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届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调测试题语文试卷

2020届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二调测试题语文试卷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 分钟分值: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书院随之兴起。

20 世纪80 年代,既有一些古老的书院开始复兴,以湖南大学的岳麓书院为代表;也有一些新书院开始崛起,以北京大学的中国文化书院为代表。

经过了这样一段时期的发展,特别是近一二十年来,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思潮,书院发展开始呈现井喷姿态,到处兴起。

其实,这一书院文化现象的背后,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要求。

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我们如何做好书院的复兴?首先,老书院的复兴。

现在全国各地正在修复、重建一些老书院,首先是为了书院文物的保护。

中国历史上有几千所书院,当时遍布全国各地,但是大量书院都没有保存下来。

这些广泛分布的书院是儒教中国的最好体现。

如何使这些书院普遍得到修复和保护,是目前书院文物保护的迫切任务。

目前老书院的修复,基本上是地方政府的主导,其实还可以发挥社会团体、企业、公益性组织、企业家个人的作用。

古代书院的修建,主要是地方官员、民间士绅、热爱教育的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

儒家书院的修复,就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大家共同努力建设的。

今天仍然可以继续发挥政府主导、民间企业、团体、公益性组织、企业家个人共同努力。

书院建好之后,打造人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让这些古老的书院修复之后,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成为地方精神的家园。

其次,是新书院的建设。

创办新书院有两种类型:一是教育体制之外的新书院。

这些新书院的修建,就是希望在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推动地方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故而需要地方政府、学者、企业、民间社团的通力合作,以推动教育体制之外的民间书院发展。

二是教育体制之内的新书院。

教育体制之内创建新书院,同样可以有两种类型。

第一种书院,就是专门在现代大学体制内从事人格教育即博雅教育的书院。

现代高等教育教书不育人,只管专业教育,大家关注的是教书、教专业知识,培养人的问题在制度上并没有落实,培养人的问题就需要传统书院来解决。

育人是传统书院的长处,可以将传统书院人格教育的长处吸收进来,使现代大学能够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健全人格的现代知识分子。

另一种书院,就是培养传统国学专门人才的书院。

传统书院承担了传承中华文脉的使命,但现代大学的专业体系中,传统国学一直没有独立的空间,被分割到其他不同的专业体系中,许多中国传统学术成为“绝学”。

我们一直在呼吁将中国传统国学纳入到现代大学体制之中,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与西方的“古典学” 十分接近。

同时我们还一直在呼吁,在现代大学恢复中国传统书院,通过设置书院、国学院,以传承中国传统学术。

应该说,在21 世纪实现我们中国的富强之梦,已经不是问题了;只要中国按照现在的改革开放之路走下去,再过一段时间,我们中国肯定是既富又强。

但是,我们还应该特别关注,中国复兴之梦不仅仅是富强之梦,而应该是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之梦,这才是更高层次的中国梦。

而我们强调书院的复兴,就是要承担文化复兴的重要使命。

(摘自《新华文摘》2019 年19 期,有删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中国文化书院和岳麓书院分别是始于上世纪80 年代崛起和复兴的新老书院的代表。

B. 因历史上大量书院未得到保存,如今修复一些老书院,其目的就是保护书院文物。

C. 现代高等教育只要能够吸取传统书院育人长处,就能解决只教书不育人的问题。

D. 如果没有书院的复兴和创建,就不可能实现中国富强和中华文明的全面复兴之梦。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采用“引论—本论—结论”的方式展开论证,结构完整,思路也颇为清晰。

B. 文章论述老书院复兴和新书院建设,是分别从修建的目的和创办的类型开始的。

C. 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手法来突出当今书院修复和古代书院修建的主导方的差异。

D. 第三段论述新书院的建设时,指出有两种类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了论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民间书院虽然属于教育体制之外的书院,但要得到发展,同样需要地方政府、学者、企业和民间社团的通力合作。

B. 传统国学在现代大学专业体系中被分割到其他不同的专业体系中,是许多中国传统学术成为“绝学” 的重要原因。

C. 中国古代岳麓书院“忠、孝、廉、节”的院训所体现的育人理念,可佐证文中“育人是传统书院的长处”的观点。

D. 作者认为,不管是老书院还是新书院,把它们建设好之后都可以成为地方文化的中心和地方精神的家园。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大家都寄希望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在居家养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厅长王秦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会对居家养老带来很大帮助,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大数据和智慧健康,可以把老人的血压等数据传到“云”上,也可以把过去的病历放到“云”上,通过网络,医生可以及时为居家养老的老人们提供健康建议。

第二个方面是服务机器人,比如智能看护,会知道老人是否摔倒了,有无异常情况。

第三个方面是可穿戴设备,在大家比较熟悉的手环、手表之外,还有很多更先进的设备,比如血糖仪有自主学习功能,可以实现实时监控血糖;人工的电子化神经元、海马体,将来对一些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有很大帮助,像帮助瘫痪老人驾驶轮椅,这些将来都可以做到。

最后一个方面,人工智能技术还可以帮助我们在智慧家居方面改善养老的生活质量。

“现在的家用电器,开冰箱、用微波炉,对年轻人来说没问题,但如果是得了帕金森症的老人呢?将来智能家居就是解决这些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很多传感器实时监测老人状况。

