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测量学答案+简要解析

心理测量学答案+简要解析

心理测量学答案+简要解析学科简史单选:首先使用智力年龄概念的是()量表。

(A)比-西蒙(B)韦克斯勒(C)斯坦福-比(D)瑞文A编制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心理测验的学者是()。

(A)高尔顿(B)比(C)卡特尔(D)推孟B近些年来,我国心理学家正在致力于心理测验的()研究。

(A)本土化(B)数量化(C)引进并修订国外量表(D)大量测验A多选:英国生物学家和心理学家高尔顿的主要贡献有()。

A.提出人的不同气质特点和智能是按身体特点的不同而遗传的B.为了研究差异的遗传性,设计了测量差异的方法C.为心理测验奠定了统计学基础,第一个提出了相关的概念D.创立了积差相关ABC高尔顿只是提出了“相关”的概念,并没有提出相关的具体计算方法。

“积差相关”作为一种计算相关的方法,是由皮尔逊提出的。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为促进心理测验做出的巨大贡献是()。

A.使心理测验首次出现于心理学文献中B.认为心理学应立足于实验和测验C.为智力测量制定了常模D.认为心理测验应有普遍的标准ABD卡特尔只是提出了“常模”的概念,并没有实际制定常模。

第一个制定常模的测验是“比-西蒙”测验。

20世纪以后,心理测验在()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A.操作测验B.团体智力测验C.能力倾向测验D.人格测验ABCD能人团做测量知识单选:关于测量,正确的说法是()。

A.测量就是心理测量B.就是依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事物加以确定的过程C.就是用数字来描述事物的法则D.就是用一些题目或数字来描述事物的属性B参照点就是确定事物的量时,计算的()。

A.起点B.中点C.终点D.重点A在顺序量表中,变量具有()。

A.相等单位B.绝对零点C.等级D.可做四则运算C一般来说,心理测量是在()上进行的。

A. 命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B多选:测量所用数字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即具有()。

A.区分性 B.序列性C.等距性 D.可加性ABCD关于心理测量的客观性,下列说确的包括()。

(A)测验的刺激是客观的 (B)对反应的量化是客观的(C)测量没有绝对的标准 (D)对结果的推论是客观的ABD任何测量必须具备的要素包括()。

(A)事物 (B)单位 (C)法则 (D)参照点BD注意,测量的“要素”是“参照点”和“单位”,测量的“元素”是“法则”“数字”和“事物”。

好的测量单位应具备有()的条件A.确定的大小B.相同的意义C.确定的意义D.相同的价值CD等距量表中的数值可以进行()运算。

A.加 B.减C.乘 D.除AB命名量表中的数据仅仅是一种符号,没有任何数学意义。

顺序量表中的数据可以比较大小。

等距量表中的数据可以进行加减运算。

等比量表中的书记可以进行加减乘数四则运算。

测验知识多选:按测验材料的性质,可将测验分为()。

(A)文字测验(B)个别测验(C)操作测验(D)团体测验AC按测验材料的严谨程度分类,可将测验分为()。

A.最高行为测验B.客观测验C.典型行为测验D.投射测验BD正确的测验观包括( )。

(A)心理测验是重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是决策的辅助工具(B)心理测验是诊断病情的重要依据(C)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D)“一考定终身”说明心理测验非常重要AC我国目前心理门诊中运用较多的测验有()。

A.态度量表B.智力量表C.人格量表D.心理评定量表BCD目标分析 & 测题编写单选:()是指编制的测验是测什么的,即用来测量什么样的心理变量或行为特征。

A.心理测验的对象B.心理测验的用途C.心理测验的动机D.心理测验的目标D一般来说,测验的用途可分为两类()。

A.显示和预测B.描述和诊断C.选拔和预测D.样本和标记A关于心理测验题目的来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直接翻译国外测验的题目B.已出版的标准测验C.理论和专家经验D.临床观察和记录A关于编制简答题的原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将其操作化B.宜用问句形式C.填充形式的空格不宜太多D.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A多选:心理测验的目标分析因测验不同而异,一般可以分为 ( )。

A.工作分析B.对特定的概念下定义C.项目分析D.确定测验的具体容ABD一般来说,编制心理测验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

A.容B.文字C.理解D.社会敏感性ABCD在编制涉及社会敏感性问题的测验时,菲力普列举的基本策略包括()。

A.假定受测者具有某种行为B.假定规不一致C.指出该行为是常见的D.指出该行为是少见的ABC心理测验选择题的编制要领包括()。

(A)选项要简明扼要 (B)各选项尽量长度一致(C)避免题干与选项用词一致 (D)选项最好用同一形式ABCD测验编排 & 预试 & 指导手册单选:比-西蒙测验的编排方式是()。

(A)并列直进式 (B)混合螺旋式 (C)因素分析法 (D)逻辑分析法B下列属于并列直进式的编排的测验是()。

A.WAISB.比量表C.MMPID.EPQA多选:在选择题目形式时需要考虑()。

A.测验的目的B.材料的性质C.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D.各种实际因素ABCD审定试题要注意题目的()。

A.围应与测验计划的双向细目表相一致B.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题目数量多一倍至几倍C.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的目的D.说明必须清楚明白ABCD测验指导手册的容有()。

