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图形初步-教材分析
研究内容: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
教材P121习题4.1 第4题由“复杂实物抽”象变为“简单几何体”的 展开图;增加了第5题“面动成体”的练习; 删掉了原第13题“视错觉”的练习.
研究内容:1、概念 2、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3、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A
8
3 内容分析 知识结构图 知识梳理
定思义考::连教经接材过两P一1点2个6间练点的习能线1画、段几2的、条长3直巩度线固,?基叫经础做过,两两其点个中的点1距、呢离3?. 动手试一试. 为新增加内容,对比发现知识间区别与联系 不要求写作法,教师可以鼓励学 简化 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作图过程.
(3)能用尺规完成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了解作图的道理,保
留作图的痕迹,不要求写出作法;
(4)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5)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19个结果目标 1个过程目标
(7)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
(8)认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
(9)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
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说点理,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考过程,不要求严格推理格式
(10)在平面上,能用方位角刻画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 (11)了解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A 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实物模型。 5
2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点间的距离;
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 (等
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3) 对于尺规作图题,会写已知、求作和
作法(不要求证明);
了解作图的道理,保留作图的痕迹,
A
不要求写出作法。
6
1 内容分析 知识结构图 知识梳理
A
7
2 内容分析 知识结构图 知识梳理
新增加 教材P119练习第3题 教材P123习题第10题
约1课时
4.4 课题学习、数学活动 约2课时
4.2 习题课
约1课时
小结
约2课时
A
4
1 课标分析 课标要求
课标变化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获得以下内容:
(1)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
(2)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课标变化
新增
变化
(1)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
(1)会比较角的大小 能比较角的大小;
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2)了解补角、余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
(2)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3)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4)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
理解余角、补角的概念,探索并掌握
1量关、角等类器比式的线的使段性用的质及比,角较用的方数单法位学比学语较生角言已:表充经达度加掌自量减握己法,的、的在叠思例此合题基考法,础过.上, 2本程、章,类进比进一线行步段简研的单究和说角、理度差,制,从的用另而符外号自两语然让种言推学更表理生小示出看的图补到单形角加位语减、,言的以余,及 它角们的让之性学间生质的了. 换解算两.个角的和或差,进仍位然与是借一位个的角情. 况.
第四章 几何图形初步
——刘浩
A
1
目 录
VECTOR eps10
INFOGRAPHICS
model
01: 教材分析
VECTOR eps10
INFOGRAPHICS
model
02: 课标分析
VECTOR eps10
INFOGRAPHICS
model
03: 内容分析
VECTOR eps10
INFOGRAPHICS
A
10
5 内容分析 知识结构图 知识梳理
已删
活动1复习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活动2复习线段和角的知识 两个数学活动在复习本章知识内容的同时,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爱国主义意识. A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6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4.1.1 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 约2课时
4.3.1 角
约1课时
4.1.2 点、线、面、体
约1课时
4.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约1课时
4.1 习题课
约1课时
4.3.3 余角和补角
约2课时
4.2.1 直线、射线、线段 约1课时
4.3 习题课
约1课时
4.2.2 尺规作图
研究内容:1、表示方法(符号语言) 2、区别与联系(表格法) 3、尺规作图 4、基本事实
线段的中点、等分点 (教材增加一道练习)
对比“度量法”和“叠合法”,使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与 对数量的认识结合A起来,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9
4 内容分析 知识结构图 知识梳理
例1综合练习角的 运算和单位换算
因此,本章的知识内容具有着承上启下的巨大作用,它是学生学习几 何内容的基础。
A
3
2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编写特点
本章在编写时,从现实空间出发,注重揭示几何图形基本概念的抽象 性特点,并在生活中运用有关几何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同时,为培养学生 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本章还重视学生对图形语言、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 的综合运用,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想象、交流等活动过程,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从而将三种数学语言达到融会贯通的程度。
model
04: 中考链接
VECTOR eps10
INFOGRAPHICS
model
05: 教学建议
A
2
1 教材分析 地位作用
编写特点
本章是第三学段“图形与几何”领域的起始章,是几何学中最基础的 部分。主要内容有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直线、射线、线段和角。这些内 容在前两个学段学生已有接触,但还十分肤浅。本章不是对以前知识的简 单复习,而是同类知识的螺旋上升。尽管本章内容仍是直观的、实验几何 的内容,但要求已有所不同。例如,对几何图形的概念要求进一步认识; 对几何图形怎样从实际中抽象出来要求更进一步体验;对图形不仅要求会 认,还要求会表示,对线段、角还要求会画,对几何量还要求能进行简单 的计算,并要求熟练运用更多的几何语言,这些都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 的必要条件。
例2是有关度、分、
思考:∠1与∠2,∠3都秒互的为除法补问角题,,要 研究内容:∠12、与概∠念3(的静大态小、详动有细态什说)明么除关的系过程,
2、单位换算(度使、学分生、看秒到)把度的
通过一个思考栏3、目比,较让与学运生算经余历数探继索续、再思除的考情、 归纳的过程,结4、合余学角生、已补经角和掌况方握.教位的学角代中数,式还中可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