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音乐通史

西方音乐通史

著名的英籍德国作曲家。生于德国哈勒,师从管 风琴家查豪学习作曲,后在教堂内任管风琴师及艺术 指导。因爱世俗音乐,乃于1703年迁居汉堡——当时 唯一有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开始从事歌剧的创作。 1706年后,在汉堡威尔及伦敦两地进行创作,不久成 为英国的音乐权威人士。1717年定居英国,1726年加 入英国籍。一生共创作了《阿尔西那》、《奥兰多》 等四十六部歌剧,除五部外,其余均在伦敦创作。后 因反对势力迫害,作品遭禁演,剧院被迫倒闭。从三 十年代末开始,从事于没有舞台表演的清唱剧创作。 共写了三十二部清唱剧,其中绝大部分是在英国创作 的,对英国的音乐发生深远的影响。
Hale Waihona Puke 那么巴赫和亨德尔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他们是巴洛克时代的双子星座

曾经有人说:巴赫和亨德 尔是两座高山,他们主宰, 也终结了一个时代。
“如果像山峦般 的罗列伟大作曲 家的名字的话, 我认为,巴赫就 是其高耸入云的 顶峰,那里,太 阳在雪白耀眼的 冰峰上永远发射 出炽热的光辉。”
高尔基
约翰· 赛巴斯蒂安· 巴赫 (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亨德尔:
他的代表作有管弦乐曲《皇家水上 音乐》,《皇家焰火音乐》,清唱 剧《弥赛亚》等,《弥赛亚》中的 《哈利路亚》流传最为广泛。1751 年不幸双目失明,1759年病逝于伦 敦。
弥赛亚 第二部 分的结 尾合唱 《哈利 路亚》
巴赫音乐:宗教 世俗 本土国 土式 内省 为自己为唱诗班为平民, 格局不大 小小的溪水,涓涓细流 却永不停止。 诗、梦
法国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早年从其父亲学习音乐, 曾任管风琴师和古钢琴教师。1706年出版《古钢琴小 曲集》(第一卷),1722年发表第一部和声理论著。 五十岁时开始创作歌剧、舞剧。所作歌剧《卡斯托与 波鲁》、《达尔达努斯》、《拜火教主琐罗亚斯德》 等,丰富了由吕利所创立的法国古典歌剧(“抒情悲 剧”)的音乐内涵,增强了剧中曲调、和声、配器的 表现力。1745年任皇宫室内乐作曲家。
第四编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第五章 巴洛克晚期的几位大师
姓名:杜燕(3班) 学号:12008244160
17世纪初至18世纪中叶的欧洲艺术风 格,崇尚豪华、奇异和精雕细琢,曾有 过一个兴盛的时期。当时出现了一种新 型的艺术和建筑流派,叫做“巴洛克”,此 名是葡萄牙语barroco的译音,意为不规则 形状的珍珠。这种艺术和建筑风格的最 突出特点是极富装饰性,而这个时期在音 乐上形成的创作风格则是复调手法。
斯卡拉蒂的奏鸣曲篇幅短小、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此外,他还引入了快速重复、 双手交叉以及双音经过句的新技法,拓 展了键盘音乐的表现力。虽然斯卡拉蒂 还没有完全摆脱巴洛克音乐的时代特征 和风格,不过从他带有新倾向的作品来 看,说他是海顿和莫扎特等古典主义乐 派的先驱应是当之无愧。
让· 菲力普· 拉莫 (Jean Philippe Rameau,1683-1764)
巴赫一生作品浩如烟海,主要作品有:二百多 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 曲》、《b小调弥撒曲》、《平均律钢琴曲 集》、 《创意曲集》、《古钢琴组曲》、小提 琴和大提琴《无伴奏奏鸣曲》、《勃兰登堡协 奏曲》六首、《乐队组曲》四首和大量管风琴 曲及晚年所著《赋格的艺术》一书
乔治· 弗里德里希· 亨德尔 (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
巴洛克音乐:
17世纪至18世纪中叶是音乐史上的巴洛 克时期。一般认为是从1600年第一部歌 剧《犹丽狄茜》开始,到1750年巴赫逝 世为止。“巴洛克”这个词源于葡萄牙 文,意思是不规则的珍珠。艺术史用这 个词称呼17至18世纪中叶西方建筑、绘 画、雕塑等艺术新的风格特征,既:雄 伟、奇异、夸张。音乐也显示出某些共 同特征。
亨德尔音乐:世俗 宗教 开放 意大利 外向 为宫廷、为剧 院、为上流社会,格局辉煌华丽 商人 戏剧
晚期的巴洛克时期音乐还有两位 著名的音乐大师:
多美尼科· 斯卡拉蒂 让· 菲力普· 拉莫
多美尼科· 斯卡拉蒂 (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
意大利作曲家、古钢琴家,亚历山大· 斯卡拉蒂之子。 曾从其母和加斯帕里尼学习音乐。十六岁任那不勒斯 皇家教堂管风琴师兼作曲家,开始写歌剧。斯卡拉蒂 是造诣很深的拨弦古钢琴家,但受父亲影响,前半生 的作品主要是歌剧和宗教歌曲,16岁开始创作歌剧。 后期开始大量创作大键琴作品。他一生写作了500余 首钢琴奏鸣曲,大多数是单乐章,以单一的演奏技巧 为中心构成,有的采用巴洛克式的二部曲式(AB), 有的与巴赫的创意曲写法相同。斯卡拉蒂生前出版时 称之为“练习曲”。这些作品反映了西班牙宫廷和民 间的生活面貌,并融进了意大利的精神,丰富了音乐 的风格,同时发展了键盘乐器的技巧和表现手段。
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生于爱森那赫市音乐 世家。十八岁起历任多处教堂和宫廷的乐长及管风琴 师。巴赫生前仅以管风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 其创作才得到应有的尊重。他笃信宗教,把路德派新 教的众多赞歌和教会乐器管风琴当作自己的创作素材 和音乐构思的核心,但又深受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 响,这使他的宗教作品明显地突破了教会音乐的规范, 具有丰富的世俗情感和大胆的革新精神。其创作以复 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于哲理性和逻 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集十六世纪以来 尼德兰、意大利和法国等国音乐之大成,是巴罗克音 乐发展的顶峰。巴赫的作品对欧洲近代音乐的发展产 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为全人类音乐的进步和发展指 明了宽广的远景,为世界古典音乐树立了丰碑,因此, 巴赫被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拉莫:
他在和声理论方面的贡献很大, 在自然音响体系的基础上创立了 现代和声体系和古典转调的程序。 他的理论为后人所补充和发展, 导致了功能和声体系的建立。拉 摩在对位法方面的贡献也十分显 著,创立了“拉摩法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