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反不正当竞争法高频考点

反不正当竞争法高频考点

反不正当竞争法高频考点主讲教师:李斌授课时间:2017.11.30粉笔公考·官方微信反不正当竞争法高频考点(讲义)一、混淆行为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二、商业贿赂行为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一)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二)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三)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

经营者在交易活动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间人支付佣金。

经营者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向中间人支付佣金的,应当如实入账。

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也应当如实入账。

经营者的工作人员进行贿赂的,应当认定为经营者的行为;但是,经营者有证据证明该工作人员的行为与为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无关的除外。

三、虚假宣传行为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四、侵犯商业秘密行为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商业价值并经权利人采取相应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一)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三)违反约定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

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五、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经营者进行有奖销售不得存在下列情形:(一)所设奖的种类、兑奖条件、奖金金额或者奖品等有奖销售信息不明确,影响兑奖;(二)采用谎称有奖或者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三)抽奖式的有奖销售,最高奖的金额超过五万元。

六、诋毁商业信誉和商品信誉经营者不得编造、传播虚假信息或者误导性信息,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

七、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利用网络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当遵守本法的各项规定。

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影响用户选择或者其他方式,实施下列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一)未经其他经营者同意,在其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中,插入链接、强制进行目标跳转;(二)误导、欺骗、强迫用户修改、关闭、卸载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三)恶意对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实施不兼容;(四)其他妨碍、破坏其他经营者合法提供的网络产品或者服务正常运行的行为。

【强化练习】1.(单选)个体户崔某为使自己的劣质酱油能在某超市上柜,为超市部门主管汤某安排一次全家境外游,并为汤某的儿子入学缴纳了3万元的赞助费。

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这一行为属于()。

A.混淆行为B.虚假宣传行为C.独占排挤行为D.商业贿赂行为2.(单选)《反不正当竞争法》中所说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

A.采用的生产技术B.采用的科学成果C.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D.采用的经营方式3.(单选)某公司的下列行为中,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是()。

A.长期对老客户在帐内给予一定的利益返还B.经营者的工作人员进行贿赂,但与为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无关C.花高价聘请明星做产品形象代言人D.设置最高奖为非洲游(价值56000元),以推销新型产品4.(单选)甲经贸公司租赁乙商场柜台代销丙厂名牌羽绒衣。

下列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是()。

A.在摊位广告牌上标明“厂家直销”B.在商场明显位置摆放该产品所获得的各种奖牌C.开展微利销售,实行“买一送一”D.对顾客一周之内来退货“不问理由一概退换”5.(单选)某超市销售的牛奶制品主要由甲、乙、丙、丁四家牛奶公司提供,由于竞争激烈,四家牛奶公司分别采取了以下行动,以便获得市场份额。

下列行为合法的是()。

A.甲公司发放调查问卷,说明竞争对手的产品已存在及可能存在的缺点B.乙公司实施购买三袋鲜奶,随赠一盒酸奶的活动C.丙公司对销售数据和用户评价做虚假宣传D.丁公司用抽奖方式有奖销售牛奶,最高奖的金额为55000元6.(多选)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相关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有()。

A.某东在自己的网页上打广告,上面写:双十一,某宝水太深,买东西到某东,来某东买东西就是买正品B.某公司在矿泉水上面打印:建议零售价2.5元C.某凉茶被执法部门检查,发现冒用一知名公司凉茶的包装,误导消费者D.超市为了吸引消费者,店内搞活动,但是一二等奖已经事先准备好,让公司内部员工抽中7.(单选)甲酒店向该市出租车司机承诺,为酒店每介绍一位客人,酒店向其支付该客人房费的20%作为佣金,与其相邻的乙酒店向有关部门举报了这一行为,有关部门调查发现,甲酒店给付的奖励在公司的账面上皆有明确详细的记录,甲酒店的行为属于()。

A.正当的竞争行为B.商业贿赂行为C.限制竞争行为D.诋毁商业信誉行为8.(单选)某食品公司在广告中歪曲事实,影射竞争对手的商品中含有抑制儿童发育的成分,给竞争对手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该食品公司的行为属于()。