(摘编自《人工智能结合居家养老潜力大》,《扬子晚报网》2019 年3 月10 日)材料二:依托问诊系统,足不出户就能为老人远程看病;无需繁琐操作,老人躺着就能享受洗澡机自动淋浴;穿戴式护理机器人自动识别并清洁老人大小便;24 小时运作的智能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并及时报警⋯⋯在本届中国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简称“ SlC 老博会”)上,参展的养老产品科技感十足,新技术、新应用亮眼吸睛。

据了解,仅“养老智能化”展区即汇聚30 余家智能化企业参展,展示产品中不乏养老院呼叫系统、养老陪护机器人等“黑科技”产品。

“SIC 老博会并非简单的‘橱窗展览' 。

”SIC老博会汇聚展示养老全产业链的先进产品、模式、技术,同时通过产品展示助推上下游企业交流、合作,既整合各方资源,又推动产学研等环节衔接,为养老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动力。

(摘编自《发展智能养老做大银发经济》,《人民日报》2019年10 月31 日)材料三:机器人目前还处于兴起阶段,大多数家庭无法负担其高昂的价格。

例如,Telenoid 机器人的零售价为8700 美元,租金为每月435 美元。

日本政府正在考虑雇佣机器人能否适用于公共保险,这项决定对未来想要雇用机器人护理老人的家庭至关重要。

此外,像Robear 这样的大型机器人可能不适合小型公寓;而且Robear 近期还出现了一个短路问题,让它无法正常工作,这些也是选择护理型机器人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由于机器人没有感情,所有判断都出于大数据下的支持而来,无法像人类一样有情感亦或直觉,但大多数老人在生命的尾声阶段往往最看重与人情感上的交流,这也是人工智能无法完成的工作区域。

同时,无法否认的是,人工智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人类,不久以后我们也必须得到人工智能的帮助,如何让老人在生活时不排斥使用人工智能,以及如何协调照护工作者与人工智能间的工作比例,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和研究。

(摘编自《人工智能与养老结合,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智能养老瞭望》2018 年9 月16 日)4. 下列不能直接说明“智能养老”的一项是()(3 分)A. 大数据和智慧健康可把老人的血压和以往的病例等数据传到“云”上。

B. 有自主学习功能的血糖仪等先进的可穿戴设备可对血糖进行实时监控。

C. 24 小时运作的智能生命体征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老人身体状况并及时报警。

D. 选择护理型机器人时必须考虑到公寓户型大小和机器人的质量等问题。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智能家居能够解决帕金森症老年患者使用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问题,同时可以通过很多传感器对老人状况进行实时监控。

B. 问诊系统、洗澡机、穿戴式护理机器人、智能体征监测系统等智能养老产品,在“ SIC 老博会”上都得到展示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C. 面对大多数家庭在经济上难以负担购买机器人的高昂价格这一问题,日本政府正在考虑是否把雇佣机器人纳入公共保险之中。

D. 如今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人工智能的帮助,今后也必须得到帮助,但在感情交流方面,人工智能对人类则无法提供帮助。

6. 上述三则材料介绍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 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柏林墙消失张抗抗那墙初看上去,其实并不怎样的让人觉得恐惧。

甚至一点儿也不狰狞。

那墙就那么静静地蹲着,似乎并不显得高大厚重,表面只不过是一层薄薄的水泥,涂着灰白色的油漆。

上面有五颜六色的粗笔留下的图像、一串串不规则的德文字母连成的句子、还有怪诞的符号和各种图形⋯⋯它绝不像我想象中的柏林墙那般森严、那般威武、那般雄奇,墙上墙下没有铁丝网、没有炮楼、没有宪兵。

也许我就可以轻易地从上面一跃而过,或者穿越它。

它仅仅是一个象征?墙,向着城市的两边小心翼翼地延伸过去,如同一根硕长而又弯曲的巨楔,插入那些从废墟上重建的高楼之中。

时而同那条幽幽然环绕全城的施伯列河无声交汇,矗立并铺陈了这充满苍凉历史感的界标,一瞬四十几载,划开了东西方两个世界。

面对寂寞空旷的施伯列河,我愕然。

听说曾经有一个土耳其孩子落入河中,但没有人能够跳下水去救他,他就那样活活淹死了。

因为虽然河岸的一边在西柏林境内,但河却属于东柏林所有。

任何人如跳下水去,都会构成“越境”的“罪名”我站在河岸上,不,确切地说,我站在岸边的墙下,我肃然。

墙下有小小的墓碑,砌得十分精致的水泥墓地,上面安放着一只只鲜艳的花环,是鲜花,很娇嫩很缤纷的鲜花。

墓碑上写着:越墙者。

没有姓名,只有年、月、日。

是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被留在墙下的日期。

柏林墙上血迹斑斑。

但尽管曾有许多人倒在柏林墙下,还是不断有新的勇敢者,用热气球或挖地道的方式设法越墙,一年年总未间断停止⋯⋯我开始怀疑自己对于墙的最初感觉。

后来我登上勃兰登堡凯旋门下的一座木台,从上面跳望东柏林。

气势宏大的石砌大门顶端,耸立着一辆覆盖青苔的金属马车雕塑,马车上站立着一位衣裙飘逸的天使,似欲乘风归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