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药物治疗学》考试复习提纲总论部分1.药物: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规定有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物质。
2.药物治疗学:主要是研究药物预防、治疗疾病的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3.药物治疗的一般原则: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安全性、经济性、规范性的原则。
4.药物治疗方案的制定原则:安全、有效、经济、方便。
5.(简答)如何理解药物治疗的必要性原则:①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基本的治疗手段,往往具有其他治疗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
即使是以局部病变为特征的外科系统疾病,在手术治疗、放疗等非药物治疗的同时也往往需联合用药来提高疗程或防治并发症。
②对于具体患者,需要权衡利弊,使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预期获益大于药物可能对机体造成的伤害。
③需确定适当的剂量、疗程与给药方案,才能是药物的作用发挥得当。
6.(简答)影响药物治疗有效性的因素:①药物方面因素:药物的生物学特性、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剂量、给药途径、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机体方面因素: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精神状态、病理状态、遗传特征、生物节律。
③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7.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
8.处方:由取得了处方权的医师在治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9.药物治疗窗:产生最小治疗效应的血药浓度与出现机体能耐受的不良反应时的血药浓度之间的药物浓度范围。
10.药物不良反应(ADR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排除用药过量、用药不当所致的药物反应。
11.A、 B 型不良反应比较:类型剂量相关性发现时间发生频率病死率可预见性方案调整 A 型(量变型异常) B 型(质变型异常)有无多在上市前多在上市后常见少见低高可预见不可预见减量或停药停药12.A型不良反应原因:①药物动力学改变②药效学改变,如靶器官敏感性增强。
B型不良反应原因:①药物异常性②病人异常性:包括特异质反应和变态反应。
13•肾衰竭对药物代谢、排泄影响(选择为主):①减少Ca的吸收②使普萘洛尔首过消除降低,生物利用度增高。
③白蛋白浓度下降且结构改变,与药物结合力下降。
肾衰竭时白蛋白结合率降低的:苯巴比妥、硫喷妥、戊巴比妥、苯妥英、水杨酸、保泰松、呋塞米、氯贝丁酯、华法林、甲状腺素、磺胺类、青霉素、双氯西林。
④球蛋白比例增加,与球蛋白结合的奎尼丁的结合量增加。
⑤减慢胰岛素的水解,磺胺异噁唑、对氨基水杨酸、异烟肼的乙酰化,氢化可的松的还原,VD3的羟基化。
⑥敏感性增高的药:抗高血压、镇静催眠、镇痛、非甾体抗炎药、胆碱酯酶抑制剂。
14.胰岛素抵抗:糖尿病患者每日应用超过200IU 的胰岛素而未出现明显降糖效果。
成因:①体内胰岛素浓度的增高使胰岛素受体下调②产生胰岛素抗体,该抗体与胰岛素结合成复合物影响胰岛素与受体结合。
③生长激素、儿茶酚胺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引起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
④感染、创伤、手术或酮症酸中毒可引起急性胰岛素抵抗。
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药物治疗学》考试复习提纲15.妊娠期用药(选择为主):孕妇药动学变化:1、吸收:胃肠道吸收慢,肺摄取多、透皮多。
2、分布:血浆蛋白浓度低,游离药物多3、消除:肝药酶活性增加,肾血流量增加胎儿药动学特点:吸收:① 大部分药物经胎盘转运进入胎儿体内②少部分药物经羊膜进入羊水,胎儿通过吞饮羊水,使药物进入胃肠道被吸收,而胎儿尿排入羊水的代谢产物,也可随胎儿吞饮羊水而重吸收,形成羊水肠道循环。
