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如何进行公共管理案例的选题和分析
如何进行公共管理案例的选题和分析
2、可以专辟一章或一节介绍案例情况( 不宜放在文章最后) ,也可化整为 零掺入分析的各部分,但原则上要求文章的主要部分或大多数内容中都有 个案的参与。 这方面不妥的做法有二:
( 1) 脱离案例搞案例研 ( 2) 拘泥于案例———大部分内容都是对案例情况的介绍,没有分析。
2、实地考察
案例据实而写,就设计调查问题。案例要选好题,制定一个粗细相 宜的调查提纲。
(1)做好面谈准备
(2 )进入正式面谈(激励面谈、持怀疑态度、寻找多种资料来源、 明智的提问、坚持、尽量不做自己的判断)
2.案例的编写
案例大致包括的要素: (1)事情的起因,包括背景、主要任务、问题的性质、环境等简要介绍; (2)解决问题的若干选择 (3)实际决定的形成(各种主客观因素) (4)决定施行后的效果(矛盾或问题的新发展、反馈及补充行动)
( 1) “现状- 问题- 成因- 对策”。 这种结构属于罗伯特.殷所讲的线性分析式结构,章节安排的一般顺序 为“现状描述→问题分析→成因解释→对策讨论”。它主要适用于问题 驱动式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尽管有些“八股文”的色彩,但却比较容易
把握和应用。一般来说,案例材料必须贯穿这一主体框架的始终。
( 2) “理论基础- 案情介绍- 理论分析- 对策或结论” 这种主体结构常见于问题驱动倾向明显的理论应用式公共管理案例研 究。在众多相关的理论中,寻求最具针对性、最有解释力、比较有新意的 理论( 视角) 是这种研究的难点。
(5)事后反省和新的设想。
3.案例的分析
并非“原则加例子”的简单叠加,应该是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或设想, 可以是从案例中所提供的经验中证明某一行政学普遍原理,也可以是从 案例中引申出一原则或解决方法等。
特别提醒:
1、案例资料必须真实可靠———只有极个别的情况允许虚构,否则,将招
致严重的规范性批评。
如何进行公共管理案例的选题和分析
主讲人:汪玉叶
公共管理案例
一、何谓公共管理案例?(选题范围)
公共管理案例:是对公共管理过程中某个公共
管理事件的特定情景的客观描述。或者说,是一个
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景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
确的研究目的,读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会从 中有所收获。 本次大赛我们的选题上采取狭义的公共管理案例: 主要是针对国家行政机关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活
公共管理案例编写过程
1.文献研究
对于案例中要讲的故事和基本内容或许已经有了各种形式的研究和 记录,但不一定是编写者所需要的特定形式。有时候故事已经刊登在报
纸或者杂志上,或者其基本内容以及在政府报告或其他机构等出版物上
出现过,故事或故事提出的问题以及是学术或技术研究的主体。所以文 献研究应该从图书馆开始,然后再开始实地研究。
分析、判断、归纳、整理,最后做出抉择。
3.有效性
行政案例的构成是有效的。 这种有效性,一是表现在行政案例本身具有现实意义 ,“以史为镜可 知兴衰”,案例点评不是为了分析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提炼上升为 理论来指导实践。如果不是这样,案例再精美也是文字游戏,缺乏有 效价值。 二是案例本身存在解决问题的有效条件,而 不是无解材料的堆积。 三是可读性,读者能够读下去。案例设计上 有情节,文字朴素而又可读,思维闪光点多。 否则就失去案例本身的特点,成为无效的工 作。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应该如何表达
1、案例的陈述
01 事件的情节:包括事件的产生、发展和结束的
过程(5W1H)
2.对案例分析和点评
02 案例中问题产生的各种背景以及解决此问题存在 着何种约束条件? 行动者解决问题的步骤、决策机制以及采用何种 方法或手段解决问题?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研究主体框架
其常用主体框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类型:
一个好的公共案例分析的要点:
主题具有社会意义以及案例具有真实性
提出一个没有明显正确答案的问题; 案例要能引起争论,引发不同的观点和思考; 明确指出该案例中是否有存在需解决的问题, 运用案例中的信息去思考问题; 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 的目的。
谢谢!
动产生的典型问题,对某一特定的行政情景的客观
书面的描述或介绍。
二、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的特点
1.真实性
一方面是真人真事、真事示例,情景的采集; 另一方面是经过提炼 和精选,加以典型化处理,模拟一定的行政管理典型场景,加工编写而 成,具有假定的、仿真的模拟,但接近实践的逼真,能够使人感动身受, 置身于事件中处理实际问题。 2.启发性 行政案例是事件,蕴含着一定的原理和道理,但是它不明确,常常把 矛盾及矛盾冲突隐蔽在叙述和情节之中,促进人们对它进行观察、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