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公司法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浅析公司法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

(个人原创,仅供参考))浅析公司法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摘要】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各种体制机制都在积极改变以适应市场经济带来的变化,与此同时,不难发现,债权的地位更加突出和重要,债权已经从最初的作为一种调节法律关系的手段逐步发展为维护法律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由于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债权的形式造成了一种趋势:经济越发达,对债权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债权的安全性问题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针对时下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本文从债权人的概述出发,在探讨我国公司法关于债权人利益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一些个人看法。

【关键词】公司法债权人利益保护现代经济活动中,股东和公司债权人都为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以说,没有公司债权人,就没有公司。

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和公司的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公司债权人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

2008年美国次级贷款危机通过各种传导链条迫使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投资银行相继倒闭或被接管,并促成了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这一经典案例全释了债权人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与博弈极大的影响着经济环境的稳定与否。

我国现行公司立法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涉及公司设立阶段、营运阶段和清算结束阶段,相关司法解释也对《公司法》关于债权人保护的规定进行了细化。

但是,我国对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仍然存在不足一、债权人概述债权人是除股权资金以外的公司主要资金的提供者,广义上的债权人指一切对企业负有偿还义务的对象;狭义上的债权人仅指企业外部提供大量贷款及持有大量债券的资金提供者。

在公司法中,公司债权人被看做是契约法上的一种请求权人,与公司处于完全对立的地位。

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公司债权人作为企业资金的主要提供者的身份决定了其本身的合理利益应受到法律的保护,这是因为企业如果想要得到发展,单纯的依靠企业所有者的投入与企业自身的盈余积累是无法满足扩大发展的需求,同时公司债权人并不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等情况也决定债权人的利益是需要得到关注的。

从我国目前关于债权人法律地位的实际情况来看,公司股东与公司债权人虽然都是作为企业的出资人存在的,但事实上两者之间的关系确是不平等的。

举例来说,我国的《破产法》中规定,企业作为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的,企业的债权人可以申请宣告债务人破产。

从破产财产分配顺序来看,债权人可以先于股东分配破产财产。

但是从司法实践来看,破产财产多数情况下是不足以偿还债权人的。

也就是说,我国应从公司法的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债权人合法利益的保护。

二、公司法中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从我国目前公司法关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成立阶段在实践中,股东虚假出资现象较为普遍。

股东虚假出资严重影响了公司注册资本的确定和维持,损害了公司、足额出资股东和公司债权人的利益,给公司的正常经营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造成较为严重的破坏。

公司法中更多的是关注了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事后救济,忽略了对于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或其他未履行其出资义务行为的民事责任的追究。

后来颁布了司法解释规定“公司债权人请求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在未出资本息范围内对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当支持”。

这一司法解释确实弥补了《公司法》没有规定“公司债权人追究虚假出资股东赔偿责任”的漏洞,为公司债权人追究虚假出资股东的赔偿责任提供了法律依据,但是对于该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责任的范围、承担责任的方式等都没有规定。

2.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是指公司独立人格和股东有限责任被股东滥用,为了更好地保护公司债权人和社会公共利益,阻止公司独立人格被滥用,而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及股东有限责任,直接追究滥用公司独立人格的股东对公司债权人或公共利益承当责任。

公司独立人格与公司有限责任是在现代公司制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对于刺激股东的投资热情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加快了的公司资金链的运作,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公司法人制度推动股东投资、降低股东投资风险的同时,也将交易的风险转嫁给了公司的债权人,当风险发生时,股东可以通过现有的各种手段降低甚至转移投资风险,而与此同时债权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股权资本与债权资本是公司资本的两大重要部分,如果忽略了对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也会严重的危及到了公司的正常运营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为了平衡公司法人制度的两大基石与债权人利益的保护之间的利益矛盾,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应运而生。

不要狭隘的理解为人格否认制度就是对公司法人制度的对立,它其实是作为一项软性规范对公司法人制度的补充与完善,尽量去克服公司法人制度的弊端,从而保护公司债权人的利益,《公司法》第二十条,具体规定是: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损害公司债权人的利益。

