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教学设计南海一中邓碧燕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古罗马文明对人类文明的最大的贡献是一系列法律的制定。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本课承上启下,本课的学习,将为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建立的学习打下基础。
所以本课在历史必修(I)中占有重要地位。
也会是考核的重点内容之一。
学生分析授课对象是市区属重点中学程度相对较好的学生,但初中历史知识的积淀很少很少。
他们适应能力较强,经过近一个月(历史Ⅰ模块采用学期制,每周开课2节)的学习,已经基本适应了高中历史新课程;他们思维活跃,能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比较善于思考,欢迎教师在课堂里提出较有新意和深度的问题;经过前面六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君主制、贵族制和共和制等政体概念,平等协商、少数服从多数等法治原则,议会制、任期制、同僚制、选举制和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基本上掌握了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政治文明的特点。
教学设计思路设计一:教学是依据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的需要,我打算调整教材内容:第一目“从共和国到帝国”因不是新课标的要求,因此课堂上打算弱化处理,由学生自学,搞清楚一些基本史实即可。
第二目“十二铜表法”和第三目“查士丁尼法典”部分,补充人教版的相关知识,即“罗马法的概念”和“习惯法”。
设计二: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在我们探索的“识今通古”的教学方式原则下,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引导学生以罗马法律的内容为依据分析案件,思量裁判;用“资料探究”的形式,对历史文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
设计三:重视学习的延伸,即课业评价,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来探讨中罗法律的差异。
教学重点《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和作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古罗马政制的组织形式的优势、《十二铜表法》的成果、古罗马法的影响。
教学目标:教学手段课件与教学卡相结合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显示)请同学们先阅读材料:(案例一)《北京晚报》1989年1月5日刊登朝阳区新源里一中高源同学给编辑部的一封信,内容如下:编辑同志,我是一名中学生。
现在一些家长经常犯法:如私拆他人信件等。
宪法中明文不准私拆他人信件,难道对家长不适用吗?(案例二)1998年安徽省固镇县小张庄的张桂玉等村民举报副村长张桂全横征暴敛,遭到张桂全报复,造成四死一伤。
——摘自《中国农民调查》(案例三)2001年河南省沁阳县政府八道文件,将该县法院和驻马店地区中级法院为一起买房引起的民事纠纷案的三次判决给否定了,引起舆论哗然:文件与法律交锋,法律乖乖臣服。
师:请回答:安徽省副村长张桂全和高源同学的家长各侵犯了他人的什么正当权益?结合案例三,它们反映出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问题?生:公民的人身安全。
父母干涉了子女的通信自由权。
法律意识淡薄。
师:对,人类迈进现代化,“法治”替代“人治”,成为国家政治的必然趋向。
但是,两千多年来中央集权专制的积重难返,使人们深感缺少“法治”的血脉正是中国政治传统的最大症结之一。
由此,我时常会想起古代罗马哲学家和法学家西塞罗(B106——B43)的醒世之言“法是最高的真理……法是一种自然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标准。
”我们把目光转向宪政的古代起源——罗马法(设计意图)以案例入手,切合本课主题,又能迅速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和探究的兴趣,同时为后面分析古罗马法的深远影响做铺垫,也较好传达了法治的观念。
[讲授新课]一、从共和国到帝国(罗马政体发展历程)(生生互动)思考1:罗马共和制采取了哪些措施防止个人专权、协调贵族与平民的利益?思考2:公元前27年,军阀废除共和制,实行元首制,建立了罗马帝国。
元首制是从共和政体向君主政体过渡的中间环节,其实质是。
公元3世纪,罗马皇帝彻底抛弃共和外衣,实行公开的君主统治。
(学生分讨论组回答)学生依据课本,简要讲解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的情况。
教师及时给予发展性评价,并补充说明平民的含义。
(多媒体演示)演示元老院、公民大会、罗马帝国疆域和帝国创建者屋大维的历史图片)(设计意图)本目不是新课标的要求,采用学生课前自学的方式便于节省课堂时间,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过渡语)古罗马以所向披靡的罗马军团为支柱建立了地跨三洲的大帝国,更为重要的是古罗马以博大而缜密的法律作为维系帝国的支柱。
其在法制建设方面的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辨。
(多媒体演示)古罗马帝国的疆域图(二)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师解析为主)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7世纪古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
在共和国早期只有习惯法,没有成文法。
习惯法有什么不足之处呢?(生生互动,分组讨论回答)法律与习惯之间没有明显界限,罗马法本身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法官往往根据贵族的利益随心所欲解释法律。
(由此引出课题第三目)罗马成文法的诞生——《十二铜表法》(师生互动)幻灯演示材料解析题,通过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分析《十二铜表法》颁布的原因?内容?成果?阅读下列材料:第5表: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节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付金;如被打断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第11表:禁止贵族与平民通婚。
