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四章
人的迷信不可。
专以介绍西洋近代思潮, 批评中国现代学术上社会 上各问题为职司,并以西方 的文艺复兴为楷模。
——《新潮》发刊词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 第一,它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同封建主义 旧文化的斗争,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沉重打击了封建专制主义;
❖ 第二,它大力宣传了民主和科学,启发了人们的理 智和民主主义觉悟,将人们的思想从封建专制所造 成的蒙昧中解放出来,开启了思想解放的潮流;
❖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 办《青年杂志》 (后改名为 《新青年》)。 1916年12月,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 提倡思想自由原则,主张各派 学术兼容并包,使北大和《新 青年》一起成为新文化的主阵 地。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 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专题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前夜, 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 御帝国主义。旧的顽固的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打了 败仗,抵不住,宣告破产了。不得已,中国人被迫 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 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 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 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 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的很,又是抵 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
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 ‘文学革命军’大旗,……旗上 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曰 ,推倒雕琢 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 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 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 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 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 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 会文学。
❖ 张太雷、瞿秋白等人利用赴俄的机会,结合俄国 实际宣传社会主义。
(二)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及其特点
❖ 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1、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共产党宣
言》、《科学的社会主义》、《国家与革命》 2、成立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社团: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新民 学会、互助社、觉悟社 3、创办进步刊物:《新青年》、《湘江评论》
❖ 第三,它为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适 宜的土壤,为五四运动为开端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 命创造了思想文化条件。
五四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
❖ 1、主要局限在城市的一部分知识分子中,没有与 广大的工人、农民发生联系。
❖ 2、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决定 力量,他们提倡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引导中 国革命走向胜利。
第一阶段:北京 学生
经过:
第二阶段:上海 工人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拒
废
还 我 青 岛
绝 在 和 约 上
除 二 十
签
一
字
条
曹汝霖:时任交通总 长,订二十一条时任 外交次长
章宗祥:驻日公使
陆宗舆:币制局总 裁,订二十一条时 任驻日公使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 第一,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 ❖ 第二,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 第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狂人日记》,1918 年5月,发表在《新青 年》四卷五号上,为 鲁迅所作。彻底揭露 了封建礼教“吃人” 的反动本质。
1917年1月,胡适发表在 《新青年》第2卷第5号上 的要求进行文学改革的 文章,它是文学革命开始
的标志之一。
《《文我学之革文命学论改》良,观》 1发91表7年在陈《独新秀青发年表》 在要三求《卷进新三青 行号年 文上学》,改上为革的刘 的半文农章所,做它。的发表 是标文文志中学 之提革 一出命了开要始建的立 新文学非破除对古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北洋军阀的统治时期,一般从1912年3月10日袁世 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算起,到1928年12月,张 学良宣布“改旗易帜”归附国民党政府为止,共计 十六年。 大致分以下四个阶段: 1912-1916年,是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6-1920年,皖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 1920-1924年,是直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 1924-1928年,奉系军阀控制北京政权时期。
精神领袖:李大钊、陈独秀 2、 五四运动中的左翼骨干:毛
泽东、蔡和森、周恩来 3、 原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
期的活动家:董必武、吴玉章、 林伯渠。
马克思主义是通过东、西、北三个方向不同 的渠道传播到中国的:
❖ 李大钊、李达、李汉俊和陈望道等人从日本引入 介绍;
❖ 周恩来、蔡和森等留法的勤工俭学者从法国、德 国直接输入;
二、中共的成立及其历史特点
❖ (一)中共创立的历史条件 ❖ (二)中共的成立及其历史特点
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基本规律:无产阶 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 物,两者缺一不可。
想一想: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是否具备建 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
(一)中共成立的历史条件
❖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队伍壮大和工人 运动的发展。
根本原因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1919年5月
6月
巴
黎 和 会 和 中
五四 北京
全国
学生
运动 集 游火 总
会行烧 罢
赵课
全国各界反帝 20多省 爱国运动 100多城市
上海
国
家
工人罢工
外
楼
商人罢市
交
学生罢课
的
失
各
败 军阀政府
罢免、释放、拒签
旧金山华侨也举行游行,支持国内的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分成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运动 中心、主力军各是什么?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1、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利益 2、各派系都有帝国主义作为靠山 3、割据一方,连年混战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 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 的斗争。
这种痛苦的经历,对中国的先进分子来说是一件
好事,旧的路走不通了,就会寻找新的出路。
东洋文明衰颓于 静止之中,而西洋 文明又疲命于物质 之下,世界非有第 三种文明崛起,不 足于渡世危崖。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7年11月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是震撼世 界的伟大的历史事件。俄国无产阶级在以列宁为 首的布尔什维克的领导下,组织广大农民、士兵, 以革命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功地建立起世 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十月 革命的胜利,为当时和俄国无产阶级处于同样遭 遇的各国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十月革命开辟了 世界无产阶级的新时代。因为事件发生在俄历10 月25日,故称为"十月革命"。
鲁迅(1881-1936) 浙江绍兴人
“囊括大典 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蔡元培(1868-1940) 浙江绍兴人
“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 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
《青春》是李大钊发表的著 名文章。他号召青年为创造 一个青春的国家而奋斗。
❖ 基本口号:民主与科学,即所谓拥护的“德先生” (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领导阶级不同(最首要和根本的区别),指导
思想不同,革命阵线不同,革命前途不同。
五四运动的精神,最根本就是中华民族的 爱国主义精神。当代中国的广大青年,要继续 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光荣传统,努力担当起 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 民的业绩。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1、五四运动的背景 ❖ 2、五四运动的过程 ❖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 美、日加紧侵略,反帝情绪高涨 际 十月革命的胜利 指明中国人民的解放之路
北洋军阀统治
出卖国家主权
国
加重人民负担
军阀混战,民不聊生
内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无产阶级壮大
新文化运动 解放人民思想
❖ 3、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还没有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的理论武器,在吸收西方文化和批判中国封建文化 时,存在明显的片面化、绝对化的倾向。
❖ 4、有夸大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的倾向。
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 西方的迷梦。很奇怪,为什么先生 老是侵略学生呢?中国人向西方学 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 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 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 国家的情况一天天变坏,环境迫使 人们活不下去,怀疑产生了、增长 了、发展了。
❖ 李大钊:“代议政治虽今犹在试验之中,其 良其否,难以确知,其存其易,亦未可测。”
❖ 毛泽东:“西方思想亦未必尽是,几多部分, 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
推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 向社会主义: ❖ 第一,认识到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 会主义思想指引自己走向解放之路。 ❖ 第二,新生的俄国号召反对帝国主义和以平等 的态度对待中国,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思想在 中国的传播。 ❖ 第三,十月革命给予中国先进分子以新的革命 方法的启示。
——毛泽东
器物 制度
地主阶级 改革派
资产阶级
鸦片战争 时期
洋务运动 时期
改良派
革命派
师夷之长技 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运动 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 资产阶运动
民主与科学
第一节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一、北洋军阀的统治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四、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所提倡的民主:一是指民主精神和民主思想,二是 指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所提倡的科学:一是指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认 识和判断事物的科学方法,二是指具体的科学技术、 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