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院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医院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2)电气设备和线路应保险装置应符合规定要求,电气装置安装防护箱、罩;
(3)制定完善的电气定期安全检查、绝缘检测制度和操作规定,并记录档案。配备必要的绝缘安全工器具、检修工具和测量仪表。(4)可能发生爆炸危险区域的电气设备、装置、线路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电气线路应穿金属管防护,电气开关装置应设置在室外,安装防护箱。
(4).开向疏散走道及楼梯间的门扇开足时,不应影响走道及楼梯平台的疏散宽度。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第3.1.5条,4.0.4条,4.0.6条
3
门诊部、住院部、手术室等区域
该区域内可燃物内较多,吸烟、电器设备、电暖气、空气净化器等人不安全行为、使用不到可能引燃或高温自燃导致火灾。
(5).建立患者心理安全维护责任制,职责、分工、要求明确。患者的责任医师和责任护士是患者心理安全责任人,应熟悉并履行职责。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第3.7.3、3.8.1、3.8.2,3.8.4条
5
中庭、回廊
临空高度超过2m及以上的空间可能导致人员高处坠落。
高处坠落
人流密集的场所台阶高度超过0.70 m并侧面临空时,应有防护设施。
(4).医院供电宜采用二路供电,有条件设置自备柴油发电机组等应急自备电源,并定期检查和巡检自动启动和切换条件,并确保可靠。
(5).门诊、急诊、住院应分别设置出入口,每个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第3.1.2条、3.1.3条、4.0.5条《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5.5.19条
(4).门的宽度应适应运输车的出入和冰箱的搬运;
(5).严格执行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及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等特殊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存放、管理符合相应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专人负责,专柜加锁,专用帐册,专用处方,专用登记,定额管理,凭处方取用和补充。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第3.15.3条
2
楼梯、平台、疏散通道
人流高峰期在发生火灾爆炸、异常恐慌事件时人员拥挤、跌到等可能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其它伤害
(拥挤踩踏)
(1).主楼梯宽度不得小于l.65m,踏步宽度不得小于0.28m,高度不应大于0.l6m;
(2).主楼梯和疏散楼梯的平台深度,不宜小于2m;
(3).医疗用房应设疏散指示图标;疏散走道及楼梯间均应设事故照明;
医院企业安全风险辨识清单
令狐采学
序号
场所/环节/部位
危险因素
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
C事件后果严重性
D风险等级判定
主要防范措施
依据
1
门诊、急诊、住院部出入口处
就诊高峰期在大范围停电、其他异常人为因素影响下在扶梯、楼梯口等人员异常拥挤情况下,或出入口设计不合理等可能发生拥挤踩踏而导致群死群伤。
其它伤害
(拥挤踩踏)
(1).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体系与应急管理措施,每层均应配置安保人员进行引导控制。
(2).人员密集场所设置应急广播、疏散指示标志有效可靠,应急广播全覆盖。
(3).疏散门不应设置门槛,其净宽度不应小于1.40 m,且紧靠门口内外各1.40 m范围内不应设置踏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3.00 m,并应直接通向宽敞地带。
(2)液氧储罐区泄漏遇可燃物和火源可能导致猛烈燃烧。
火灾
(1).确保液氧储罐周围5m范围内不应有可燃物和沥青路面。
(2).液氧储罐单罐容积不应大于5m3,总容积不宜大于20m3,
(3).液氧储罐与医疗公共建筑、生命支持区域保持防火间距15m。
(4).配有严禁烟火等安全警示标志。
(5).液氧站内及周围10m范围不得有易燃易爆物质。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第6.6.1条
6
医用液氧储罐气源站
(1)液氧罐在充装过程或使用、维修检查中,操作不当或设施缺陷等,出现超压或充装过大,可能导致泄漏爆炸,或造成人员冻伤。
容器爆炸
其他爆炸
中毒和窒息
其他伤害
(冻伤)
(1).液氧供应源应设有止回阀、减压阀、安全阀和防爆膜、放空阀、液位计、压力表及压力监控报警系统,且完好安全可靠,并定期检查。
9
药剂科、药库
药剂科的药库的易燃易爆类药品存储不当、搬运过程不慎发生意外可能导致火灾,造成人员伤亡
火灾
其他爆炸
其他伤害
(1).贵重药、剧毒药、限量药,以及易燃、易爆药物的贮藏处应有安全设施;应单独存放。
(2).乙醇、甲醇、丙酮、苯等易燃液体应放在试剂橱的底层阴凉处。乙醚类试剂应避光贮存。
(3).药库应独立建筑,不宜与门诊部、病房等人员密集场所毗连。
(3)配电箱内应安装专用的N线端子板和PE线端子板,并有明显的标志,其连接方式应采用焊接、压接或螺栓连接;同一端子上连接的电线不应多于2根。
