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5章盆部与会阴4-名词、问答
第5章盆部与会阴4-名词、问答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17.直肠后隙 直肠周间隙的后部常称为直肠后隙或骶前间 隙,为骶前筋膜与直肠筋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 其下方有盆膈封闭,上方越过骶岬与腹膜后隙相 延续。
18.齿状线
通过肛柱下端及肛瓣的边缘连成锯齿状的 环状线,称齿状线。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5.膀胱与腹膜的关系如何?有何临床意义?
膀胱属于腹膜间位器官。膀胱空虚时呈锥体形, 只有其上面覆盖腹膜,当膀胱充盈时可升高至耻骨联 合上缘以上,此时腹膜返折处也随之上移,膀胱前壁 则直接与腹前壁相贴,临床上利用这种解剖关系在耻 骨联合上缘行膀胱穿刺或作手术切口,可不伤及腹膜 和腹腔脏器。
13.前列腺鞘 盆脏筋膜即盆筋膜脏层在盆腔内脏器穿经盆 膈和尿生殖膈时,由盆壁筋膜向上返折,呈鞘状 包裹脏器,其中包裹前列腺的部分称为前列腺鞘 或前列腺筋膜。 14.直肠膀胱隔 男性直肠与膀胱、前列腺、精囊及输精管壶 腹之间(女性在直肠与阴道之间),有一冠状位 的结缔组织隔,为盆脏筋膜的一部分,称直肠膀 胱隔(女性为直肠阴道隔)。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19.肛直肠环 肛门内括约肌、肠壁的纵行肌、肛门外括约 肌浅、深部和耻骨直肠肌在肛管直肠移行处形成 的肌性环,称为肛直肠环。 20.阴部管 又称Alcock管,位于坐骨直肠窝外侧壁, 由闭孔内肌筋膜形成的一个管状裂隙,管内有 阴部内血管、阴部神经及它们的分支。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8.试述盆筋膜间隙及其临床意义。
盆壁筋膜与覆盖盆腔的腹膜之间,除盆脏筋膜、 韧带外,脏器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还形成潜在的筋膜 间隙,称为盆筋膜间隙,这些筋膜间隙有利于手术分 离脏器,血、液体也易于在间隙内聚集。重要的间隙 有: ①耻骨后隙:也称膀胱前隙,位于耻骨联合后面 与膀胱下外侧面之间,正常为大量的疏松结缔组织占 据。可利用此间隙做耻骨上切口到达膀胱,不累及腹 膜。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3.试述膀胱的位置、毗邻及神经支配。
膀胱空虚时呈三棱锥体状,位于盆腔前部,耻骨 联合后方,其上界约与骨盆上口相当。膀胱尖朝向前 上,与腹壁内的脐正中韧带相连。膀胱底为三角形, 朝向后下。男性膀胱底上部借直肠膀胱陷凹与直肠相 邻,下部与精囊和输精管壶腹相贴。女性的膀胱底与 子宫颈和阴道前壁直接相贴。男性膀胱与前列腺接触 的部分为膀胱颈,女性膀胱颈与尿生殖膈相邻。膀胱 尖与膀胱底之间的部分为膀胱体,其上面有腹膜覆盖, 下外侧面紧贴耻骨后隙内的疏松结缔组织,以及肛提 肌和闭孔内肌。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膀胱的交感神经来自第11、12胸和第1、2腰脊髓 节段,经盆丛随血管分布至膀胱,使膀胱平滑肌松弛, 尿道内括约肌收缩而储尿。副交感神经来自第2~4骶脊 髓节段,经盆内脏神经到达膀胱,支配膀胱逼尿肌, 是与排尿有关的主要神经。膀胱排尿反射的传入纤维 也是通过盆内脏神经传入。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9.直肠子宫襞 直肠子宫陷凹两侧的腹膜皱襞称为直肠子宫 襞,相当于男性的直肠膀胱襞。
10.前列腺囊 前列腺实质表面包裹一层薄的纤维肌性组 织,称为前列腺囊。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2.试述直肠的位置和毗邻。
直肠位于盆腔后部,上于第3骶椎平面接乙状结肠, 向下穿盆膈延续为肛管。 直肠后面借疏松结缔组织与骶骨、尾骨和梨状肌 邻接,在疏松结缔组织内有骶正中血管、骶外侧血管、 骶静脉丛、骶丛,骶交感干及奇神经节等。 直肠两侧的上部为腹膜腔的直肠旁窝,下部与盆 丛、直肠上血管、直肠下血管及肛提肌等邻贴。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15.耻骨后隙 又称膀胱前隙,位于耻骨联合与膀胱之间, 上界为腹膜返折线,下界是尿生殖膈,两侧为盆 筋膜形成的韧带;向上与腹前壁腹膜下筋膜延续, 因此临床上常将该间隙作为膀胱、前列腺和剖腹 产的腹膜外手术入路。 16.直肠周间隙 位于直肠周围,前方以直肠膀胱隔(女性 为直肠阴道隔)为界,借直肠侧韧带被分为前 外侧部和后部。前外侧部位于直肠壶腹下部的 两侧,宽大充满脂肪组织。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4.试述前列腺的位置、毗邻、被膜及血液供应。
