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题1.表皮效应:由于钻井液的侵入,射开步完善,酸化,压裂等原因,在井筒周围有一个很小的环形区域,这个区域的渗透率与油层不同因此,当原油从油层流入井筒时,产生一个附加的压力降,井底受污染相当于引起正的附加压降,井底渗透性变好相当于引起一个负的附加压降,将这种影响称之为表皮效应。
定义表皮系数)ln()1(S wskin skin r r k k-=,表征井底的表皮效应。
这个附加压力降用无量纲形式表示,得到无量纲压力降,它用来表征一口井表皮效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称之为表皮系数。
2.井筒储集系数:对于开井和关井时,由于原油具有压缩性和油套环空中液面的升降等原因,造成地面和地下的产量不相等。
PWBS —纯井筒储积阶段。
用“井筒储集系数” pV dp dV C ∆∆≈=(物理意义:井筒压力变化1MPa ,井筒中原油的变化的体积为C 立方米)来描述井筒储集效应的强弱程度。
即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的压缩原有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
3.测试半径:4.有效半径:不完善井的共同特点之一是井底附近的渗流面积发生改变,可以把不完善井假想成具有某一半径的完善井,其产量与实际产量相等,此假想完善井的半径称为折算半径或有效半径 s w we e r r -=,s 为表皮系数,w r 为井筒内径。
5.裂缝的储能比:ω为弹性储能比,是裂缝的弹性储能与整个系统弹性储能之比。
裂缝孔隙度占总孔隙度比例越大,ω值也越大。
6.窜流系数:λ为其大小反映基岩中流体向裂缝窜流能力,基岩渗透率大,或裂缝密度大,λ值越大。
7.无阻流量:无阻流量:井底流压(表压)降为零(绝对压力为14.7psi )即一个大气压时,气井达到最高的极限产量,这时的产量称为气井的无阻流量AOF 。
8.流动系数----kh/μ9.导压系数:tC k φμη=,其物理意义为单位时间内压力传播的面积,用来表征地层流体压降的传播速度。
10.叠加原理:如果某一线性方程的定解条件也是线性的,并且它们都可以分解成为若干部分,即分解为若干个定解问题,而这几个定解问题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相应的线性组合,正好也是原来的微分方程和定解条件,那么这几个定解问题的解相应的线性组合就是原来的定解问题的解。
对于试井:扩散方程的解的线性组合也是扩散方程的解。
叠加原理可以用来解决以下问题:多井问题、变流量问题、边界问题、压力变化问题11.拟压力:dp z p pp ⎰=02μψ 实际工作中,ψ可根据天然气的物性资料,用数值积分法和其他方法求得,或者直接差),(pr pr T p f =ψ函数表。
12.试井----在一定时间内通过记录一口井压力或流量的变化,来估算井或油藏的特性,了解油藏的生产能力,或得到油藏管理方面的数据。
13.压力恢复试井:通过地面或井下关井,然后监测井底压力的变化并通过分析压力响应可以估计油藏参数14.等时试井:不同产量生产相同时间,在每一产量后关井恢复到静压,最后以某一产量生产一段较长时间,直到井底流压稳定(达到拟稳态)。
15.修正等时试丼:每个新流动段开始前的最后关井压力来近似替代平均地层压力。
每次测试流量下的试气时间和关井时间都相同为t ∆,每次关井到规定时间t ∆,就测试气层压力ws P (未稳定),并用ws P 代替R P 计算下一测试流量相应的2p ∆(即22wf ws p p -)16.不稳定试井:不稳定试井方法是在生产过程中研究油层静态和动态的一种方法。
它是利用油井以某一产量进行生产时(或在以某一产量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时)所实测的井底流压随时间变化的资料,用以反求各种地层参数。
简单的说是系统在定流量下的压力不稳定变化。
目前进行不稳定试丼常用的两种方法,一是利用关井后井底压力随时间不断恢复的实测资料,即压力恢复试丼法。
二是利用油井以固定产量生产时,井底压力随时间不断降落的资料,称为压力降落试丼法。
17.干扰试井:通过改变激动井的产量,然后监测观察井中压力的变化,来分析大范围内渗透率的变化规律和油藏的连通情况。
需要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
干扰试井和脉冲试井是多井试井中的一种,是了解注水开发动态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最重要和最有用的方法之一。
18.常见的试井解释油藏模型特点:基本模型有,均质油藏、双孔单渗、双孔双渗;模型的组成:基本模型,内边界条件,外边界条件;内边界:井储,表皮,裂缝,部分射孔;外边界:无限大,定压,定流量;常用模型:均质+井储表皮+无限大。
二、填空题1.一个常用的试井理论模型通常包括(基本模型)(内边界条件)(外边界条件)三个部分。
2.求解关井恢复的压力方程时,通常采用(叠加)原理。
3.如果在压力回复的Hornor分析图上,出现两条直线段,早期出现的第一个直线段与第二个直线段的斜率之比为(1:2)时,表明是断层特征。
4.对于一个有界油藏的流动,一般要经过无限大平面径向和拟稳态流动阶段的油藏中压力变化的特点是(先是0.5水平线,然后导数曲线上翘,斜率为1)5.现代试井拟合分析图主要有3幅,分别是()()()。
6.井筒存储现象在无因次导数图版上的特征是(纯井筒储存阶段存在斜率为1的直线,)径向流的特征是(水平直线)7.油井刚开井或关井时,地面产量与井底产量并不相等。
以井筒充满单相原油的情形为例,当油井一打开,从井口采出的原油完全是靠充满井筒的压缩原油膨胀井筒卸压而采出的,还没有原油从地层流入井筒。
