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弹塑性力学 第02章应力状态理论
弹塑性力学 第02章应力状态理论
第二章
§2-1 §2-2 §2-3 §2-4 §2-5 §2-6 §2-7
应力状态理论
体力和面力 应力和一点的应力状态 与坐标轴倾斜的微分面上的应力 平衡微分方程·应力边界条件 主应力·应力张量不变量 最大切应力 偏应力张量及其不变量
§2-1 体力和面力
作用于物体上的外力分为两类 ①体力:指分布在物体内所有质点上的力,如重 力、惯性力和电磁力等;用 Fbx , Fby , Fbz 表示单位 体积的体力;其量纲为 MT −2 L−2 ;其单位为 N m 3。 ②面力:指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如风力、液 体压力等;用 f sx , f sy , f sz 表示单位面积的面力;其 量纲为 MT L ;其单位为 N m 。
⎧σ x = −γy ⎨ ⎩τ xy = 0
平面情况下面力边界 条件简化为
⎧ ⎪ f sx = σ x l + τ yx m ⎨ ⎪ ⎩ f sy = τ xy l + σ y m
AB边
l = 0, m = −1
f sx = 0, f sy = γh
⎧ ⎪σ y = −γh ⎨ = 0 τ ⎪ xy ⎩
⎧τ zy = τ yz ⎪ ⎨τ xz = τ zx ⎪τ = τ yx ⎩ xy
切应力互 等定理
σ ij = σ ji
在弹性体的表面,考虑任一微分四面体的平衡。 设物体单位面积上的面力为 f sx , f sy , f sz ,物体表面外 法线的方向余弦为l,m,n,则应用平衡关系,可得
⎧ f sx = σ x l + τ yx m + τ zx n ⎪ ⎪ ⎨ f sy = τ xy l + σ y m + τ zy n ⎪ ⎪ ⎩ f sz = τ xz l + τ yz m + σ z n
例题3:单位厚度的楔形体,材料比重为 γ ,楔形 楔形体的边界条件。
体左侧作用比重为 γ 1 的液体,如图所示。试写出
平面情况下面力边界条件为
⎧ ⎪ f sx = σ x l + τ yx m ⎨ ⎪ ⎩ f sy = τ xy l + σ y m
p x , p y , pz
则有:
v v v v p = p x e1 + p y e2 + pz e3
将
v p 沿微元的法线
v v v p = σn + ττ
和切线分解,可得
σ τ
正应力 切应力
两者与结 构的强度 关系密切
必须指出,凡提到应力,应同时指明它是对物体 内哪一点并过该点的哪一个微分面来说的。因为通 物体内同一点可以作无数个方位不同的微分面。显 然,各微分面上的应力一般说是不同的。把物体内 一点各微分面上的应力情况,称为一点的应力状 应力状态分析:讨论一点截面方位改变引起的应 力变化趋势。对于结构强度是十分重要的。
平面情况下面力边界 条件简化为
⎧ ⎪ f sx = σ x l + τ yx m ⎨ ⎪ ⎩ f sy = τ xy l + σ y m
BB’边
l = sinα,m = − cosα
f sx = − γ y sin α , f sy = γ y cos α
⎧ ⎪σx sin α − τ xy cos α = −γy sin α ⎨ ⎪ ⎩τ xy sin α − σ y cos α = γy cos α
v v σ = p⋅n
⎛1 2 ⎞ ⎟ ⎜ = 50+ 40 2 25− 37.5 2 2.5 −15 2 ⎜1 2 ⎟ ⎟ ⎜ 2 2⎠ ⎝ = 26.05MPa
(
)
τ=
v2 2 p − σ = 108.7 MPa
§2-4 平衡微分方程·应力边界条件
若物体在外力(包括体力和面力)作用下处于平 衡状态,则将其分割成若干个任意形状的单元体 后,每一个单元体仍然是平衡的;反之,分割后每 一个单元的平衡,也保证了整个物体的平衡。因 此,假想穿过物体作三组分别与3个坐标平面平行的 截面,在物体内部,它们把物体分割成无数个微分 平行六面体;在靠近物体的表面处,只要这三组平 面取得足够密,则不失一般性地被切割微分四面 体。如果分别考虑物体内部微分平行六面体和表面 处任意一个微分四面体的平衡,将导出平衡微分方 程和应力边界条件。
平 衡 微 分 方 程
平衡微分方程,又称纳维方程
⎛ ∂σ x ∂τ yx ∂τ zx ∂ 2u ⎞ + + + Fbx = 0⎜ =ρ 2 ⎟ ⎜ ⎟ ∂x ∂y ∂z ∂ t ⎝ ⎠ ∂τ xy ∂σ y ∂τ zy ⎛ ∂ 2v ⎞ + + + Fby = 0⎜ =ρ 2⎟ ⎜ ⎟ ∂x ∂y ∂z ∂ t ⎝ ⎠ ⎛ ∂τ xz ∂τ yz ∂σ z ∂2w ⎞ + + + Fbz = 0⎜ =ρ 2 ⎟ ⎜ ⎟ ∂x ∂y ∂z ∂ t ⎝ ⎠
b
z
b
z
σy
a
τ yz τ zy
τ yx τ xy σ x τ xz
o
pz
c
τ zx
y
a
o
px
py
c
y
x
σz
x
于是可得 同理可得
p x = σ x l + τ xy m + τ xz n
p y = τ yx l + σ y m + τ yz n pz = τ zx l + τ zy m + σ z n
⎟ σ 23 ⎟ ⎟ σ 33 ⎠
σ 13 ⎞
§2-3 与坐标轴倾斜的斜截面上的应力
如何根据 9 个应力分量求任意斜截面上的应力?