(4)GB13955-2005中第4.5条规定的设备和场所必须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第4.6条规定的场所必须安装报警式剩余电流保护;
(5)高压配电装置应采用具有五防功能的金属封闭开关设备。
(6).站内配置必要的消防器材、应急设备及工具,且完好有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4.3.4条《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 50751-2012第4.6.4条
7
液氧管道
液氧储罐各供应管道前减压阀失灵无法有效调节管网压力而超压,可能造成爆炸。
其他爆炸
医用液氧储罐气源各供应支路应设置防回流措施,输送和供应的管路上,两个阀门间可能积存液氧的管道必须设置安全阀。
12
室内变压器、高压配电室
高压供配电室、变压器等由于短路、高温散热不良可能导致火灾。
触电
火灾
(1)设备间内不应有与其无关的管道和线路通过;
(2)设备区域内应配有温、湿度计;
(3)电工岗位人员应取得合格有效的电工作业操作资格,操作证原件由电工人员上岗时随身携带或由单位统一进行管理。应穿全棉长袖工作服和绝缘鞋
(6)配电箱(柜)周边0.5m内不应有可燃物,箱(柜)体内和下方不应搁置和堆放可燃物。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第6.1.9条《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第
4.5/6.3/7.2/7.3条《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DB11 065-2010第6.4.1条
《综合医院建筑设计规范》(JGJ49-88)第3.1.5条,4.0.4条,4.0.6条
4
放射科、核医疗科
放射性物质管理不
当、防护措施不当等
导致工作人员、病人
等收到放射性伤害
其他伤害
(放射性伤
害)
(1).对诊断室、治疗室的墙身,楼地面、门窗、防护屏障、洞口、嵌入体和缝隙等所采用的材料厚度、构造均应按设备要求和防护专门规定,设置安全可靠的防护措施;
(2).污染区应设于尽端,并应有贮运放射性物质及处理放射性废弃物的设施,污染区人员出Fra bibliotek口处应设卫生通过;
(3).高、中活性实验室应设通风柜,通风柜的位置应有利于组织实验室的气流不受扩散污染。通风柜排气口应高出50m范围内最高建筑物高度3~4m,并应设过滤装置;
(4).贮源、分装、标记、高、中活性实验室、洗涤室、注射室、γ照相机室和治疗病房的防护,均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实验室的地面、墙面、顶棚和实验台的台面、通风柜的内衬。均应采用易清洁、不吸附、无缝隙的材料。γ照相机室应设专用侯诊处;其面积应使侯诊者相互间保持1m的距离;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第6.4.1条、《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第
3.2.14/5.2.7条
特种设备和场所
14
电梯、自动
扶梯等特种
设备
特种设备检测、维保管理制度不健全或人员不安全操作可能导致人员伤害。
8
(临时)低压电气线路
电气线路和设备检测检修时操作不当、线路绝缘不良可能导致触电、火灾。
触电
(1)应避开易碰撞、地面通道、热力管道、积水等易造成绝缘损坏的地方敷设,禁止在易燃易爆场所敷设;
(2)沿墙架空敷设的高度在室内应大于25m,室外应大于45m,跨越道路时应大于6m,与其他设备、门窗或水管的距离应大于0.3m。(3)临时低压电器线路安装前应办理审批手续,并由专人负责管理,限期拆除;
(2)定期检查安装和定期检查检测保护器;
(3)制定完善的电气安全操作规程,并配备必要的电气防护用品和工具。
《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
10
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
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在接地保护、防静电装置失效或损坏下短路、过载、超负荷或操作不当时可能导致火灾或漏电。
(1)电气线路应设置防止超负荷、短路、接触不良等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的电气保护装置和系统,线路敷设要穿管、进盒。
《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GB 50751-2012第4.6.4条第4.2.16条
8
医用氧仓、重症室等治疗室
舱内电气设备短路、高温可能导致火灾。
火灾
(1).高压舱内电气设备应采用防爆型,电器开关应装在舱外。纯氧舱应采用舱外照明。
(2).电气线路应设置电气保护装置(剩余电流保护和短路保护装置等)。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GB3836
(4)应设有通风散热、防潮排烟设备和事故照明装置;
(5)室内地面的最低处应设有集水坑并配有自动排水装置;
(6)制定完善的电气检查检测管理制度,确保引线接头、电缆、母线应无过热及火花放电痕迹。
《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DB11 065-2010
第条4.2.1条
13
电网接地系统
接地系统制式不对,无接地保护或连接方法不对,可能导致人员触电。
(3)线路和设备布置周围严禁有可燃物,潮湿区域应穿管防潮保护措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