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教学PPT课件
(5)运动系统:肌肉无力,严重者“甲 亢性肌病”,可伴周期性麻痹,血钾减 低,但尿钾不高,可能是由于钾转移到 肝和肌肉细胞内所致。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蚌医附院急诊教研室
(6)生殖系统:女性月经紊乱、 闭经,男 性阳萎,生殖能力下降。
(7)血液系统:周围血WBC总数偏低,淋巴 细胞和单核胞增多,有时可出现皮肤紫 癜等。
蚌医附院急诊教研室
TRAb是一组抗体的总称,包括
TsAb(甲状腺刺激性抗体)引起甲功亢进和甲 状腺肿大
TGI(甲状腺生长激素免疫球蛋白)仅促进甲 状腺肿大,不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释放
TFIAb(甲状腺功能抑制性抗体) 阻断和抑制 甲状腺功能
2、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2)感染因素 (3)精神因素
(3)心血管系统:持续性心动过速,胸闷 气促,心音亢进,心律失常,阵发性或持 续性房颤,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下降和脉 压增大为甲亢的特征性表现之一。
甲亢性心脏病:明显心律失常、心脏扩大 和心力衰竭,多见于老年甲亢和病史较久 未能良好控制者。甲亢完全控制后心脏功 能可恢复正常。
(4)消化系统:食欲亢进,大便频繁或腹 泻。少数(淡漠型)厌食、甚至恶液质, 少数可出现肝功能异常。
Gravas病眼征的分级标准: 0 、无症状和体征 1 、无症状,体征有上睑挛缩、瞬目较少等,突眼度<
18mm 2 、软组织受累的炎症表现和体征 3 、突眼度≥18mm 4 、眼外肌受累
5 、角膜溃疡,穿孔 6 、视神经受累,视力丧失
4、甲亢危象:内分泌急症,死亡率高 诱因:感染、精神刺激、术前准备不充分等 机理: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表现:原有甲亢症状加重,伴高热、心率增快,
(8)骨骼系统:骨质疏松
(9)内分泌系统:可引起IGT或DM
2、甲状腺肿:
对称性弥漫性肿大,质软,无触痛,随 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可闻及血管杂音,甚至 可触及震颤。杂音和震颤为本病的较特异性 体征,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蚌医附院急诊教研室
3、眼征
非浸润性突眼:与交感神经兴奋眼外肌群和 上眼睑所致。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轴
二、发病机制与危险因素
1、发病机制 机制未明,但公认是在遗传缺陷的基础上,由 于应激诱发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 突出特征是血清中存在与甲状腺组织反应(抑 制或刺激)的自身抗体,即抗TSH受体抗体 (TRAb)以及TgAb,TpoAb,可与其他自身 免疫性疾病并发。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大汗淋漓、恶心、呕吐、甚而谵妄、昏迷 死亡原因:多为高热虚脱、心力衰竭、肺水肿、
严重水电解质紊乱。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常升高,血
T3 、 T4升高,TSH 降低
5 、胫前粘液性水肿:多发生于胫骨前下1 /3部位,对称性,早期皮肤增厚、变粗 、有广泛大小不等的棕红色或红褐色的突 起不平的斑块或结节,后期皮损融合,有 深沟、粗大呈象皮腿。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人体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保持机 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必须依赖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共同调节,以完成 代谢、生殖、发育、运动、生长、思维等功 能,抵御各种内外不良因素和病理变化的侵 袭,维持人体的身心健康。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内分泌腺体 分布于各组织的激素分泌细胞 它们所分泌的激素
1、血清TT3、TT4:二者大多数情况下相 平行,有时出现分离,如T3型甲亢、T4 型甲亢。
2、血清FT3、FT4:不受血TBG影响,直 接反应甲状腺功能状态,敏感性和特异性 高于TT3、TT4。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蚌医附院急诊教研室
3、TSH:是反映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功 能的敏感指标,GD时降低。如T3 、 T4 、 TSH均增高要考虑垂体性甲亢。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第一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蚌医附院急诊教研室
一、概述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甲亢): 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TH)分泌过多, 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 代谢亢进及甲状腺肿大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 床综合征。
临床上以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Graves病, GD)最为常见,约占所有甲亢患者的85%。
6 、亚临床甲亢:T3 、 T4正常,TSH↓诊断 应慎重,因为和治疗挂钩。排除下丘脑垂 体疾病和非甲状腺性躯体疾病所致。
7 、 妊娠期甲亢:在怀孕期间发现的甲亢 ,诊断依靠FT3 、 FT4
8 、淡漠性甲亢:非常少见,表情淡漠,少 言寡语,无突眼等症状,甲状腺常不肿大 ,但甲状腺结节多见。
四、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①轻度突眼,突眼度不超过18mm ②瞬目减少 stellwag征 ③上眼睑挛缩、眼裂增宽 ④下视时上睑下降不良,露出白色巩膜 von
Graefe征 ⑤上视时前额皮肤不能皱起Joffroy征 ⑥两眼内聚减退或不能Mobius征 ⑦眼睑闭合,睑缘颤动
浸润性突眼:与自身免疫有关,是眼睛软组 织受累的结果,表现为眼部急性炎症,眼 球明显突出,视野缩小,突眼度一般在 18mm以上,眼睑闭合不能,角膜溃疡等。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年女性,高发年龄为20—50岁, 男女比例为1:4~6
1、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症群
(1)高代谢症状:糖、蛋白质和脂肪分解 代谢和氧耗增强,表现为乏力、多汗、 消瘦、腹泻、体重减轻等。
(2)神经系统:神经过敏、易激动、烦躁, 记忆力减退,伸舌或双手平举有细震颤。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蚌医附院急诊教研室
具有内分泌功能的主要器官
下丘脑神经核: 促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促激素 甲状腺 :T3 T4 CT 甲状旁腺 :PTH 肾上腺 :糖皮质激素 盐皮质激素 肾上腺素 胰腺 :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 性腺:雄激素 雌激素 孕激素 胃肠道: 胃泌素 抑胃素 肾脏:肾素 EPO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常见的症状和体征
(二)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
下丘脑、垂体与靶腺之间存在着反馈调 节,下丘脑分泌的释放激素可刺激腺垂体分 泌相应促激素,升高的促激素又可兴奋相应 靶腺分泌靶腺激素,这些是正反馈调节,而 升高的靶腺激素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激 素的分泌,从而减少靶腺激素的分泌,这是 负反馈调节。机体通过正负反馈调节以维持 三者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