A.测验的目的和功能B.编制的理论背景,选材的原则方法C.实施实验的说明,测验的记分标准D.测验的基本特征,常模资料ABCD施测过程单选:一般来说大多数()是不受时间限制的。

A.最高行为测验B.速度测验C.典型行为测验D.智力测验C最高行为测验是有正确答案的测验,时间对答题会有影响,如果同样能做出正确答案,则谁做得快谁厉害,相反即使做出了正确答案,但是超过了规定时间也是错误的。

典型行为测验是按照习惯答题的测验,无所谓快慢,只要按照自己的惯常方式答题就可以了。

对于测验环境条件的要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完全遵从测验手册对环境的要求B.可以适当改变测验环境C.记录下任何意外的测验环境因素D.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必须考虑环境因素ACD关于如何使评分尽可能的客观,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及时而清楚的记录反应的情况B.评分者自由地把握评分的尺度C.要有记分键D.对照记分键对反应进行分类ACD多选:为了使受测者更好地理解测验分数的意义,在报告分数时应注意( )。

(A)尽量使用专业术语(B)让受测者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C)考虑给受测者带来的心理影响(D)让受测者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BCD施测三要素单选:受应试动机影响较小的测验是()。

A.成就测验B.智力测验C.能力倾向测验D.投射测验D各种测验其实都受动机的影响,但是投射测验是最难让受测者发现主测者或者测验编写者用意的,所以这时无论受测者有什么样的动机(是愿意参与测验还是不愿意参与测验)都不会影响实测。

左侧这一幅画是《主题统觉测验》中经典的一题——“你认为图片中的两个人是什么关系,两人之间正在发生什么”。

()会提高最高行为测验的成绩。

A.过高的焦虑B.适度的焦虑C.一点焦虑也没有D.适度的抑郁B多选:测验主测者的职业道德包括()。

A.测验的B.测验的控制使用C.测验中个人隐私的保护D.对测验特别熟悉ABC选择测验必须注意,所选测验必须()。

A.符合主测者的要求B.适合测量的目的C.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D.适合主测者的职业道德要求BC受练习效应影响较大的情况,具体表现为()。

A.教育背景较差者B.智力较高者C.着重速度的测验D.重复实施相同的测验ABCD在完成心理测验时,常见的反应定势主要包括()。

A.喜好非正面叙述B.喜好长选项C.喜好特殊位置D.求快求精BCD常模的建立单选:解释心理测验分数的参照基础是( )。

(A)常模分数 (B)常模 (C)导出分数 (D)分数B测验的原始分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要解释测验的分数需要以常模为标准,所以常模是解释测验分数的基础。

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人所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叫做()。

A、团体B、常模团体C、样本D、受测人群B样本大小适当的关键是样本要有()。

(A)代表性(B)特殊性(C)相关性(D)可比性A常模样本量一般不小于( )。

(A)100或500 (B)800或1000 (C)20或25 (D)30或100D取样是指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A、总体B、群体C、目标人群 C、样本C注意,取样是从目标人群中抽样的过程,而不是从总体或一般总体抽样的过程。

随机表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组抽样 (D)分层抽样A先将目标总体分成若干层次,再从各层次中随机抽取若干被试的方法是( )。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组抽样 (D)分层抽样D多选:常模团体的选择一般包括( )。

(A)确定测验目标 (B)确定一般总体(C)确定目标总体 (D)确定样本BCD常模团体的条件包括()。

A.群体构成要明确决定B.对群体具有代表性C.样本大小要适当D.注意保持其传统性ABC实际测验中,选取样本量的大小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 )。

A、减少误差B、实用C、尽量大D、经济ABD抽样的方法一般包括()。

(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分组抽样(D)简单随机抽样ABCD系统抽样要求包括( )。

A、目标总体有序可排B、存在等级结构C、目标总体无序可排D、不存在等级结构CD发展常模的使用单选:发展常模就是()。

(A)团体的分数(B)百分位数(C)个人的分数(D)年龄量表D根据塞尔研究婴儿行为变化的顺序,()周的婴儿能使头保持平衡。

A.4B.16C.28D.40A量表中首先使用智力年龄概念的是( )。

(A)比一西蒙 (B)韦克斯勒 (C)斯坦福一比 (D)瑞文A比西测验是第一个正式测验,第一个制定常模,第一个使用智力年龄。

常模中6年级的算术平均分为35,某3年级儿童的算术平均分也为35,那就是说该儿童的算术能力的年级当量是()。

A.3年级水平B.6年级水平C.IQ为200D.IQ为100B多选:发展顺序量表可以告诉人们某儿童的发育与其年龄相比()A、超前B、滞后C、正常D、以上都不是ABC在吴天敏修订的比-西蒙量表中,某儿4岁童通过了4岁组的全部题目,5岁组通过3题,6岁组通过2题,7岁组通过1题,其智龄为(),其比率智商为()。

A.5岁B.5岁2个月C.IQ为125D.IQ为80AC“4岁童通过了4岁组的全部题目”,于是基础年龄就是4岁;“5岁组通过3题,6岁组通过2题,7岁组通过1题”,一共通过的零散题目数为6题,每一题代表2个月的月龄,于是零散题目通过了6个,那么附加月龄就是12个月,即1岁。

所以该儿童的心理年龄是5岁。

然后IQ=(心理年龄/生理年龄)*100=5/4*100=12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