4)调查入选母猪的繁殖记录成绩作为重要参考, (4)调查入选母猪的繁殖记录成绩作为重要参考,入选母猪应乳头发育良 调查入选母猪的繁殖记录成绩作为重要参考 无内陷乳头,有效乳头6对以上,无明显外形缺陷,配种受胎正常; 好,无内陷乳头,有效乳头6对以上,无明显外形缺陷,配种受胎正常; (5)核心群的种公猪,保证独立的血统,血统可多至15个以上。 (5)核心群的种公猪,保证独立的血统,血统可多至15个以上。种母猪也 核心群的种公猪 15个以上 应尽量避免全同胞或半同胞血缘关系。入选的公、 应尽量避免全同胞或半同胞血缘关系。入选的公、母猪之间要求最好无血 缘关系。 缘关系。
遗传评估和测定
1.1评估和测定的主要性状 1.1评估和测定的主要性状 达100kg体重日龄和30――100kg日增重 100kg体重日龄和30――100kg日增重 体重日龄和30――100kg 达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 100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 总产仔数(TNB) 总产仔数(TNB) 21日龄窝重(LW21) 21日龄窝重(LW21) 日龄窝重 1.2评估和测定辅助性状 1.2评估和测定辅助性状 肥育性状:饲料转化率, 肥育性状:饲料转化率,活体眼肌面积 繁殖性状:产活仔数,繁殖间隔,初产日龄, 繁殖性状:产活仔数,繁殖间隔,初产日龄,产仔间隔 胴体性状: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肌肉pH值 肉色,滴水损失, 胴体性状:眼肌面积,后腿比例,肌肉pH值,肉色,滴水损失,大理 pH 石纹。 石纹。 体型性状有:体长,体高, 体型性状有:体长,体高,体型评分
遗传评估数据记录系统
个体记录
字段 名称 类型 长度 小数位 个体号 ID 字符 16 — 品种 BREED 字符 2 — 性别 SEX 字符 1 — 出生日期 BDATE 日期 8 — 父亲号 SIRE 字符 16 — 母亲号 DAM 字符 16 — 备注 NOTE 备注 — —
见附件
遗传评估模型
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
HN151
(1) 体型外貌:头清秀,后躯较丰满,体型中等高、体长,四肢健 体型外貌:头清秀,后躯较丰满,体型中等高、体长, 呈流线型体型,有效乳头数6对以上,排列均匀,皮毛全白。 壮,呈流线型体型,有效乳头数6对以上,排列均匀,皮毛全白。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 公猪达840g 母猪790g --100kg日增重, 840g, 790g。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40g,母猪790g。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5.0mm,母猪16.5mm。胴体瘦肉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5.0mm,母猪16.5mm。 背膘 15.0mm 16.5mm 率大于62% 62%。 率大于62%。 繁殖性状:初产母猪平均产总仔9.0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 9.0头以上 (4) 繁殖性状:初产母猪平均产总仔9.0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 45kg以上 以上。 45kg以上。 经产母猪平均产总仔9.5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53kg以上。 经产母猪平均产总仔9.5头以上,21日龄窝重达53kg以上。 9.5头以上 日龄窝重达53kg以上

猪的育种目标— 猪的育种目标 过去与现在
1980 繁殖性状 产仔数 母猪生产力 其它(使用年限等) 其它(使用年限等) 生产性状 生长速度 饲料转化率 瘦肉率 肉质 脂肪质量 (Ollivier 等,1990) ) + 0 0 ++ +++ +++ + 0 1990 ++ + 0 ++ ++ ++ ++ 0 2000 +++ ++ ++ ++ ++ + +++ +
育种方案
总体目标
是培育各具优秀特点的、杂交配合力好 4 的4个专门化品系。 充分重视提高商品猪的瘦肉率和生长速 度,同时注重提高瘦肉组织的生长效率、 降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改良肉质和提 高适应性。

专门化品系育种目标
HN111 系:
(1) 体型外貌:前后躯特发达,头型小,腰背平阔、腹平,四肢有力 体型外貌:前后躯特发达,头型小,腰背平阔、腹平, 毛色花白为主。 ,毛色花白为主。 (2)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公猪达800g,母猪750g以上。 肥育性状:30--100kg日增重 公猪达800g,母猪750g以上。 --100kg日增重, 800g,母猪750g以上 (3) 胴体性状:100kg背膘,公猪14.0mm,母猪15.0mm。胴体瘦肉率 胴体性状:100kg背膘 公猪14.0mm 母猪15.0mm 背膘, 14.0mm, 15.0mm。 大于68% 大于68% 。 (4) 群体氟烷应激基因频率控制在0.15以内。 群体氟烷应激基因频率控制在0.15以内。 0.15以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