A.虚假标识B.商业贿赂C.侵犯商业秘密D.商业诽谤9.(单选)李某为增加蔬菜销量,其自家生产且未经加工的蔬菜的外包装上,将产地改为某著名的蔬菜之乡。

下列关于李某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违反商业道德,但不构成违法行为B.违反《反垄断法》,构成经济性垄断行为C.违反《产品质量法》,构成冒用质量标志行为D.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构成混淆行为反不正当竞争法高频考点(笔记)【说在课前】1.《反不正当竞争法》于2017年11月4日最新修订、公布,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因此在国考和省考中有可能考查。

2.本节课的内容不需要死记硬背,理解、能区分即可,考查方式主要为案例,题目给出行为问“该行为是否正当”,违背哪一条法律。

一、混淆行为经营者不得实施下列混淆行为,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一)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二)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包括简称、字号等)、社会组织名称(包括简称等)、姓名(包括笔名、艺名、译名等);(三)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等;(四)其他足以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的混淆行为。

【解析】混淆行为:(1)行为表现形式: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

关键词:擅自使用。

(2)认定标准:引人误解,即产生误会,把A产品误认为B产品,比如:高仿、山寨等。

“KFC”与“KFG”、“伊利”与“依利”、“阿耳飞斯”、“脉劫”、“康师傅”和“康帅傅”等为混淆行为。

域名混淆,比如:大家常在京东购物,域名为www.jd.cm。

某人在京东网站上购买商品后收到京东的短信,短信上称因库存不足请点击链接发起退款,网址为导致所有的钱被划走,造成消费者的损失,即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域名主体部分、网站名称、网页。

二、商业贿赂行为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一)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二)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三)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

经营者在交易活动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间人支付佣金。

经营者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向中间人支付佣金的,应当如实入账。

接受折扣、佣金的经营者也应当如实入账。

经营者的工作人员进行贿赂的,应当认定为经营者的行为;但是,经营者有证据证明该工作人员的行为与为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无关的除外。

【解析】1.商业贿赂行为:采用财物(比如:钱、旅游券等)或者其他手段(比如:美色等)贿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以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

(1)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比如:电视剧中,医院的医生吃回扣,医药商的代表想要推销A药品,说“如果使用药品给医生个人2000元钱”,即贿赂交易相对方的工作人员。

(2)受交易相对方委托办理相关事务的单位或者个人,比如:委托某人购买50000套女装,结果甲想要将自己的女装卖给某人,因此私自送给某人30000元,此时某人接受贿赂构成商业贿赂行为。

(3)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比如:“医学权威专家”说A药品非常好,病人只要使用会“腰不酸、腿不疼、走路有力气、爬坡也不疼”等。

某人贿赂“权威专家”使他说出类似的话语,即利用职权或者影响力影响交易的单位或者个人。

2.经营者在交易活动中,可以以明示方式向交易相对方支付折扣,或者向中间人支付佣金。

折扣、佣金需要明示入账,国家查账可以查出给折扣方的折扣和佣金,此时不属于商业贿赂。

3.经营者的工作人员进行贿赂的,应当认定为经营者的行为;但是,经营者有证据证明该工作人员的行为与为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无关的除外。

比如:甲为某厂的工作人员,甲贿赂医院的领导同意使用某种药品,此时可以认为该厂/经营者构成商业贿赂。

例外:如果查实医院的院长与学校的校长有关系,甲是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女儿上学校,此时该工作人员的行为与为经营者谋取交易机会或者竞争优势无关,不属于商业贿赂行为。

三、虚假宣传行为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经营者不得通过组织虚假交易等方式,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解析】1.虚假宣传行为:该行为是《反不正当竞争法》修订的亮点,新增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

主要针对:刷单、刷好评等。

(1)在网络商城购买东西会参照评价、销售记录等,比如:一家全部是差评,另一家全部都是好评(衣服从来不缩水、穿上会瘦等虚假好评)等,此时选择全部是好评的商家,如果购买后发现被骗,此时为虚假宣传行为。

再如:好评返现(给好评返5元)等。

(2)引人误解:一般公众认识为标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