③经胎盘--脐静脉血转运的药物,未进入胎儿的全身循环之前要经过肝脏,因此胎儿体内也存在首过效应。
分布:①胎儿肝脏血流量大,肝内药物分布较多②胎儿血脑屏障较差,药物易进入中枢③ 胎儿对亲水性物质有较大分布容积,而对亲脂性物质分布较小④药物和胎儿血浆蛋白结合后,不能通过胎盘,延长药物在胎儿体内停留。
消除:①主要消除方式:将药物或代谢产物经胎盘返回母体,由母体消除。
②代谢主要在肝脏,药酶活性为成人30〜60%③胎儿肾小球滤过率极低;肾脏排泄药物能力差,药物易在胎儿体内蓄积妊娠的最初3个月:引起明显先天性畸形的最关键时期肯定致畸:1、反应停2、抗肿瘤药:抗代谢药、抗生素类、烷化剂、生物碱类、免疫抑制剂3、激素:可的松、雄激素、某些孕激素4、几乎所有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丙戊酸5、乙醇、铅、锂、一氧化碳6、四环素、丙戊酸、青霉胺、香豆素类7、异维A酸(内服)、甲基汞、三甲双酮FDA将妊娠期药物分为5类:A、B、C、D、X类,字母越靠后安全度越低。
A类:妊娠早期应用,未见对胎儿有损害,是最安全的一类。
X类:已证实对胎儿有损害,危害性超过有利作用,属妊娠期禁用药物,如复方新诺明,磺酰脲类、双胍类降糖药。
从乳汁排泄足以影响乳儿的药物:抗精神疾病药:乙琥胺、扑米酮、锂盐、三环抗抑郁药抗甲状腺药物:硫氧嘧啶类、甲巯咪唑、放射性碘抗凝血药:苯茚二酮,婴儿严重皮下出血,禁用。
抗菌药:一般应慎用抗生素,氯霉素、克林霉素、磺胺、四环素、异烟肼、甲硝唑其他:麦角碱,抗肿瘤药应用一般药量不足以影响乳儿:镇痛药:阿片类,阿斯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偶尔、少量安全)镇静催眠药:西泮类抗癫痫药:苯妥英、巴比妥(少量安全)抗高血压药(大多数)抗凝药:肝素、华发林避孕药抗生素:青霉素16•儿童、老年人用药特点结合生理特点理解记忆,主要出选择。
17.在环境因素一致条件下,不同个体对药物反应的的差异主要取决于遗传因素一一遗传的多态性。
18•遗传多态性的定义:是指优势等位基因发生突变,且突变的频率超过1%,其发生的原因可能是单核苷酸变异,即单核苷酸的多态性。
19•酒精代谢:(ADH )(ALDH )乙醇脱氢酶ADH :将乙醇代谢成乙醛。
乙醛脱氢酶(ALDH):将乙醛分解成乙酸为什么儿童不易饮酒?乙醇脱氢酶(ADH)胎儿的ADH无活性,直到5岁左右才逐步达到成人的活性水平。
ALDH缺乏的种族差异性,亚洲人80%,欧洲人20% 。
ALDH缺损,不能迅速破坏乙醇代谢产生的乙醇,是某些人对酒精敏感的主要原因。
20.循证医学:是寻求、应用证据的医学。
是医务人员在进行临床医疗实践时,运用最新、最有力的科学信息,对病人实施诊治决策的过程21.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和步骤1、提出临床问题2、收集查找与问题有关的证据资料3、对收集到的资料评价,选取“最佳”资料4、应用证据一实施方案内容5、评估方案实施效果22•循证医学评价方法:①系统评价②meta分析23. meta分析是对已发表的和未发表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用正规的统计学方法综合各研究的结果,是一种对已有的资料进行最佳利用的方法。
各论部分第八章神经系统常见病药物治疗第一节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原则:1.严格卧床,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2.严格检查生命体征:如瞳孔大小,意识状态3保持呼吸通畅,吸痰4.积极控制高热,抽搐5.适当调控血压6.防止继发感染,加强护理7.维持营养,注意水电平衡第二节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原则:脑内血肿压迫脑组织引起脑水肿和颅内高压是导致脑疝的主要原因脑组织损伤导致长期昏迷并发呼吸道和泌尿道感染也是早期死亡主要原因急性期主要治疗原则是防止进一步出血,降低颅内压保持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脑缺氧,如痰液分泌较多应早做气管切开P143第三节癫痫癫痫分类全身性发作:失神性发作/小发作部分性发作:单纯局限性发作肌阵挛性发作复合局限性发作/神经运动性发作强直-阵挛性发作/大发作癫痫持续状态未能分型的发作:小儿多见治疗原则:1早期:治疗越早越好2药物的选择:根据发病类型来选择疗效高,毒性小,价格低廉的药物,长单一用药为主,合并用药最好不超过3种3药物剂量:从低剂量开始,耐受后缓慢增加,直至完全控制或产生毒性反应4药物更换原则:逐步替换5停药原则:听要钱缓慢减量,病程越长,剂量越大,越要缓慢,可配合脑电图变化6长期坚持,定期复查癫痫类型首选药物大发作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小发作/失神发作乙琥胺大发作+小发作丙戊酸钠单纯局限性发作卡马西平,苯妥英钠复杂局限发作/神经运动发作卡马西平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ivP173 