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第四章 细胞膜
通道蛋白只能介导顺浓度梯 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被动运输 (简单扩散、易化扩散)。
离子通道特性
1、选择性:指一种通道优先让某种离子通 过, 而另一些离子则不容易通过该种通道的特 性。例如钠通道开放时, 钠离子可通过, 而钾离 子则不能通过。 2、开关性:离子通道存在两种状态, 即开 放和关闭状态。多数情况时, 离子通道是关闭 的, 只在一定的条件下开放。通道由关闭状态 转为开放的过程称为激活, 由开放转为关闭状 态的过程称为失活。通道的开放与激活过程有 一定的速率, 通常很快, 以毫秒(ms) 计算。
第三节 大分子和颗粒物质的跨膜运输
一 胞吞作用
(一)吞噬作用
(二)胞饮作用: 细胞摄入溶质或 液体的内吞作用。
(三)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胆固醇来源:食物 细胞合成(内质网、细胞质) 组织:除成年动物脑组织及成熟红细胞外, 几乎全身各组织均可合成,以肝、 小肠为主。
存在形式:游离胆固醇 胆固醇酯
(1)同向协同运输:如:Na+顺离子浓度运转的 同时伴有葡萄糖或氨基酸的逆浓度梯度运转。 (2)反向协同运输:Na+-H+交换载体
同向协同运输
反向协同运输
Glucose is absorbed by symport
问题3
下列哪种状况是对的?请解释
1.质膜对所有带电荷的分子是高度不通透的 2.通道蛋白必须首先与溶质分子结合。然后 才能选择它们允许通过的溶质分子 3.没有能量的连续输入,细胞将破裂 4.载体蛋白(1 000 000个溶质分子/s)允 许溶质穿过膜的速率比通道蛋白(1 000个 溶质分子/s)快得多
5、解释并区别: 单位膜 / 生物膜
内膜系统/细胞内膜
糖萼
关于“膜”的几个概念:
生物膜:细胞中所有的膜结构统称生物膜。 生物膜=细胞膜+细胞内膜 细胞内膜:细胞内所有的膜结构。 膜相结构:具有膜的一切细胞结构。 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有一定 联系的膜性结构。 单位膜:生物膜的结构单位,电镜下为“两 暗一明”的三层结构
离子通道生理功能
(1)提高细胞内钙浓度, 从而触发肌肉收缩、细胞兴奋、腺体分 泌、钙依赖性离子通道开放和关闭、蛋白激酶的激活和基因表达 的调节等一系列生理效应。 (2)在神经、肌肉等兴奋性细胞, 钠和钙通道主要调控去极 化, 钾主要调控复极化和维持静息电位, 从而决定细胞的兴奋性、 不应性和传导性。 (3)调节血管平滑肌舒缩活动, 其中有钾、钙、氯通道和某 些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与参与。 (4)参与突触传递。 (5)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在高渗环境中, 离子通道和转运系 统激活使钠、氯和水分进入细胞内而调节细胞体积增大。在低渗 环境中,钠、氯和水分流出细胞而调节细胞体积减少。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代谢途径:
(二)胞吐作用
exocytosis
物质的跨膜运输小结
: 小分子物质 的跨膜运输 不需要介导蛋白
顺浓度梯度
需要介导蛋白 逆浓度梯度(载体蛋白介导)
载体蛋白介导
通道蛋白介导
大分子和颗粒物
内吞作用
外吐作用
质的跨膜运输
吞噬作用 吞饮作用 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
思考题:
1.解释并区别下列名词:
内膜系统包括: 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 过氧化酶体 核膜 小泡、液泡等
膜性结构包括: 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 过氧化酶体 核膜 小泡、液泡等 线粒体 细胞膜
胞内膜包括: 内质网 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 过氧化酶体 核膜 小泡、液泡等 线粒体
(一)脂双层
1.组成:磷脂、糖脂和胆固醇 2.不对称性 3. 流动性
结合蛋白和受体都是跨膜糖蛋白
精子膜表面的结合蛋白(凝集素)识别了卵 子膜表面受体上的特殊糖基
精-卵识别
1.保证了受精的种属特异性 2. 是受精的启动步骤
红细胞膜骨架
(三)糖类 糖萼: 细胞膜表面的糖 蛋白和糖脂的糖 链相互交织形成 的一层绒毛状的 多糖物质。
一个膜蛋白可结合多 个糖链;一个膜脂分 子只结合一个糖链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
⑴脂肪酸链的饱和度 ⑷卵磷脂/鞘磷脂
⑵脂肪酸链的链长
⑶胆固醇
⑸膜蛋白和膜脂的结合
膜脂的功能: 1)支撑,膜脂是细胞的骨架; 2)维持构象并为膜蛋白行使功 能提供环境;
问题2
脂双层的结构由其脂质分子的特殊性所 决定,假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将会怎 样? A.假如所有的烃链都是饱和的? B.假如所有的烃链都是不饱和的? C.假如双层含有混合的两种脂质分子, 一种具有两条饱和的烃尾,另一种具有 两条不饱和的烃尾?