——摘自《十二铜表法》(鼓励学生讨论、争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找关键语句)(设计意图)用“资料探究”的形式,对历史文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十二铜表法》的内容和影响(过渡语)既然《十二铜表法》是保护贵族的利益。
为什么我们还说它有重大意义呢?(幻灯显示材料)(案例四)罗莫洛是一个仁慈、善良的贵族,也是罗马一支军队的首领。
生前立遗嘱,希望把他一半的财产捐给那些跟随他作战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
但罗莫落死后,他的家人却不履行罗莫洛的遗嘱,受伤或战死士兵的家人因此告上了法庭。
请同学们想一想,根据习惯法法官会怎么判呢?根据《十二铜表法》法官会怎么判呢?通过这个案例,结合习惯法的内容,分析《十二铜表法》颁布的意义是什么?(鼓励学生讨论、争论,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材料)(设计意图)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引导学生以罗马法律的内容为依据分析案件,思量裁判(过渡语)《十二铜表法》是适用于罗马本土公民的法律,随着罗马的金戈铁马,罗马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如何巩固帝国的统治,成为统治者面临的难题。
帝国统治者决定将法律推行到整个帝国,由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
其中最完备的法律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多媒体演示)教师一边讲过渡语,一边幻灯显示相关材料和地图罗马法的完备——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生生互动,教师点拨)《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由哪四部法典组成?如何评价它的历史地位?思考4:(学法提示)学法提示:如何评价《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历史地位?步骤A:该法典在罗马法中的地位步骤B:该法典对罗马帝国产生了什么作用?步骤C:以该法典为代表的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相关材料)材料一: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德国著名法学家耶林格材料二:罗马法与今天的时光隧道:恩格斯说:“罗马法是第一个世界性的法律”,是“充分预料到现代私有制的法律”。
近代欧洲都以罗马法为基础,制定了本国的法律制度,如《德国民法典》、《拿破仑法典》等都以罗马法为法律蓝本。
现在世上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原则都渊源罗马法。
世上公认的法学理论、法制民主原则也均发端于罗马法。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成了法治建设永恒的价值观了。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学生在探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参与其中,与他们一起讨论(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象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坚持论从史出。
[三]、课堂小结(总结)从君主制到共和制到帝制,罗马政体演变过程波澜壮阔,伴随着政制的变化和领土的扩张,罗马法律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民法大全》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罗马法的创设成型,有力地规范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对罗马帝国的统治起到了有利的维系作用。
这也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条件。
近代初期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法律都以罗马法的理论为基础,具体情况,我们在下一单元中学习。
[四]、课堂探究探究题:阅读材料并思考:材料1、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
——(古罗马)西塞罗材料2 中国历代有卷帙浩繁,分支众多的法律,法有“六典”,刑有“八议”都是对特权与等级的保护。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
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
……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材料3 中国《大清法典》规定:(1)从县官衙门、府、省到京城直至皇帝的各级法庭,对罪犯可依轻重判五刑(笞、杖、徒、流、死)。
判案要呈报上级审核,不服可上诉。
(2)忤逆不孝是十恶不赦的罪,儿子打了一下父母犯杀头罪;父母因儿子不肖将其殴打致死,罚杖一百棍。
(3)妻子打丈夫应罚杖一百棍,而丈夫打妻子,只有在把她打成重伤并有人起诉时才受罚。
……中国法律从属孔儒道德,而且主要是刑法,为了惩治缺乏教养人专用的行政裁决法,内容几乎全是公法,私法靠民间宗法邻里协调……百姓原告与被告都要按规定形式打板子,双方都须向衙役使钱,无法律公职、无律师和陪审团。
—摘自[美]费正清《美国与中国》依材料和所获知识,请回答:(1)材料一中,西塞罗认为立法的基础和指导原则是什么法治较人治有何进步之处?(2)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法律有何特点?对今天有何影响?(3)材料三中《大清法典》的规定,说明了中国古代法律的实质是什么?(生生合作,共同探讨,得出结论)(设计意图)重视学习的延伸,从中西历史发展的两个方面来探讨中罗法律的差异。
[五]、课后作业(略)[六]、教学后记1.本课教学设计以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为依托,在我们探索的“识今通古”的教学方式原则下,用“以案说法”的形式,引导学生以罗马法律的内容为依据分析案件,思量裁判;用“资料探究”的形式,对历史文献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罗马法对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