这是,井底产量为0,地面产量为q0,后来随着井筒中(原油弹性能量)的释放,井底产量逐渐增加,过渡到与地面产量相等。
在关井情形,当油井一关闭,地面产量立即由q0变为0,但在井底,井筒中(仍存在压差),仍有原油从地层流入井筒,从而使井筒压力逐渐增加,直到与井筒周围地层的压力达到平衡,此时,井底产量才变为0,实现井底关井,上述这种当油井试井测试刚开始时所出现的现象叫做(井筒储存效应),表示其强弱程度用系数C表示,其定义是:(井筒靠其中原油的压缩等原因储存原油或靠释放井筒中的压缩原有的弹性能量等原因排出原油的能力)8.一般来说,表皮系数<0,说明(井底渗透率得到改善),相当于油井折算半径要大于正常的井筒半径。
一般来说,表皮系数大于0,说明(井底流动受到限制)相当于油井折算半径要大于正常的井筒半径。
9.通常,油气水井压降试井过程,将经历井筒储集、()和()或()等流动阶段,从径向流结束到拟稳定流动或稳定流动开始,还有一个过渡阶段,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还会出现()、半球形流动、()、()等状态。
10.在一个典型双孔介质流动特征分三个流动阶段,分别是(裂缝系统径向流期)、(基质岩块系统向裂缝系统窜流的过渡期)、(整个系统的径向流期)11.下示意图中各个段代表信息为:(1)()(2)()(3)()(4)()12.现代试井解释图版上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对早期被井筒储存干扰的数据进行拟合,使数据中的信息得到体现)13.引入无因次量有许多好处,其中最大的好处是:使数学模型具有普遍意义。
比如:某一数学模型的无因次解,可以适用于符合这一数学模型的结果后,可再由无因次量与实际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把无因次量换算成我们需要的实际数值,而这是很容易,正是这个原因,试井解释图版得以通用。
补充无因次量的好处:(1)减少变量的数目,便于推导、记忆和应用(2)所得结果不受单位制的影响和限制(3)世某种前提下进行的讨论具有普遍意义。
14.气井测试一般要采用气井的(拟压力和拟时间)形式来进行分析,气井的产能试井一般包括回压试井,(等时试井)和(修正等时试井)15.现场中常见的试井类型主要有(压降试井)和(压力恢复试井)以及干扰测试等。
16.试井可分为(产能试井)和不稳定试井两大类,不稳定试井测试资料分析方法有(压力降落分析)和(压力恢复分析)两大类。
17.压力恢复的赫诺分析图上,赫诺时间的一般形式是(t tt p ∆∆+)18.试井在勘探开发生产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内容:1)( )2)( )3)( )4)( )19.导压系数 t C k c φμ/=,它是表征地层和流体传导(压力降)难易程度的物理量。
20.低渗透地层压裂后,判断出现有限导流裂缝的特征是在压力变化与时间的双对数图上出现斜率为(1/4)直线。
21.系统来看。
试井解释的过程是一个(分析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因素(边解释边检验))的过程22.修正等时试井要求气井的试气时间和关井时间必须相等,采用(用气层压力代替平均地层压力 )原理23.井筒储存在双对数图的特征(存在斜率为1的直线);断层反映在半对数图上(出现2倍斜率的直线)在双对数图上(2倍的台阶);无限导流裂缝特征是在双对数图上(出现斜率为1/2直线);有限导流裂缝特征(出现斜率为1/4的直线);均质无限大图版上,径向流特征(双对数图上出现0.5水平线,半对数图上表现为斜率为m 的直线);拟稳态流动在双对数图上压力曲线和压力导数曲线(表现为一条斜率为1的直线)。
24.系统来看,试井解释是一个(求解反问题)的过程。
25.低渗透地层压裂后,判断出现有限导流裂缝的特征是在压力变化与时间的双对数图上出现斜率为(1/4)直线。
无限---1/2三、简答题1.简述双重介质模型典型曲线典型图版的特征,要求画出典型曲线形状示意图。
2.简述垂直压裂裂缝模型典型曲线典型图版的特征,要求画出典型曲线形状示意图。
3.从事试井分析工作中要把握的两个基本原则是什么,请解释一下其含义。
答:从事试井工作中两个重要的原则是经济性原则和一体化原则4.写出三种试井中常见的模型组合答:均质油藏+井储表皮+无限大地层均质油藏+井储表皮+定压边界均质油藏+井储表皮+定流量5.对于一个均质油藏,写出无因此化后的压力扩散方程(不要求内边界和初始条件)6.写出赫诺的表达式,并说出每项参数的意义7.试井物理模型中常见的模型为均质油藏模型,双孔介质模型和双渗介质模型,请说出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答;均质油藏模型:只有一种介质都向井中供油双孔介质模型:有两种孔隙介质,裂缝和基岩,只有基岩可以产出流体,双渗介质模型:两种渗透率不同的介质都向井中供油8.用文字或图示说明一个气井等时修正试井的主要步骤不同产量生产相同时间,在每一产量后关井恢复到静压,最后以某一产量生产一段较长时间,直到井底流压稳定(达到拟稳态)。
9.双孔介质流动的三个流动阶段?第一阶段:一开井,裂缝系统中的原油流入井筒,但基岩块系统仍保持原来的状态,没有流动发生。
这是裂缝系统中的流动,为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裂缝系统中的原油减少,压力下降,基岩块与裂缝中存在压差,原油从基岩块中进入裂缝中,这是两种孔隙介质中的流动,这一阶段的压力变化不能与均质图版拟合。
第三阶段:裂缝和基岩中压力同时下降,反映的是整个系统即基岩块与裂缝总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