细胞外
H+
H+ H+ H+ H+
H+
小 亚 基+
Na H+ Na+
Na+
浓 度 梯 度
钠结合部位
Na+ Na+ Na+
小 亚 基
Na+ Na+ H+
浓 度 梯 度
H+结合部位
细胞内
图4-19 Na+-K+ -ATP酶 的活动原理图
H+
H+
1. ATP直接供能:Na+-K+ATP PUMP
2.ATP间接供能(协同运输): 由Na+-K+泵(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
膜两侧奇特的 离子分布
人工合成之双层半透性
脂溶性越高通透性 越大,水溶性越高 通透性越小;
非极性分子比极性 容易透过
小分子比大分子容 易透过;分子量略 大一点的葡萄糖、 蔗糖则很难透过
1.疏水性(非极性)分子 易通过
2.小的不带电的极性分 子易通过 3.稍大的不带电的极性 分子不易通过 4.大的不带电的极性分 子不能通过
5.离子、亲水性的和大 的极性分子不能通过
一、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被动运输、主动运输
自由扩散
(一)易化扩散
浓度差+电位差→电化学梯度
膜转运蛋白: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
载体蛋白:构型改变
载体蛋白既可介导易 化扩散, 也可介导逆 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 度的主动运输
通道蛋白(channel protein)
鼠细胞 标记蛋白 人细胞 细胞融合
生理意义: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 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 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 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
标记蛋白 重新分布
3.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
小 鼠 肝 跨膜 细 蛋白 胞 膜 膜表面 冰 蛋白 冻 蚀 刻
EF
脂质双层
镶嵌蛋白
PF
膜蛋白的功能
1.运输蛋白 transportors 2.黏附分子 adhesive molecules 3.受体 receptors 4.抗原递呈分子 antigen-presenting molecules
5.连接蛋白 junction proteins:加固质膜 6.酶enzymes
膜蛋白的存在方式与功能有关
强硬的 甾环区域 较流动的 尾部区域
问题1
你们班上有5位同 学总是一起坐在第 一排,这可能是因 为: (A)他们真的是 彼此喜欢 (B)你们班上没 有其他人想坐在他 们旁边。哪种解释 符合脂双层的装配。
2.膜脂的不对称性
(1)脂双层的不对称性 (2)糖脂(质膜外表面)
3.膜脂的流动性
一个脂质分子在1s内扩散约2um
极性头部
非极性尾部
(14C-24C)
膜脂是兼性分子,能自动形成脂质双分子层
磷脂性质
磷脂是双极性分子,在水环境中形成脂质双 分子层,是水溶性分子难以通过的天然屏障
胆固醇在膜中的排列方式:
胆固醇的板面结构特点决定了:
提高膜 的稳定性, 调节流动 性,降低 水溶性物 质的通透 性。
极性的 头部基团
什么是细胞膜?
横 切 面
暗线
2nm
3.5nm 2nm
明线 暗线
最大分辨率0.2um
电镜
第四章 细胞膜
第一节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与分子结构
糖 脂双层
一、化学组成
(一)脂双层
(二)蛋白质 (三)糖类
蛋白质
思考题
1、生物膜主要由哪些分子组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膜蛋白有哪些类型?
3、什么是细胞膜的液态镶嵌模型?
4、影响膜不对称性和流动性的因素。
电镜
二、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液态镶嵌模型。
脂筏(lipid raft)模型
1.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
载有蛋白质
2.脂筏流动性较低 3.脂筏是很多信号蛋白 的汇聚地
脂筏中的胆固醇就像胶水一样,它对具 有较长饱和脂肪酸链的鞘磷脂亲和力很 高,而对不饱和脂肪酸链的亲和力低
第二节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
钙离子浓度: 膜外是膜内的 10000倍!
离子通道病
(二)主动运输
物质由低浓度向 高浓度运输 需要载体蛋白 需要能量: 1.ATP直接供能 2.ATP间接供能 (协同运输)
主动运输
H+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Na+ H+ Na+
H+
H+ H+ H+ H+ H+ H+ H+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