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法

对外汉语口语教学法一、引言数十年来,外语教学问题一直成为越南教育从小学到高等教育的重点。

我们可以肯定外语是我们融入国际的一条路,所以外语教学在教学系统中站着重要地位。

作为目前世界的主要语言之一,汉语在越南已得到了极大关心,学汉语的人越来越多,而教学质量也越来越提高了。

众所周知,汉语教学过程中,听力、口语、阅读和写作,换句话说是听说读写总是老师与学生非常重视的四个技能,其中口语教学可被誉为不可忽略的内容。

学生能不能有自信地跟中国人谈话,能不能用一个准确而自然的汉语来进行交际,大部分都是靠口语课。

不过,据一份调查,发现了这样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虽然绝大多数的学生认识到了口语能力的重要性,但是根据统计,仅有46%的学生明确表示“ 很喜欢口语课” ,33%的学生表示“会在口语课上积极发言” 。

这种重要性与受欢迎程度不成正比的现象,值得我们对于现行口语教学模式进行重新的审视与认真的反思。

那么,老师们怎么能有效地教汉语?学生们怎么能快乐地学汉语呢?二、口语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首先,我们要理解口语课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这对汉语老师书写口语课教案的过程起着很大作用。

1,口语课的性质口语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汉语进行口头交际的单项技能训练课。

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听和读属于接受和领会,是被动行为。

说和写属于表达和应用,是主动行为。

从第二语言教学的顺序来看,基本上多采取先听说,后读写的方式。

对第二语言初学者来讲,学习语言在前,使用语言在后。

学习者首先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后来才能通过自己的口语能力表达出来。

汉语口语课要训练学生正确地运用汉语语音、语调、词汇、语法以及各种功能项目,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

要突出“说”这一本质特点,教给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与不同的对象说什么和怎么说。

因此,教师就要从如何训练“说”这一技能来安排课堂教学,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口头交际的能力。

2,口语课的目的1)人们为了交际,必须具备两种能力,即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

前者指具有语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理解和构造句子的能力。

后者指在语篇水平上恰当地使用各种语言技能,获得或表达信息的能力。

2)对第二语言初学者来讲,口头交际能力需要经过有计划的培养、反复的实践才能获得,口语课就是培养这一口头交际能力的过程。

初级阶段的口语教学目的是培养他们随想随说,语音、语调正确自如,词汇、语法使用合理恰当,符合汉语的口语表达习惯,使汉语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个口头交流思想的工具。

3)言语交际是动态的,瞬息万变,交际的双方必须摸准对方的会话含义,听懂对方的潜台词。

口头交际能力也被认为是一种听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综合能力。

只有听得懂,才能答得对。

如果听不懂对方的话,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应答。

如果对对方的话似懂非懂,没有接收到准确的信息,也不能做出得体的反应。

3,口语课的任务1)理解能力每一堂口语课都有一定的教学内容。

每一课教学内容都离不开具体的话题和场景。

理解的过程就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认识。

只有理解了,才能变书本概念为学生已掌握的认识概念。

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比较、分析、归纳、解释等各种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捕捉能力捕捉能力即捕捉主要信息的能力。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A方常以长信息的方式发话, B 方则无须以长信息的方式应答,只要抓住核心信息及有用信息即可交流。

例如:(1)A说:“人真多呀,是不是好久没有来车了?” B说:“可能。

”(2)A说:“两个人都工作,家里有不少困难吧?”B说:“可不么!” 这就需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汉语口语表达的规律,捕捉住主要信息。

3)发问能力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被动地应答对方的问题较发问容易。

但在实际的言语交际过程中,并不是只处于应答地位。

应答与发问常同时存在于言语交际的整个过程中。

培养学生学会发问是言语交际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方面。

因此在口语技能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发问的能力。

4)对话能力一问一答是言语交际中的最基本形式。

初级口语课所使用的教材多以对话体形式为题材,对话的能力可以说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基本功。

在一定的情况下,甲方如何问,乙方如何答,这是最初步的口语能力的培养。

5)成段表达能力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一句一句地问答并不难做到,当学生需要连续叙述一段情况时就感到较难。

这其间,学生需要组织语言,选用词语,并要不间断地表述。

因此,在对话能力训练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成段表达的能力。

这一能力属初级口语教学中所要达到的最高标准。

经过训练,使学生达到能够在一个具体的语境中,不间断地说出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一定联系,表达—个完整意义的一段话语。

三、口语课教学的基本原则1)准确性言语交际涉及到交际的有效性和交际的效率。

有效性寓于准确性,效率寓于流利程度。

对初级阶段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口语表达技能上的训练更多的是模仿。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准确性,其次是注重流利程度。

外国学生来自世界各地,受其母语影响,怪音怪调或多或少地存在。

在教授该课程时要始终注意加强学生语音、语调和语重音准确性的培养。

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言语技能训练时,必须注意在语言本身(指学生的语音、声调、词汇、语法以及语重音等)正确的前提下,进行一定量的重复训练,否则将是毫无意义的。