第九章精神病药物治疗第三节抑郁症1•首次治疗用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吗氯贝胺)2•失眠焦虑用三环类(阿米替林)3•不良反应:三环类药不良反应多,耐受差;选择性的5-HT抑制剂(SSRI)如氟西汀,不良反应较少。
第十章心血管系统常见病药物治疗P189 第一节*高血压:定义:以血压升高(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简称高血压。
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占高血压发病率的95%以上。
一般治疗原则:1•适度运动、控制体重2•合理膳食3.戒烟限酒4•保持心态平衡药物治疗原则:1.不同患者,应根据血压高低及并发症情况选药,即“个体化治疗”2•为防止靶器官损害,24h内血压应稳定与目标范围3•为增加降压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单药疗效不佳时可联合用药。
药物分类:1•利尿剂:氢氯噻嗪;吲达帕胺(寿比山,indapamide);呋噻米噻嗪类利尿剂的主要不利作用是低钾血症和影响血脂、血糖和血尿酸代谢,因此推荐小剂量,痛风患者禁用,注意防止出现低钾、高血糖、尿酸增高、血脂异常。
保钾利尿剂(螺内酯)可引起高血钾,不宜与ACEI合用,肾功能不全者禁用2.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B 1 3 2)阿替洛尔(B 1)卡维地洛降压机制:减少心输出量、抑制肾素分泌、抑制外周交感张力、中枢降压作用3•钙通道阻滞剂(CCB):(抑制Ca2+内流,但会反射性交感兴奋,可合用3受体阻断药):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4•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ACEI)** :卡托普利和依那普利ACEI作用机制:4•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抑制剂(ACEI)ACEIAng IACEAng n AT1ARB失活BKPGI2NO特别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后、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刺激性干咳和血管性水肿高血钾、妊娠妇女和双侧肾动脉狭窄患者禁用ACEI对肾衰患者具有一定的肾保护作用5.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氯沙坦(losartan)坎地沙坦(candesartan)P191 第二节心绞痛发作期立即停止体力活动,必要时给予镇静剂、吸氧使用作用快的硝酸酯制剂:硝酸甘油、消心痛扩张冠状动脉T心肌供血f扩张静脉T减轻心脏前、后负荷T心肌氧耗J 缓解期1•硝酸酯类制剂:基础治疗,主要扩张静脉,减轻心脏前负荷,同时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2.3 -B : HR J、BP 心肌收缩力J T心肌氧耗J劳力型心绞痛首选3•钙通道阻滞剂:抑制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降低心脏前后负荷T心肌氧耗J;扩张冠状 A T增加心肌血供;变异型心绞痛首选4•抑制血小板聚集:aspirin5•抗凝治疗:改善微循环,预防血栓形成6•调脂治疗:降低LDL、TC、TG,升高HDL —稳定粥样斑块7•介入治疗8•外科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原则:1•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氧2•扩张周围血管,减轻心脏前后负荷,减少心肌耗氧3•调血脂,应用抗凝药,稳定斑块,减轻炎症,防止血栓形成4•尽快终止急性发作5•积极预防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