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练习试题[推荐5篇]第一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练习试题一、写出接近下面各数的整十、整百数。
69()199()203()799()801()93()28()305()406()597()二、估算下列各题53×8≈□×□=□64×7≈□×□=□78×9≈□×□=□99×5≈□×□=□29×7≈□×□=□501×6≈□×□=□310×9≈□×□=□699×8≈□×□=□48×4≈□×□=□703×7≈□×□=□597×5≈□×□=□92×5≈□×□=□三、列式计算。
1、890乘8的积大约是多少?2、最大的一位数与93的积大约是多少?四、解决问题。
1、一个汽车过路费收费站,昨天过了897辆车,每辆车收费8元,昨天大约收费多少元?2、小强每分钟能跑296米,6分钟能跑完2000米吗?第二篇: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教学设计三年级数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1)口算除法主备人冯会惠【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学会和他人交流,养成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操作,理解算理,逐步掌握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1、掌握整十数、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方法。
2、能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口算题卡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索1、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放风筝吗?你知道有关风筝的哪些情况?风筝到底是怎样做出来的呢?这节课我们到风筝厂去看看好吗?(出示风筝厂情境图)2、根据信息,提出问题根据情境图,引导学生获取信息。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看图,图中提供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发现和问题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问题。
(1)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才能完成任务?(2)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子风筝?3、解决第一个问题,自主探索方法。
提问:要解决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鹰风筝,你能列出算式吗?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60÷2提问:你为什么这样列算式?60÷2你会算吗?选择你认为合适的方法算一算,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利用小棒摆一摆。
活动二:算法交流,分析比较。
1、交流各种算法。
谈话:谁来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方法?2、分析比较。
比较这几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分别说说理由。
活动三:沟通优化,促进发展解决第二个问题。
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燕子风筝?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2、类比沟通,总结算法。
提问:观察今天学习的除法计算和前面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
齐读课题。
活动四:比一比看谁算得快又准五、回顾梳理。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觉得自己表现的怎么样?谈谈你的感受吧。
第三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教案设计与反思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教案设计与反思莲花九年制学校谭小祥教学目标:1、学会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进行口算。
2、初步学会用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3、充分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培养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学会用估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口算题卡学具准备:口算题卡教学过程:一、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的大海物产非常丰富,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本单元的主题图,看满载而归的渔民们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请说说。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简单板书信息)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抽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二、交流讨论,解决问题1、整十数乘一位数(1)师:我们先来看“一共有多少条船?”这个问题,你认为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生可能:用加法算:20+20+20+20=80(条)生可能:用乘法算:20×4=80(条)(2)师:你能解释一下“20×4”这个算式的意思吗?师:说说你计算的过程?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3)师:刚才同学们交流了计算方法,谁能说说30×9等于多少?(4)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我们来做个小练习。
口算卡片:10×7 20×3 50×260×92、整百数乘一位数师:我们再来解决“200千克鱼,能卖多少钱?” 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三、巩固练习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200×3400×7300×5600×33、教学估算师:我们再来解决“买6千克螃蟹,200元钱够吗?”(学生自己列出算式,尝试计算,小组交流各自的算法。
)师:谁愿意起来交流一下?[全班交流,展示算法多样化]这里教师教授估算的方法。
师:你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其它的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全班交流]练习:1、估一估,说说估算的方法59×372×5103×6298×32、同桌口算比赛,出示昨天自己准备的卡片在一分钟内看谁算的又对又多,最后小组评比“口算王”四、小结请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谈谈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看似简单,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用就是一门学问了,课堂上学生活跃并积极的回答问题,特别是学生喜欢老师说:“看谁算的又快又准确,”来提高他们的兴趣,特别是大家都为了争当“口算王”,学生积极参与并进行的非常激烈,从而达到了我预设的教学目的。
第四篇: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教案第二课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学习内容: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60页,例1.学习目标:1.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2.学生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重点: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法。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入:开火车:200×4=100×2= 700×7= 60×4= 8000×6= 600×8= 800×4= 600×7= 30×8= 600×7= 100×5= 3000×5=看来小朋友们都会口算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1.出示例一:每盒有12支彩笔,3盒一共有多少支彩笔?列出算式:12×3= 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12×3不是整十数乘一位数,小朋友们想一想等于多少呢?不能口算的同学用小棒帮帮忙。
(2)交流算法。
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2+12+12=36、10×3=30、2×3=6、30+6=36。
(3)师摆小棒演示算理。
指着第二种算法:12哪去了?为什么10×3、2×3呢?学生思考并交流。
现在明白了吗?先把12分成几和几?10×3是因为?2×3是因为?(边说边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探索算法(1)同学们,乘法除了可以口算以外,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2)师生共同列出乘法竖式,指出:末位对齐,乘号写在第二行的前面。
(3)介绍各部分名称。
1 2……乘数× 3……乘数3 6……积先用个位上的2乘3等于6,写在积的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乘3,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1乘3等于3写在十位上。
(4)挑学生说算法。
3.用竖式计算124×2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之后,交流计算方法。
4、试一试用竖式计算2×8= 23×2= 123×2=三、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1.第60页做一做14×2= 33×3= 21×4= 423×2= 212×3= 221×4=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评价。
2.我会当小医生(改错)3.列式计算①小火车一次可坐22人,3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②每一边放342盆花,两边共放多少盆?四、课后小结:1.怎样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计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板书】不进位乘法 1 2.......乘数× 3.......乘数———— 3 6.......积【教学反思】本课主要是解决笔算过程中从哪一位乘起、怎么进位和竖式书写格式问题。
现代教育更加重视“人的发展”,即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通过教育活动,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包括态度、能力、知识)。
本案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作有效的迁移,获得解决新问题的多种方法。
在此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对多种方法进行评价,然后选择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计算12×3时,我先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有些学生运用口算的方法2×3=6 10×3=30 30+6=36,有些学生用的是加法12+12+12=36(元),还有是用笔算的方法。
让学生一一来介绍各种方法,最后引出笔算的方法,过程自然、流畅。
同时在理解算理时让学生比较三种方法你有什么发现,得出方法其实是一样的,让学生更深理解算理,同时感受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万变不离其中。
存在的问题:在计算中有个别学生在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时,当乘完了个位再去乘十位时却是用的多位数的个位去乘多位数的十位。
课前对学情了解不够充分。
第五篇:两三位数乘以一位数教案第一单元: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第1课时: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估算教学内容:教材第1、2页例1、例2及想想做做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探索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中能合理选择的运用口算、估算,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