语速问题也应注意,教师要尽量以正常语速进行教学,每分钟150 字左右。

课堂上的每一项训练,都是为实际言语交际服务的。

课堂上语速过慢,必然造成学生课上听得懂,说得出,课下听不懂,说不出、说不准的现象。

2)具体性教授该课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设立具体的真实语境,使学生感到所学的每篇会话及每一语言材料都有身临其境之感。

口语课本是一个死的无声的书面材料,要将其转变成一个活的有声的交流,中间就需要一个转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尤需教师借助于真实的语境、图片、实物等加以提示和引导。

其转化过程越真实具体,学生接受得也就越快,运用得也就越自然得体。

3)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地开口参与,切忌冷落口语能力差的学生,每一堂课应让好、中、差生都有所收获。

课堂上要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教师只起组织、引导、传播新知识、介绍中国文化的作用。

教师与学生课上的活动比率一般为3:7,以一堂课50 分钟计算,教师的运用时间为15 分钟左右,学生的活动时间为35 分钟左右。

4)交际性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学生学会交际的过程。

对外国留学生来说,学习交际语言在前,真实地进行交际在后。

用变化的语言形式来为实际的交际目的服务,更是建立在基本语言信息都已掌握的基础之上。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始终考虑如何让学生学会并掌握真实的、有用的、得体的交际语言,并在其交际需要的情况之下,为交流信息这一目的而说出真实的、有组织的、得体的和有效的语句。

5)实用性汉语口语与书面语存在较大的差异。

普通话与方言间也存在很大不同,教师要注重将最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诸如语调、重音、语气的不同在语句中产生的不同效应。

口语词汇、短语及惯用语在一定情景下的实际使用等。

四、口语课教学的基本内容1)词汇部分词汇是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基础材料,每一课都出现与该课会话有关的新词语。

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教师要以对比的方式对词汇进行简单的处理及说明,由此引导学生区分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

词汇的处理最好在会话中进行,以体现出口语课的特点。

2)会话部分会话部分是口语课的中心内容。

会话部分是在一定的具体的语境之下,运用基本句,围绕一定的功能项目学习说什么和怎么说。

在学习会话的过程中,一方面使学生更加深刻地学习和巩固综合课所学过的词汇、语法等在具体语境下的使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得体的口语表达方式。

会话部分一定要采取精讲多练的方法。

3)词语注释部分该部分的内容都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的本课词语重点。

它既包括了侧重于口语方面的语法点、词汇的用法,又包括了在使用该语法点、词汇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背景及文化差异。

例如:问年龄时,中国人问不同辈份的人有不同的问法。

问老人时问:“您多大年纪了?”“您高寿?”问同龄人时问“你多大了?”问小孩时则问“你几岁了?”又如A说“你汉语说得真好!”B回答“哪里,不太好。

”因此,该部分内容是会话部分的桥梁和支架。

4)练习部分练习部分包括词语应用、话语应答、综合思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设立该项的目的在于巩固该课所学的新词汇、新语法点及会话内容,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练习可以让学生单独做,也可以在讲会话课文时作为扩展性练习来做。

5)文化背景部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亦是教学内容之一,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直接反映在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上。

因此教师需用最简练的语言介绍与该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以减少学生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语言障碍与不得体的表达方式。

例如:中国人与中国人见面时不常说“你好”,而是看到或估计对方去做什么或做完什么事,就以此作为打招呼语,诸如“你去哪儿?”“吃饭了吗?”“ 上班去呀?”“回来了。

”等。

五、口语课的教学环节1)组织教学(点名及引入教学)口语课的引入教学,教师要尽量做到有的放矢,从师生一见面就能让学生感觉到今天将讲授的课程的基本内容,给学生一个清新的概念。

比如,今天你要讲的内容是“争论?”,那么讲课之前,你可以提出一个小小的问题让他们讨论,如“对现代的女人来说,外表比品德还重要”,过了五分钟,一定会有很多不同的意见,第一个人还没说完,第二个人会站起来反对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等。

这样,你可以把他们引入到“争论的技巧”的这个内容。

2)生词的处理口语课的生词到底如何处理,是单列一项学习讲解生词,还是把生词放在情景会话中自然地出现?大多数教师善于采取后者。

此种方法易于体现口语课的特色。

在处理生词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生区分书面语词汇与口语词汇。

例如:课堂内容是“欢迎”。

你要帮他们分别口语和书面语不同的说法。

如:在口语,他们可以说:“欢迎你们来北京”,可在书面语,你要转化为“我向他们的到来表示欢迎”3)学习课文及重点词语用法每一课课文都有一个情景,教材已为我们准备好了一个固定的口语交际内容。

如何将课文上得有声有色,避免照本宣科地看着课文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国别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

1.设计情景一篇完整的会话课文体现了一个话语功能项目。

教师不可能一股脑地将整篇口语课文给学生。

必然实行情景再设计,也就是在一个母情景下再设计出便于成段演示的具体的子情景。

这种对母情景的再设计有益于难点分散,有益于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滚雪球似地掌握在一个大的语境中的口语表达技能。

2.练习交际子情景设计好之后,下一步就是幵始进行具体交际训练的过程。

在让学生进行实际训练之前,教师应首先进行每一子情景的演示。

演示的方法有几种:其一,教师可利用图片、实物、实景、幻灯、投影仪等进行演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