公司股东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不难发现,公司法中的规定目的是好的,方向也是对的,只不过规定过于了粗糙和原则化,不利于在实践中很好的贯彻实行。

3. 公司解散清算企业解散破产涉及多方利益主体的权益,包括债务人、债权人、政府机构、雇员等,其中应当把债权人利益保护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上考虑。

首先,债权人在企业中处于重要地位。

任何一个公司的成立于发展都离不开债权人资金的注入,因此企业追求的目标也不应该仅仅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其次,一个有信用、有保障的市场经济秩序,对于促进资金流动,增强市场经济活力,推动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当债权人的利益缺乏有效的法律保护机制而受到伤害时,就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秩序得不到保障,债权人的投资的风险性上升、回报率大大下降,企业融资就会更困难,市场经济发展受阻,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此,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债权人利益的保护都是需要引起大家重视的。

在市场经济秩序中,债务清偿秩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表现形式,最大程度的保护债权人利益得到清偿,才能避免债权人与市场秩序之间发生的恶性循环,才能更好发展经济。

从目前公司解散清算的规定来看,与债权人利益保护联系密切的是《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条、第一百八十六条及第一百八十七条。

具体规定是:公司解散的,应当在解散事由出现之日起十五日内成立清算组,开始清算。

逾期不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有关人员组成清算组进行清算。

清算组应当自成立之日起十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六十日内在报纸上公告。

债权人应当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组申报其债权。

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

清算期间,公司存续,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

公司财产在未依照前款规定清偿前,不得分配给股东。

从实践上来看,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到其注销登记工作完成之前这段时间里,其法人地位仍旧是存在的,也就是说企业仍旧可以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参加诉讼行为,同时我国的法律也规定必须在公司配合的情况下,债权人的清算权利才能够实现,可以看出,目前的清算制度并不能有切实有效的对债权人利益进行保护,在立法上仍需进一步探讨完善。

三、如何完善债权人利益保护的个人观点1. 明确股权转让后的虚假出资赔偿责任的承担主体无论是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的股权都随时可能会发生变动的,特别是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由于证券交易市场的存在,股权的变动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为了更好地维护债权人的利益,需要由法律来明确股权转让后虚假出资责任的承担主体。

根据受让人与转让人之间的过错来合理的分配各自应承担的责任。

2.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债权人与公司经营决策者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都是为了使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我认为应当从法律的角度去明确债权人参与公司的治理,通过对公司治理的参与从而更有效的掌握公司实际财务状况,保障各方利益主体的信息知情权。

3.完善人格否认制度的法律规定首先应当细化法律规定,应当明确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实际操作流程,该实际操作规程应当包括保护公司人格否认实现中的诉讼参加主体,股东滥用事实的认定,诉讼程序的适用等。

其次,对于一般的法人人格否认案件的举证责任,应借鉴一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实行的举证责任倒置归责。

但是该举证应当由法官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判断,从而既有效的发挥了举证的积极作用,又能有效的避免由于举证困难而造成的债权人利益保护的被动。

4.引入破产管理人破产管理人主要由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破产清算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担任,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使破产程序能够更加公正、公平、高效、顺利地完成,也使债权人的利益有专业人士的保障。

而破产管理人的选任应当由法院与债权人会议协商产生,法院有权撤销由债权人会议提交的名单,债权人会议也有权再次提交管理人选任名单。

从而充分发挥双方的作用,保证清算的公正、公平、高效。

综上所述,从公司法的角度对债权人的利益进行保护既是一个动态的工程,又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不仅需要法律的不断完善来加以保护,更需要各方主体的配合才能实现。

因而对债权人利益保护的研究,需要法学工作者们持之以恒的贡献。

【参考文献】:[1]梁永利,王中.我国公司债权人利益保护现状分析与途径探讨[J].煤炭经济研究,2009(10).[2]贾文杰.论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2 (05)[3]贾纯.企业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保护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 (1).[4]刘俊海.现代公司法(第二版)[M].法律出版社,2011.[5]李业健.浅论公司法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J].经济与法,2011(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