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件: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课件:名著导读-《莎士比亚戏剧》
莎士比亚戏剧
目 录
1
莎士比亚的生平 莎士比亚的创作
2
3 4
代表作品赏析
莎士比亚名言
莎士比亚· 肖像
Text
一、莎士比亚的生平 (1564-1616 ) • 威廉 . 莎士比亚 (1564---1616) 英国文
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艺术大师。马克 思称他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 出生在英国中部埃文河畔的斯特拉福 镇 , 受来小镇巡回演出的剧团影响深 深爱上戏剧 .1586 年,到伦敦从事从 事与戏剧相关的工作 , 不久就被剧团 吸 收 为 正 式 演 员 . 。 27 岁 写 了 历 史 《亨利六世》三部曲,剧本上演,大 受观众欢迎,赢得了很高声誉,逐渐 在伦敦戏剧界站稳了脚跟。1595 年, 写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奠定了 他在戏剧史上崇高的地位。
》——动作最迅疾。”
(七)传奇剧
• 一生写了4部,均在第三个时期。
• 特色: 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情节可归纳为“起初反目,最终言归于好 ”的模式,贯穿宽恕、和解的主题。 • 代表作:《暴风雨》
(八)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
• 1 、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幻
想与现实融为一体。
• 2、善于处理题材,“点石成金”。
矛盾冲突的揭示
矛盾冲突的高涨 矛盾双方的照面
第四幕
第五幕
矛盾冲突白热化
矛盾双方的对决
(三)哈姆雷特形象分析
作为王子的哈姆雷特 从王子到作为政治家的哈姆雷特
从王子到作为思想家的哈姆雷特
从王子到作为战士的哈姆雷特 总结
作为王子的哈姆雷特
• 高贵的出身 • 纯真的感情
• 良好的教育
返回
从王子到作为政治家的哈姆雷特
• 富有责任感的政治家 • 不成熟的政治家
返回目录
从王子到作为思想家的哈姆雷特
• 社会的先知先觉者
• 自我怀疑的宿命论者
返回目录
从王子到作为战士的哈姆雷特
• 坚强果敢的行动者 • 难于重振乾坤的失 败者
返回目录
总结
• 从戏剧形象上看,哈姆雷特的忧郁实际上是文艺 复兴末期人文主义理想与社会现实所发生的心理 冲突。 • 从戏剧中心情节上看,哈姆雷特把为父复仇和改 造社会联系起来,是人文主义的观念。 • 从戏剧结局上看,哈姆雷特的悲剧是文艺复兴一 代人文主义者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返回
奥赛罗
The Meeting of Othello and Desdemona
李尔王
King Lear
返回
李尔王
King Lear and the Fool in the Storm
李尔王
返回目录
(四)艺术特色
• 戏剧冲突复杂而又集中,多种多样而又主次分明
。 • 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戏剧场面,而且“支配得很适
当”。
• 剧作中的人物,既有典型性,又有个性、多面性
图 片 欣 赏
伊丽莎白
跳过
《仲夏夜之梦》(1595-1596)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1598-1601)
三、
《哈姆雷特》分析
(一)悲剧的历史来源
(二)悲剧内容介绍 (三)哈姆雷特形象分 析
返回目录
(一)悲剧的历史来源
取材与借鉴
• 莎克索·格拉马提卡斯编的《丹麦史》 • 基德的《哈姆雷特始本》(已失传) • 基德的《西班牙悲剧》
改编与创造:复仇剧——时代剧
(二)悲剧的情节梗概
第一幕
第二幕 第三幕
1606)、《麦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特色
李尔王 刚愎与愚蠢
奥赛罗 轻信与嫉妒
麦克白 野心与贪 婪
性格悲剧
哈姆雷特 忧郁与延宕
著名的英国文学研究专家、莎剧翻译家卞
之琳总结说:“就莎士比亚悲剧而论,客观上 恐怕难于否定这四个‘最’字称号:《哈姆莱 特》——地位最重要;《奥赛罗》——结构最 谨严;《李尔王》——气魄最宏伟;《麦克白
返回目录
图为birthplace,The globe
• 在52年的生涯中,他为世人留下了 37
二、莎士比亚的创作
(一)无韵体诗剧37部、长诗2首、14行诗154首。
返回目录
(二)分期
第 一 时 期 莎士比亚人文义世界观基本形成
莎士比亚人文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深化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第十二夜》
Twelfth Night (1599-1600)
威尼斯商人
Bassanio and Portia
返回
威尼斯商人
Gilbert.Shylock
威尼斯商人
Portia and Shylock
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返回
奥赛罗
Othello Relating His Adventures
(三)早期创作中的诗歌
• 两首叙事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
《鲁克丽斯受辱记》 根据奥维德的作品写成,风格华丽纤巧154首十四 行诗(sonnets ),歌颂友谊、抒写爱情,变彼特拉克 的“4433”为“4442”。
(四)历史剧
• 一生写了10部 • 有9部在第一个时期,1部在第三个时期
• 多数取材于《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编年史
• 3、戏剧人物丰富多采,富于个性化。 • 4 、“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的完美的 融合”(恩格斯语)。 • 5、戏剧语言丰富多彩。
“莎士比亚化”
• 马克思1859年针对拉萨尔的剧本《弗兰茨· 冯·济金根》存在的缺点,在给拉萨尔的信 中最先提出了一对重要的概念—— “席勒 式”和“莎士比亚化”。马克思指出:“这 样,你就得更加莎士比亚化,而我认为,你 的最大缺点就是席勒式地把个人变成时代精 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色的平民社会”,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
(五)喜剧
• “喜剧”,也称为“悲喜剧”
• 一生写了13部 • 10部在第一个时期 • 3部在第二个时期
• 代表作:《威尼斯商人》
(六)悲剧
• 第一个时期的悲剧2部:以《罗密欧与朱丽叶》
为代表; • 第二个时期的悲剧:8部,以《哈姆莱特》(
1601)、《奥赛罗》(1604)、《李尔王》(
》 • 代表作:《亨利四世》
《理查三世》
The Life and Death of Richard
特色
(1)具有史诗的宏大规模:《理查二世》、《亨利 四世》(上下)、《亨利五世》、《亨利六世》
(上中下)、《理查三世》
(2)鲜明地表达了人文主义的政治历史观 (3)出色地描绘了“福斯塔夫式背景”和“五光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