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
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 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问题 成为当前一个比较突 出的问题, 并引起了政府、社会各界、高 校以及学生和家长的普遍关注。 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成为社会关 注的焦点。如何适应当前异常 严峻的就业形势,确保激烈的 就业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是摆在大学生面前最实际也是 毕业后所面临的一切问题的关 键。
国家政策、高校行为与企业选择
国家:国家政策不完善,易造成社会壁,加
。 大大学生就业难度 近年来,毕业生自主择业已
成主流,然而户籍、档案、政治面貌等一些因素使 大学生与许多好的工作机会失之交臂。学校教育 与市场需求脱节应试的教育模式所培养的人才不 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考试的分数在我国教育 的体制中一直是评价教育成果的核心标准,因为 分数是一个硬性的指标,但能力是一个弹性的指 标,而且不易评判,所以在教育中我们忽视了对 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此种教育体制下培养出的人 才很难适应社会的快节奏高素质的需要,因为他 们的知识被局限于教科书中,而不是拓展在应用 与实际的问题之中。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 之
小组成员
黄金三人组
Contents
大学生 就业形 势与现 状分析
大学生 就业困 难原因
大学生 就业前 景分析 与展望
解决高 校毕业 生就业 难问题 的对策
结束语
引言
案例:文科女生黎影的就业之路并不顺利,对她来说,在广州从事媒
体工作是理想,退居佛山做一名文员就是现实。2013年底,在确定了自己 不考研究生之后,中国矿业大学2014界毕业生黎影走上了求职道路。身为 文科专业的女生,黎影从一开始就感受到了求职的压力,在招聘会上,媒 体类的工作少之又少,在仅有的几次现场面试中,黎影对自己的表现感到 “有些懊恼”,然而,考官对学校、专业、成绩、实习经验等的要求,让 黎影觉着自己毫无优势。每投一份简历,获得一个面试的机会都需要排一 次长长的队。“新闻理想太神圣,我只想做个记者”,在谈到自己的求职 意向时黎影说。2013年以来,媒体开始感受到更大的“压力”,2013年 一年发生的多起“媒体事件”让这个行业不得不面对更多的生存窘迫。在 这样的大环境下,黎影的求职显得更加艰难。2013年11月,黎影参加的 招聘会挤满了前来求职的应届大学生。 每次面对面试官,黎影都会尽力 地去表现好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在投了几份媒体类 的工作之后,黎影尝试投一些其他文字类的工作。第一次招聘会后,她觉 得自己应该准备不同的简历去面对不同类型的招聘单位。黎影的求职之路 仍在继续。。。。。。
些列就业政策,我们
应该看到就业路上的 曙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 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 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近年来,出 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的政策措施。为帮助高校毕业生、 用人单位及社会各方面更好地了 解相关政策措施,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组织制作了国家促进高 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宣传片 《路在脚下》。
猜一猜: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是多少?
699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现状分析
2013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 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 被一些人称为“史上最难就业 季”。近年来,我国大学毕业生 人数逐渐增多,社会就业岗位数 增长远远赶不上就业规模的增长, 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而且比 重逐年增加。这无疑给毕业生带 来了就业竞争。据人力资源和社 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 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 2013年699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 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 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 大环境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 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 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
3,提高自身能力,转变观念,理性择业。大学生需要 加强自身能力建设,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面对不同的 环境,不同的文化要有充分的适应能力,保持清醒的 头脑和就业意识,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劣,一切从实 际出发,不好高骛远。在提高自己的择业技能,增强 能力,提高就业能力的同时转变就业观念,及时的完 成由大学生就业者角色的转变,为就业做好准备。树 立正确的就业观,努力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扎扎 实实学好专业积极培养自己的创业、创新意识。
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对策
1,国家应在制度上采取保障措施。国家的制度安排包括 国家优惠政策的落实,以及给毕业生创造宽松的就业环境 等。在制度上可采取一些措施。 2,高校在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方面要转变观念,提高认 识。各高校应按“就业指导机构、人员、经费”三到位的 要求统筹规划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充分利用计算机和网络 技术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毕业生就业提供多种形式、多 种途径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指导,帮助 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发展观。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 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国家和学校有关就业的方针政策,引 领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求职观;通过就业指导和服务, 帮助毕业生熟悉、掌握一定的择业流程、技巧,善于利用 市场信息,善于在就业市场中“推销自己”,通过市场落 实就业单位。
高校:高校在学科建设、学生的培养摸式
等方面与人才市场需求不符不利于大学生就业。 一些学校的办学方法和观念落后专业设置与市场 需求脱节,大学生所学专业不符合市场需求,出 现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
工作往往毕业前才进行,就业指导仅仅是一 种职业介绍,而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脱离实际的泛泛 而谈。另外说的是,每当高校大学生毕业之际,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就业渠道狭窄,招揽 企业开招聘会时具体工作落实不明确,对于想要 交流,找工作的大学生很难与招聘企业实行很好 的沟通导致招聘效果很难令人满意。
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
一,供需矛盾 二,国家政策、高校行为与企业选择 三,大学生主观原因
供需矛盾
高校扩招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深。
近几年高校大学生人数不断攀升:2003年全国普 通高校毕业生为212万,2004年增加到280万,2005 达到338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 万,2009年610万,2010达到631万。2011年660万, 2012年680万,2013年699万,2014年将达727万。 近三年将有近2000万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其中还不 包括数千万计的高中、中专毕业生、海外留学生。 但社会就业岗位相对增长远远低于此数。因此,对 于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整个就业市场竞争将异常 惨烈。
企业用人单位:用人单位不切合实际,盲目
设置各种条件造成就业难。用人单位在人员招聘 时过分关注文凭、存在性别歧视、生源地域歧视、 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等情况,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 企业动辄要求求职者二至三年的工作经验,许多应 届毕业生往往因缺少实际工作经验而难以落实。
大学生主观原因
1,择业观是大学毕业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就业上的反映,它直接影 响和决定择业行为的产生和结果。受市场经济的某些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 在就业追求上社会价值观淡化,他们更多地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实现。 2,高不成低不就的误区。时下许多大学生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自己念过大 学就高人一等,是个人才,把自己的位置放在高端人才市场,就不肯屈尊自 己,放低架子。 3,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期望值偏高,自 身定位不准造成的。一些大学生期望薪酬明显高于用人单位的薪酬定位,毕 业生在工作单位的选择上,一般要求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大企业和 “三资”企业,对民营和中小企业不屑一顾;工作区域上普遍要求到东部发 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而不愿到西部欠发达地区就业。 4,大学毕业生自身职业能力不足,难以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大学毕业生知识 结构单一,在学校里只满足所学课程,缺乏广博的知识积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大学生毕业后规划
每个大学毕业生在面临毕业之前 都会有自己的毕业规划,每个人 的想法不同,有一大部分毕业生 可能立刻就业,找份稳定的工作, 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可能继续选择 走考研或者留学之路,另有一部 分学生选择自己创业,自己当老 板。总之,毕业后你可以有不同 的出路。。。。
结束语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呈递增的趋势和各高校的不断 的扩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 窘境。古语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 当代大学生有必要提前做好毕业规划,为未来的 发展做好准备。
最后我组成员都希望我们每个大学毕业生都 能有个美好的明天!!!
BACK
当代大学生择业观
图:你最想上什么性质的企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前景分析与展望
尽管目前就业形势严 峻,这是由于主客观 原因共同造成的,但 是由于国家社会的积 极政策引导,就业岗 位的增多,我们大学 生对于就业前景还是 需要有所憧憬,你我 携手一起努力,为自 己创造美好的明 天。。。
近些年,国家出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