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上课用
古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上课用
“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 也作为其国都的代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 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 山。
------辛弃疾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为了表达某种强烈的感情,突 出事物的某个特征,作者借助于 想象,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 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的作用。
"吴钩",古代吴地生产的一种弯 刀。这里代指精良的武器。
借代
① “终岁不闻丝竹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②“门前冷落鞍马稀” ------白居易《琵琶行》
③“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①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② 诗中的“鞍马”代客人 ; ③ 诗中以“杜康”代酒。
借代
③意境美。
马致远的《天沙净·秋思》前三句,“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叠示用了难九一个幅怪名野王词郊,秋国写 游维出 图九 。赞种 这曰典 三型 句:事 表“物 面,写寥形景寥象,地实展则 景中数含情语,,情景深交得融。唐尤人其是绝“句枯、佳老、昏、 小那、种境古长、期。瘦羁””旅等在(词 外《的 ,运 不人用 得间, 与有 家词力 人话地 团渲聚》染的)出凄游戚子惆
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事物,而 借用相关事物代替。
用借代的手法可以使语言简练、 含蓄,同时,能突现描写对象的特 征,引发读者联想 。
借代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 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 零。
李贺的《南园》:“男儿何不带 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 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
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
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 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 体地惑知事物。
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 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 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 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 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 添了语言的生动性.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 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了盛开的蔷薇。
清平乐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 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 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拟物 拟物又分为二种情况。
1、把人作物 例:咱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 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2、把甲当乙 例:不管怎样,且把这矛盾重重的诗篇埋 在坝下,它也许不合你秋天的季节,但到 明春准会生根发芽……(郭小川《团泊洼 的秋天》)
比喻
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具体,能将无形 化为有形。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
离思恨考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你能想起哪些(李“煜化《清抽平象乐》为)具体, …化…无…形为有形”的诗句?
比喻
近试献张水部①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②。
万里”之功效.
列锦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①凝炼美。
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 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两句,诗人虽 然省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 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 言凝练,意境开阔。
②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
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 表达效果。
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诗篇抒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诗人选 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难舍难分情思的场 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 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 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仔细品 味,诗人诸多无法直言表达的情愫,全都寄寓在 这些名词连成的画面中,使人可以“心领神会”, 而且越咀嚼越觉得情致缠绵、余韵深长了。
2020/10/5
24
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作者:周晋 (宋代)
午梦初回,卷帘尽放春愁去。昼长无 侣。自对黄鹂语。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移舟去。未 成新句。一砚梨花雨。
春天的天气,催人欲睡,词人午后醉入梦乡, 醒来后,又觉室内异常清静,空气似乎凝滞了一 般。这种环境,使人愁闷。于是词人打起帘子, 明媚的阳光伴随清新的空气涌入室内,心情为之 一畅 。“卷帘尽放春愁去 ”。春愁乃无形之物 ,帘 儿一卷,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这句写得 富2020/有10/5 特色,作者成功地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 25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 鉴赏之
修辞手法
2020/10/5
1
考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点 表表达达技技巧巧; 导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 读 者的观点态度。
2020/10/5
2
1 修辞手法
表
2 表现手法
达
3 表达方式
技
巧 4 结构技巧
2020/10/5
3
1、掌握常Leabharlann 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 2、掌握修辞手法这一类型题目的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 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所谓列锦,就是只用名词或名词短语而不
用动词所谓、列动锦词,短就语是或全连部词用来名词摹或景名叙词事性、 抒短情语言,经志过,从选而择构组成合一,幅巧妙生地动排感列人在画一面起的, 修构辞成方生动法可.吕感叔的湘图先象生,称用为以“烘词托组气代氛句,” 的创列造锦意修境辞,法表,达这情种感修的辞一格种在修我辞国手诗法词。作 品中词六家中被的七”屡广 特如座、“,“见泛 点八一亭不运 、九去台鲜用 要十二”求.,列主枝三、相锦要花里“一修原”,鲜致辞因,烟花.村“”列法在四烟既锦之于五村各的所 它家”自句以 和,、独子在 我亭“立节国诗台人成奏诗词 鲜景明,、又共神同采构斐成然一,言幅简田意园风赅光、图词,约创意造丰出, 不淡仅雅有幽美很的强意的境艺。术概括力,而且有“咫尺
比拟
春天回到了哪里?找不到它的脚印,四处一片
沉寂该,词如果运有用人拟知人道的春修天辞的,消赋息,予喊抽它象回的来同 “我们春住”在以一具起体。的人的特征。通过词人的主 观谁也感不受知,道反春映天出的春踪天迹,的要可想爱知和道春,去只的有可问一惜, 爱问黄春鹂惜。春那之黄情鹂溢千于百言遍地表宛,转给啼读叫者,以又强有烈谁能的 感懂得染它。的意思?看吧,黄鹂鸟趁着风势,飞过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
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把此物当 作彼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叫做拟 物。比拟能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 象、生动,还可使诗人的表意更 加丰富。
众芳摇落独暄妍[1 疏影横斜水清浅[2 霜禽欲下先偷眼[3 幸有微吟可相狎[5
4]。 6
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 ,稀(【[那疏林注1 明的释“逋霜】媚影《禽艳儿山欲丽,园下的横小先景斜梅偷色在》眼把清),小浅这粉园的一蝶的水联如风中采知光,用合占清了断尽幽拟魂。的人” 芬下的[[芳来手23]浮时“法霜动,禽先。:在先偷依黄偷林眼逋昏看”“的梅梅极妻月花写鹤光一子白”之眼鹤之下;情爱趣。蝴梅,蝶白解之作如鹤甚“果想,白鹤知飞它”道落还为 梅声未 几[[[花吟来眼456]的诵得;檀妍,板及“:美和飞合檀,梅木下断制定花,魂成会亲的就”拍消近迫一板魂,,不词此失用及写处魄不指待粉歌。着地蝶唱幸俗。先因金喜人偷爱尊我敲:看梅金能着梅而樽低檀,花至 板消精唱魂美歌的,酒,把杯执,粉此着蝶处金指对饮杯梅酒饮。得酒喜来爱欣之赏情它夸了张到。极点。
比喻
比喻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 象生动外,能突出事物特征。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 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动化,写得形 象生动。“飞鸟”喻“孤帆”,突出了舟行之快。
2020/10/5
27
春愁乃无形之物 ,帘儿一卷 ,它竟象鸟儿一样被放了出去。 这句写得富有特色,作者成功地 赋予抽象之物以形象的感觉。
此句采用了比拟(拟物 )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使 抽象的春愁变得形象、生动。
2020/10/5
28
把这内容种紧修密关辞联在、结诗构词相同或相似、 语气一中致的称几为个句“子列或短锦语”接连说出来。
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
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
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
2020/10/5
26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 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
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 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 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 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 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 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 拟物,始终都无拟体。
是指把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 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的两个 句子或短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 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对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
》)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
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 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 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 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夸张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