前列腺位于膀胱颈和尿生殖膈之间。 前列腺底上接膀胱颈,前列腺尖的两侧有前列腺 提肌绕过。前列腺体的前面有耻骨前列腺韧带,连接 前列腺鞘与耻骨盆面;后面借直肠膀胱隔与直肠壶腹 相邻。 前列腺实质表面包裹一层薄的纤维肌性组织,称 为前列腺囊。囊外有前列腺鞘,前方和两侧的鞘内有 前列腺静脉丛。 前列腺的血供来源多,接受阴部内动脉、膀胱下 动脉和直肠下动脉的分支。前列腺静脉丛接受阴茎背 深静脉,并有交通支与膀胱静脉丛吻合,经膀胱下静 脉汇入髂内静脉。
名词解释
指盆膈以下封闭骨盆下口的全部软组织,即 广义的会阴。狭义的会阴在男性系指阴囊根与肛 门之间的软组织,在女性是指阴道前庭后端与肛 门之间的软组织,又称为产科会阴。
1.会阴
2.界线 即骨盆上口,由骶骨岬、骶翼前缘、髋骨的弓 状线、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和耻 骨联合上缘围成。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11.阴道穹 子宫颈与阴道壁之间形成的环形腔隙,称阴 道穹。 12.会阴中心腱 又称会阴体,位于尿生殖膈后缘中点,肛 门与外生殖器之间的会阴缝深部的腱性结构。 会阴中心腱是会阴部许多肌的附着点,这些肌 又从不同方向牵拉中心腱,从而支撑和稳定盆 底,维持盆腔器官的正常位置。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直肠前方的毗邻在男、女两性有很大的差别。在男性, 腹膜反折线以上的直肠隔直肠膀胱陷凹与膀胱底上部和精 囊相邻,反折线以下的直肠借直肠膀胱隔与膀胱底下部、 前列腺、精囊、输精管壶腹及输尿管盆部相邻。在女性, 腹膜反折线以上的直肠隔直肠子宫陷凹与子宫及阴道穹后 部相邻,反折线以下的直肠借直肠阴道隔与阴道后壁相邻。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21.尿生殖膈 为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与其间的会阴深横肌、 尿道括约肌共同构成,具有加强盆底、承托盆腔 脏器的功能。 22.会阴浅隙 又称为会阴浅袋,位于浅会阴筋膜与尿生 殖膈下筋膜之间。内有会阴浅横肌、坐骨海绵 体肌、球海绵体肌、阴茎脚、尿道球,此外还 有会阴血管、神经及尿道球部等。
1.男、女性盆腔脏器与腹膜的关系有何异同?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腹膜配布的不同点在于,膀胱上面的腹膜 在膀胱上面后缘处反折至子宫,先后覆盖子宫体前面、子 宫底、子宫体后面,达阴道穹后部和阴道上部后面,继而 转向后上到直肠中1/3段前面。在膀胱和子宫之间有膀胱 子宫陷凹,而在直肠与子宫之间有直肠子宫陷凹。覆盖子 宫体前、后面的腹膜在子宫体两侧会合成子宫阔韧带,它 包裹输卵管、子宫圆韧带等结构,并向两侧延伸与盆侧壁 的壁腹膜相移行。卵巢借卵巢系膜与子宫阔韧带后层相连, 卵巢上端借卵巢悬韧带与髂总血管分叉处的壁腹膜相连。 直肠子宫陷凹两侧的腹膜皱襞称为直肠子宫襞,相当于男 性的直肠膀胱襞。
3.闭膜管 闭孔周缘附着一层结缔组织膜,其前上方留 有一管状裂隙,称闭膜管,管内有闭孔血管和闭 孔神经通过 。
4.盆膈
由肛提肌和尾骨肌及覆盖其上、下面的盆膈 上、下筋膜组成,又称盆底,有直肠和肛管通过。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5.肛提肌腱弓 耻骨体盆腔面到坐骨棘的闭孔筋膜呈线形增 厚,称为肛提肌腱弓,为肛提肌和盆膈上、下筋 膜提供起点和附着处。
6.奇神经节
两侧骶交感干在尾骨前方连接处为单一的奇 神经节,又称尾神经节。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7.直肠膀胱陷凹 在男性盆腔内,腹膜于直肠中、下1/3交界处 离开直肠前面,移行于膀胱上面,在直肠和膀胱 之间形成一个凹陷,称直肠膀胱陷凹,为男性腹 膜腔最低处,腹膜腔的液体易在这里积存。此部 腹膜吸收较差,临床上可经直肠前壁穿刺引流引 流这些积液。 8.直肠膀胱襞 直肠膀胱陷凹的两侧壁各有一隆起的、近 矢状位的腹膜皱襞,绕直肠两侧到达骶骨前面, 称为直肠膀胱襞。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7.试述卵巢的位置和固定装置。
卵巢位于髂内、外动脉分叉处的卵巢窝内,窝的 前界为脐动脉,后界为髂内动脉和输尿管。卵巢的后 缘游离,前缘中部血管神经出入处称卵巢门,并借卵 巢系膜连于子宫阔韧带的后叶,上端以卵巢悬韧带固 定于小骨盆壁,下端以卵巢固有韧带连于子宫角。
人民卫生出版社8年制及7年制临床医学等专业用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
②直肠周间隙:位于直肠周围,前方以直肠膀胱 隔(女性为直肠阴道隔)为界,借直肠侧韧带被分为 前外侧部和后部。前外侧部位于直肠壶腹下部的两侧, 宽大充满脂肪组织。后部常称为直肠后隙或称为骶前 间隙,为骶前筋膜与直肠筋膜之间的疏松结缔组织, 其下方有盆膈封闭,上方越过骶岬与腹膜后隙相延续。 以往的腹膜后隙充气造影术即经尾骨旁进针,空气注 入直肠后隙后上升到腹膜后隙。手术分离直肠后方时, 在此间隙之间作钝性分离,可避免损伤骶前静脉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