σz
τ zx τ xz
τ xy τ yx τ zy
z
τ yz
σy
px
pz
py
y
σx
x
σz τ zx τ xz
τ xy τ yx τ zy
z
τ yz σy σy τ yx τ xy σ x τ xz τ zx σz
p x = σ x l + τ xy m + τ xz n
p y = τ yx l + σ y m + τ yz n pz = τ zx l + τ zy m + σ z n
p j = σ ij ni
ni = (l , m, n )
求斜截面上的正应力σ 与切应力τ
v v σ = p ⋅ n = σ ij ni n j
∂τ yx ⎞ ⎛ ∂σ x ⎞ ⎛ dx ⎟dydz − σ x dydz + ⎜ dy ⎟ dxdz − τ yx dxdz + τ yx + ⎜σ x + ⎜ ⎟ ∂x ∂y ⎝ ⎠ ⎝ ⎠ ∂τ zx ⎞ ⎛ dz ⎟dxdy − τ zx dxdy + Fbx dxdydz = 0 ⎜τ zx + ∂z ⎝ ⎠
⎧∑ Fx = 0 ⎧∑ M x = 0 ⎪ ⎪ ⎪ ⎪ ⎨∑ Fy = 0 ⎨∑ M y = 0 ⎪ ⎪ ⎪ ⎩∑ Fz = 0 ⎪ ⎩∑ M z = 0
考虑投影方程
∑F
x
=0
∂τ yx ⎞ ⎛ ∂σ x ⎞ ⎛ τ yx + dx ⎟dydz − σ x dydz + ⎜ dy ⎟ dxdz − τ yx dxdz + ⎜σ x + ⎟ ⎜ ∂x ∂y ⎝ ⎠ ⎠ ⎝ ∂τ zx ⎞ ⎛ dz ⎟dxdy − τ zx dxdy + Fbx dxdydz = 0 ⎜τ zx + ∂z ⎝ ⎠
τ yx τ xy σ x τ xz
o
pz px py
c
c
τ zx
y
a
o
y
p x ⋅ SΔabc − σ x ⋅ SΔboc − τ yx ⋅ SΔaob − τ zx ⋅ SΔaoc = 0
设倾斜面abc的外法线的3个方向余弦为l,m,n,则有
x
σz
x
SΔboc = SΔabcl , SΔaob = SΔabc m, SΔaoc = SΔabc n
例题2:梯形横截面墙体完全置于水中,如图所示。 已知水的比重为
γ ,试写出墙体横截面边界AA',
AB,BB’ 的面力边界条件。
平面情况下面力边界 条件简化为
⎧ ⎪ f sx = σ x l + τ yx m ⎨ ⎪ ⎩ f sy = τ xy l + σ y m
解:AA'边
l = −1 ,m = 0 f sx = ρgy = γy, f sy = 0
整理可得
同理可得
⎛ ∂σ x ∂τ yx ∂τ zx ∂ 2u ⎞ + + + Fbx = 0⎜ =ρ 2 ⎟ ⎜ ⎟ t ∂ ∂x ∂y ∂z ⎝ ⎠ ∂τ xy ∂σ y ∂τ zy ⎛ ∂ 2v ⎞ + + + Fby = 0⎜ =ρ 2⎟ ⎜ ⎟ ∂x ∂y ∂z ∂ t ⎝ ⎠
⎛ ∂τ xz ∂τ yz ∂σ z ∂2w ⎞ + + + Fbz = 0⎜ =ρ 2 ⎟ ⎜ ⎟ ∂x ∂y ∂z ∂ t ⎝ ⎠
为了表示一点的应力状态将 应力分量 p x , p y , p z沿坐标 轴分解,可得9个应力分量
σ x, σ y, σ z τ xy, τ xz, τ yx, τ yz, τ zx, τ zy
应力下标的含义:对于正应力,下标表示作用面的 方位;对于切应力,第一个下标表示作用面的方 位,第二个下标表示应力方向。
80 ⎞ ⎟ − 75 ⎟ MPa − 30 ⎟ ⎠
⎛1 1 1 ⎞ 试求通过该点,法线方向为⎜ , , ⎟ 2⎠ ⎝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