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8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3.8

8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3.8

现代电分析方法:
(1)化学修饰电极(chemically modified electrodes) (2)生物电化学传感器(Biosensor) (3)光谱-电化学方法( Electrospectrochemistry) (4)超微电极(Ultramicroelectrodes) (5) 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微型计算机的应用,使电分析方法 产生飞跃。
(永停滴定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电位分析法
电位分析法:根据电极电位(实际为电池电 电位分析法:根据电极电位(实际为电池电 电极电位 动势)的测量值确定待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动势)的测量值确定待测物含量的分析方法。 直接电位法(direct potentiometry) 直接电位法 电位滴定法(potentiometry titration) 电位滴定法 应用: 各种样品中pH值 应用: ①各种样品中 值的测量 生物流体中离子成分的测定。 ②生物流体中离子成分的测定。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双电层的形成与结构 (double eletric layer)
金属M(金属相) 金属 (金属相)
→ ←
Mn+(溶液相) 溶液相)
Zn/ZnSO4
双电层结构示意图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双电层的形成与结构
← → ← Cu/CuSO4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原电池的电动势(electromotive 原电池的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
E = ϕ ( + ) − ϕ ( − ) (零电流条件下) 零电流条件下)
= 0.337 − (−0.763) = 1.100V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电解池示意 图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指示电极: 指示电极:金属基电极之金属电极
金属基电极(metallic electrode) :以金属为基 体,基于电子转移反应的一类电极。
(第一类电极 第一类电极) 第一类电极 金属-金属离子电极(金属电极) 金属 金属离子电极(金属电极) 金属离子电极 组成: 组成:金属插在该金属离子的溶液中 测定:金属离子的浓度 测定:金属离子的浓度 + 实例: 实例: Ag|Ag、Zn2+|Zn、Cu2+|Cu、Hg22+|Hg 、 、 Ag++e Ag (25℃)
无液接界电池 有液接界电池 原电池 电解池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有无液接界面 有无液接界面
电极反应是否自发产生 电极反应是否自发产生
返回
化学电池: 化学电池:液接电池
液接界面(liquid junction boundary):组成 液接界面 (溶质)不同或组成相同而浓度不同的溶液 之间的接触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一节 电化学分析概述 发展趋势:
(1)仪器袖珍化,电极微型化。 (2)生命过程的模拟研究 生命过程的氧化还原反应类似电极上的 氧化还原,用电极膜上反应模拟生命过程,可深化认识生命过程。 (3)活体现场检测(无损伤分析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第一节 电化学分析概述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液体接界电位(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
液接电位:两种组成(溶质)不同或组成相同、 液接电位:两种组成(溶质)不同或组成相同、 组成 或组成相同 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触界面 液接界面) 的电解质溶液接触界面( 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接触界面(液接界面)两 边存在的电位。 边存在的电位。 产生原因:离子在溶液中通过液接界面的扩散 产生原因:离子在溶液中通过液接界面的扩散 在溶液中通过液接界面的 速率存在差异 存在差异。 速率存在差异。 消除:使用盐桥。 消除:使用盐桥。 盐桥
电位法和永停滴定法
(potentiometry and dead-stop titration )
电化学分析法概述
何谓电化学分析法(elecctrochemical 何谓电化学分析法 analysis)? ? 将试样溶液和适当的电极组成电化学 将试样溶液和适当的电极组成电化学 电池,测量电池的电化学参数 电动势、 电化学参数( 电池,测量电池的电化学参数(电动势、 电流、电阻、电量等),根据电化学参数 ),根据 电流、电阻、电量等),根据电化学参数 强度或变化对被测组分进行分析的方法 对被测组分进行分析的方法。 强度或变化对被测组分进行分析的方法。
多孔物质隔膜 盐桥(salt bridge) 盐桥
无液接界电池 永停滴定法) (永停滴定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有液接界电池 电位法) (电位法)
