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卷·知识| 无差异不命题——2020高考地理命题思维有哪些2019年的全国1卷,最突出的特点是“变”:村村冒烟(变)到抱团飞地;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变化);铁路废弃(变化);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澳大利亚本土汽车生产演变;板块运动导致里海的变迁;安仁古镇今年来游客不断增多;芝加哥水质变化等。
充分体现了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各要素空间分布、空间关系、空间变化的科学,高考试题也主要从地理各要素时空差异来命题。
与2018年高考地理题相比,第三组题改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把2018年第五组问答题改为选择题),第五组题改为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与2015年高考36题卤虫的命题思维大致相同),其他题组基本没变,36题和37题分别突出了人文地理的产业活动和自然地理的地理过程,相比2018年来说,试题结构更合理,做题时考按“知识是方向,差异得选项”的方法答题。
对于不少人关心的高考试题难度,教育部考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孙海波介绍,今年将以“稳”字当头,科学施策、精准施策,高考的命题将保持试卷结构、题型题量,以及考试难度的相对稳定。
现我就2019年高考题的研究谈几点浅见:01人类发展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
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
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A.燃料来源分散B.空间布局分散C.原料来源分散D.产品市场分散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①弥补劳动力不足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A.城乡统筹创新B.生活方式创新C.农业发展创新D.科学技术创新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来找差异:例如:80年代、长江三角洲、涌现、“村村冒烟”、“抱团飞地”、县、镇统筹、股份合作形式(抱团)、优越的城镇(飞地)等。
第一题考整体差异:“村村冒烟”与(不)“村村冒烟”的差异(有时找差异可到前面加“不”字);第二题考内部差异:“抱团”与“飞地”的差异;第三题考差异存在的体现。
推测2020年第一组题的题型可能继续从人类发展方面考差异,命题思维估计跟2019年第一组题的命题思维差不多,还是从整体差异、内部差异及差异形成的原因或带来的影响出题。
做题时建议同学们从知识与差异角度去解题。
02人类活动图1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4-5题。
4.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5.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与图中的时空差异:例如:2015年、欧盟籍和非欧盟、图中年龄分布差异等。
第一题考人口结构差异: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的人口结构;第二题考差异持续加大带来的影响。
推测2020年第二组题的命题思维跟2019年第二题的命题思维差不多,还是从差异与差异带来的影响出题(但可能从城市或交通等方面命题)。
03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图2示意我国东北某区域铁路线的分布,该区域铁路修建的年代较早,近些年几乎废弃,据此完成6~8题。
6.该区域铁路线主要沿A.等高线分布B.河谷分布C.山脊分布D.山麓分布7.该区域修建铁路主要是为了运输A.原木B.农产品C.工业品D.石材8.近些年来,该区域铁路几乎废弃的主要原因是A.设施陈旧B.运速太慢C.线路过密D.运输需求太小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和图例来找差异:例如:东北某区域、年代较早、近些年、图例山脉、河流、铁路等。
第一题考分布空间差异:分布:找参照物和方位词分析;第二题考铁路运输差异:结合空间差异分析;第三题铁路运输的时间差异变化:可联系第二题解题。
推测2019年第三组题还是考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可能是对聚落(例如丽江)的影响。
其命题思维从时空差异的变化来命题。
04地理现象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
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涑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图3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据此完成9-11题。
9.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10.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
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B.水量增大,流速加快C.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侵蚀加深,河床加深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和图例来找差异:例如:支流汇入、动频繁、冲淤变化、堆积性游荡、图例河流、摆动范围等。
第一题考成因差异:结合知识分析;第二题内部区域差异:可与上段和下段相比;第三题推测渭河洪峰带来的水文差异变化:结合知识分析。
推测2020年第四组题还是考自然现象,可能还是从自然现象形成差异、内部差异及推测差异的时空变化。
05区域产业可持续发展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见图5).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菜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8分)(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8分)(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分)(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4分)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和图例来找差异:例如:地广人稀、发达、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图例城市、交通等。
第一题考空间差异:结合东南沿海与其他地方的差异考工业区位;第二题区位要素变化差异:结合材料分析区位要素的时间变化;第三题区位要素变化带来的影响:结合时空差异分析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第四题从整体性角度表明态度:结合知识分析某一要素变化对其他要素产生的影响推测2020年第五组题可能还是按2019年的命题思维进行命题。
例如从农业角度可以考农业区位的时空变化差异,第一题考农业区位要素;第二题考某区位要素变化的差异;第三题考要素变化带来的影响;第四题表明态度考农业可持续发展(发展+保护环境)。
建议学生做题时一定注意审题,注意材料中关键词和图例的应用,答题时原因(原因为材料中的关键词)加结论。
06自然地理过程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6分)(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6分)(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6分)(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4分)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和图例来找差异:例如:板块北移、末次冰期晚期、淡水湖、进一步转暖、冰川大幅消退、咸水湖、图例山脉、湖泊等。
第一题考空间变化差异:与山脉“不”隆起相比进行分析找差异;第二题考时间变化差异(里海形成的第一个过程):结合“冰期”和“晚期”找差异分析淡水湖的形成;第三题补给类型变化带来的影响(里海形成的第二个过程):结合补结类型差异分析咸水湖的形成原因。
第四题考海与湖泊的差异:结合知识分析差异。
推测2020年第六组题可能还是按2019年的命题思维进行自然地理过程命题。
做题时从时空差异进行分析,注意材料中关键词和图例的应用,答题时原因(原因为材料中的关键词)加结论。
07旅游地理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安仁古镇位于成都市大邑县境内,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市区39千米,距大邑县城85千米。
古镇内现有保存完好的民国时期公馆27座、现代博物馆30余座,在全国同类小镇中首屈一指,素有“中国博物馆小镇”之称,近年来,安仁古镇开展了以博物馆为特色的观光旅游,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同时也存在游客很少留宿古镇的现象。
简述游客在安仁古镇很少留宿的主要原因,并为当地吸引游客留宿古镇提出合理建议。
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和图例来找差异:例如:距成都、距大邑、“中国博物馆小镇”、博物馆为特色等。
本题分两部分答题:第一部分考空间差异:与成都、大邑相比考很少留宿的差异第二部分针对差异提建议:结合差异进行分析。
08环境保护19世纪中期,美国芝加哥市向注入密歇根湖的河流直接排污,严重影响了水质,当地通过修建人工运河和清淤工程,使原本流入密歇根湖的河流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连通了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图7示意运河及水系位置关系。
简述该工程对当时环境的影响。
解题技巧:审题:分析材料找差异:找出文字材料中每一小段话的关键词和图例来找差异:例如:水质、转而注入伊利诺伊河、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两大水系、图例中的城市、河流、湖泊等。
知识角度:对环境的影响差异:结合该工程进行分析。
命题思维:2020年的选修题还是会从自然和人文地理角度,一难一易来考查学生选题能力,选择比努力重要,建议学生考试时选择能从材料中归纳答案的人文地理选修题做,有利于提高选修题的得分率,做题的方法跟问答题差不多,结合差异进行分析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