返回
化学电池: 化学电池:原电池与电解池
原电池与电解池 原电池(galvanic cell) :电池两电极上自发产生 电池两电极上自发产生 原电池 电极反应,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电极反应,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电位法) (电位法) 电解池(electrolytic cell) :电池两电极上不能自 电池两电极上不能自 电解池 发产生电极反应, 发产生电极反应,需在两个电极上施加一个外电 压方可产生电极反应,是一种将电能转变为化学 压方可产生电极反应,是一种将电能转变为化学 的装置。 能的装置。 永停滴定法) (永停滴定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指示电极:金属基电极之金属指示电极:金属基电极之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金属-金属难溶盐电极 第二类电极) 金属 金属难溶盐电极 (第二类电极) • 组成:在金属表面涂上该金属的难溶盐, 组成:在金属表面涂上该金属的难溶盐, 再插入该难溶盐的阴离子溶液中 • 测定:难溶盐阴离子的浓度 测定:难溶盐阴离子的浓度 • 实例: Ag|AgCl|Cl- (Ag-AgCl电极) 实例: 电极) 电极
返回
金属电极电位的产生
相界电位:存在于相界面两侧的电位差。 相界电位:存在于相界面两侧的电位差。 相界面两侧的电位差 相界面电荷转移 双电层 动态平衡
相界电位(phase boundary potential) 相界电位 金属电极电位(electrode potential) 金属电极电位
上一内容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Daniell原电池示意图 Daniell原电池示意图
e→ KCl盐桥 盐桥 (cathode) (-) Zn Zn2+ (1mol/L) (+) (anode) Cu ←i
Cu2+ (1mol/L)
KCl盐桥:倒置 型管,内充用饱和 盐桥:倒置U型管 内充用饱和 型管, 饱和KCl溶液和琼脂作 溶液和琼脂作 盐桥 溶液 成的凝胶。 成的凝胶。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8.2.1 相接电位和液接电位
• 相界电位(phase boundary potential) 相界电位(phase • 液体接界电位 液体接界电位(liquid junction potential)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8.2 电化学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化学电池的分类 (chemical cell)
E′=E:i=0 :
外加电压E′ ? 外加电压 原电池电动势E 原电池电动势 ←e ←i ←i E′ (阴极)Zn极 阴极) 极 Cu极(阳极) 极 阳极)
E′<E:i变小 : 变小
i→ e→
E′>E:i反向 : 反向
电解池示意图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原电池与电解池小结
原电池——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原电池 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由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Zn极 失电子(负极) Zn极→失电子(负极)→氧化反应 Cu极 得电子(正极) Cu极→得电子(正极)→还原反应 电解池——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电解池 由电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Zn极 得电子→还原反应(阴极) Zn极→得电子→还原反应(阴极) Cu极 失电子→氧化反应(阳极) Cu极→失电子→氧化反应(阳极)
• 电导法 (conductometry analysis method) (直接电导法、电导滴定法)
(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 直接电位法、电位滴定法) • 电位法 (potentiometry analysis method) )
• 伏安法 (voltammetry) (极谱法、溶出伏安法、电流滴定法)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Daniell原电池的电池表示式 Daniell原电池的电池表示式
Zn|ZnSO4(1mol/L)||Cu SO4(1mol/L)|Cu 电池的表示方法 ①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写在左边,发生还原反应的 电极写在右边。 ②电池组成的每一个界面用单竖线“|”隔开,两种 溶液通过盐桥连接,用双竖线“||”表示。 ③电解质溶液位于两电极之间,并应注明浓度,如 是气体应注明压力、温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电化学分析方法的特点
灵敏度高。 痕量、超痕量组分分析) ⑴灵敏度高。 痕量、超痕量组分分析) ( 选择性好。 多组分同时测定) ⑵选择性好。 (多组分同时测定) ⑶分析速度快。(预处理简单) 分析速度快。 预处理简单) 所需试样量少,适用于微量分析。 ⑷所需试样量少,适用于微量分析。 ( ⑸便于现场检测和活体分析。 微电极) 便于现场检测和活体分析。 微电极) 易于自动化。 电信号) ⑹易于自动化。 电信号) (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